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赛课】哈市小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烛光杯”竞赛实施方案
(2022-09-18 20:21:20)分类: 进修教育局 |
哈市小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烛光杯”竞赛实施方案
一、市级“烛光杯”竞赛。综合实践、地方课程。赛课评审两部分:材料评审和现场竞赛。材料评审包括作业设计。现场竞赛以教学说课为主。
1.活动主题
(学习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 实践育人目标
2参加人员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参赛对象为由各区校推荐学科专兼职教师。各区县推荐到市级竞赛人选,要城乡兼顾向农村教师倾斜,每区县(市)乡镇及以下乡村学校的农村教师参赛数不得低于参赛总人数的10%,10%不足1人按1人计算。注明:凡是在省里参加现场展示的获奖的教师,今年不再允许申报。
3.名额分配
现场竞赛的名额分配 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每学科参赛人数为24人,地方课程共计24人。
材料评审的名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科每学科评审80份,名额分配见附表。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学科一项竞赛不得兼报。
4.展评具体要求
2022年“烛光杯”展评内容包括:材料评审和现场竞赛两部分。
(1)作业设计:材料评审综合、地方以作业设计为主,材料评审只参加作业设计评比。
具体要求:每位参赛教师(综合和地方)主要根据自己所教内容自主选择一个单元或一课时设计,上交作业一份。
形式类别涵盖预习作业、导学作业、诊断作业、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长周期作业、跨学科作业等设计。作业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时教学分析、作业全文、作业布置意图、完成标准、效果评价、结果使用等环节的说明与介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精选改编、创意自编,构建科学的学科作业体系。
(2)说课内容:地方课以本学期教师所教一个内容为主(龙江人为主、生命教育、技术其中一项)。综合实践内容: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跨学科主题、幼小衔接主题内容为主。课程内容选择上,资源包选择内容占比40%、《指导纲要》152主题内容中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相联系内容占40%;还有20%学校周边环境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开发主题。
说课形式: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综合实践强调说课完整性、实践、过程、创新。说课特点说理、有理有据。综合实践从自主选定三个单元内容中,现场抽取一课进行说课展示。地方课程以自己所教三部分内容(龙江人文、技术、生命教育)中一项内容为主,自主选择3课,现场抽取一课说课。
说课时间:综合地方说课时间为15分钟。评委根据评审标准,通过对说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教材效果与教学反思、练习、作业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评分。
具体评审标准将依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全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2021-2025) 省级竞赛方案》结合实际再制定。
5.活动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全市教师广泛参与。展示活动的推荐人选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的方式进行,具体推进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阶段(九月份)。市教研院小学教研部制定展示活动方案统筹规划。
第二阶段:校级展示阶段(九月份)。要求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员指导各校在切实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择优向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推荐参加区级展示的人员。
第三阶段:区级展示阶段(九--十月份)。按分配名额向市教研院小学教研部推荐参加市级展示的人员,并同时上报区域活动方案、推荐过程材料、工作案例等相关材料。
第四阶段:市级学科展示阶段(十月份)。十月中旬14号展示评选材料上交。下旬评审展示。要求全市参加市级展示活动的教师比例不高于该学科人数的1%;评委产生:市教研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专兼职教研员,卓越教研团队成员、部分省市优秀卓越骨干教师,建立学科评审专家库,抽签确定评委,每学科7人,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颁发评委聘书。
第五阶段:综合场展示阶段(十一月份上旬)。市教研院小学教研部组织研讨交流,分学科和部门召开综合场展示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典型成功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六、表彰奖励
1. 各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各直属学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程序组织展示活动,并对本区域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2.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部汇总区、县(市)推荐教师名单,分学科组织展示活动,获奖教师总名额不超过参与人数的80%。市级展示设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人数分别占各类获奖总人数的20%、30%、30%。
3. 教师参加市级展示活动并获一等奖,该课的指导教师可获优秀指导奖,且每节课限报一名指导教师。此外,为推广研究成果,发挥优质课的引领作用,获一等奖教师还要结合说课进行一节有生现场课市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