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柴(10):柴窑鉴定的四项基本条件(附真柴窑图片)

标签:
瓷皇柴窑柴瓷五代后周柴窑柴窑论证 |
网上流传的“柴窑”论证的基本标准分三大部分共十四条,三大部分是“必须“出”自符合古代“北地”的实名郡县地域”,“应该符合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论述的七条”,还“要符合考古学窑址发掘相对应的实物标本”。 想必这复杂的条条框框是专家们集思广益的结晶,可笔者一看这结晶,眼睛就被晃地难受,心里不免嘀咕:一个丢失的孤儿,根据其像貌特征和年龄范围给找到了,可是由于没有出生地和生产他的父母证明,就不给上户口,这还有一点以人为本的精神吗?想问专家们,你们把柴窑上户口的门槛定得这么高是何居心?有这么高的必要吗?等到这所有十四条都齐全了,恐怕可怜的柴窑还得流浪失踪几百年。
在鉴别柴窑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柴窑的‘四如’三字经顺口溜:
笔者认为鉴定柴窑只要抓住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中的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再加年代判定就成。简而言之就是应符合以下四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1.
2.
4.
2.柴窑使用珍贵宝石釉,不合格瓷器,可能会粉碎后重新他用,不会有瓷片留于窑场。
3.柴窑在本朝就成为人们追寻之至宝,烧制柴窑的窑场,既使不在本朝,也会在宋朝早期被寻柴者翻个底朝天,那能留半片瓷给现代的人们。
基于这三点,要找到有大量柴瓷整器或瓷片遺留的柴窑窑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将不可能办到之事作为鉴别柴窑的第一条件的作法,实际上不是为了寻找柴窑,而是为了封杀柴窑的现世!
当
真(真柴窑到代铁证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sj38.html
http://s1/middle/70647907g9e4e46ce81d0&690
http://s1/middle/70647907gc81db0daf510&690
http://s16/middle/70647907g9ad98fc2c0c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