原创之作:图文并茂解惑“蟹爪纹”

标签:
汝窑 |
笔者曾解惑过汝窑的“鱼子纹”(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vq8o.html ),现在再来解惑汝窑的“蟹爪纹”。首次提出瓷器上的“蟹爪纹”是明初大鉴赏家曹昭。他在其所著的《格古要论》记述汝窑时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在记述宋修内司官窑时也提到“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汝窑和南宋官窑的“蟹爪纹”究竟指啥?从明代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明末高濂对“蟹爪纹”的解释是:“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将“蟹爪纹”等同于“棕眼”之说不能服人,因为“棕眼”不是纹,也与蟹爪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解释说服不了人,因而才造成现代人对“蟹爪纹”究竟是啥争论不休。有的人说“蟹爪纹”是像螃蟹行走时在沙地上留下的针孔样的形状;或者是像螃蟹行走时留下的爪痕;还有的人说是“冰裂纹”或开片90度折角现象;更有的人说是类似“鸡爪纹”和“蚯蚓走泥纹”等等。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介绍汝瓷时说:“汝窑有什么特征呢?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很抽象,书上的记载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
上述这些对“蟹爪纹”的解释都是牵强附会之说,都不能服众。笔者认为曹昭是个大鉴赏家,不是动物学家,他所说的“蟹爪”并不是后人认为的螃蟹节肢末端的弯曲状的尖刺,而是指螃蟹的整个节肢,主要指蟹钳。英国戴维德爵士在他的《格古要论》洪武版英文译著中,将汝窑的“蟹爪纹” 也翻译成蟹钳(crab's claw)。将螃蟹的节肢或蟹钳用笔勾勒成平面图形后,就会发现整个螃蟹的节肢或蟹钳是多个方形或长方形的串联形状,末端为两个弯曲相向的细尖刺(组图1),当这两个细尖刺张开时就行成钳口开张状态,闭合时就行成钳口闭合状态。放到瓷器上来讲,就是方形或长方形开片的串联形状,末端两开片细尖而弯曲,呈蟹钳状。这就是典型的“蟹爪纹”。然而,由于汝窑开片较密,“蟹爪纹”往往呈不典型状,但形似应毫无疑问。南宋官窑开片稀疏,蟹爪纹”形态很清晰。
笔者对“蟹爪纹”的解释是否能服人,还得看汝窑(组图2)和南宋修内司官窑(组图3)有无笔者所说的现象。现将有关图片贴上,请网友们赏鉴。
注1.:笔者用蓝色勾勒出的“蟹爪纹”仅仅为示范性质,不代表全部
注2.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上,向图片的发表者表示感谢!
组图1. 螃蟹的蟹钳
http://s14/mw690/0023BVdRgy6IU1F8wWhcd&690
组图2. 汝窑开片中的“蟹爪纹”。判断“蟹爪纹”的关键有二:一是弯曲的一个或两个细刺状开片;二是其后有串联的方形或长方形开片
http://s9/mw690/0023BVdRgy6IU2gFP8Q68&690
http://s3/mw690/0023BVdRgy6IU2ian1832&690
http://s15/mw690/0023BVdRgy6IU2lRUhE8e&690
http://s11/mw690/0023BVdRgy6IU2nrs02ca&690
http://s10/mw690/0023BVdRgy6IU2tygCl09&690
http://s9/mw690/0023BVdRgy6IU2v3CaIc8&690
组图3. 南宋官窑开片中的“蟹爪纹”
http://s12/mw690/0023BVdRgy6IU2xolyHcb&690
http://s2/mw690/0023BVdRgy6IU2yGUw131&690
http://s4/mw690/0023BVdRgy6IU3vtN0773&690
http://s4/mw690/0023BVdRgy6IU2G2M7xe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