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上市股份制银行添“新兵”:浙商银行月底挂牌港交所

(2016-04-01 12:05:07)
标签:

杂谈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的浙商银行于330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作为2016年首批赴港上市的内地银行之一,浙商银行本次共发行33亿股,招股价为3.96港元/股,扣除有关发售承销费用、佣金及其他估计开支后,募集净额大约为115.91亿港元。

秉持金融业的传承与创新,浙商银行正在展开弯道超车的旅程,用较短时间完成了他行数年走过的路程。加速,从上市开始;风控,是那把不偏离方向的锚。

增长与风控并重

公开信息显示,在全国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8家早已在A股上市,其中最晚上市的光大银行于201312月成功登陆H股。各大银行缘何前赴后继奔上市?对比8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前后的数据,不难发现,这8家银行均借助上市交出一张靓丽的“成绩单”:利润长期高速增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资产质量普遍提高、负债总额优化、盈利能力趋稳。这在某种程度上,吸引着未上市银行加快上市脚步。

以资产规模及负债结构为例,截至20159月末,8家已上市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共达32万亿元,与上市前相比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分别为民生银行(35%)、平安银行(31%)、浦发银行(27%)及兴业银行(27%),上市时间最晚的光大银行亦有17%的增速。

然而,对比其他银行上市后用了5年时间实现资产规模翻番,浙商银行乘着“万众创新”的东风,资产规模从2013年末的4881.17亿元,截至20159月末,迅速扩张至突破万亿元,实现翻番,只用了近2年时间。具体看,浙商银行去年前9个月存贷款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成,总资产较2014年底增长近50%,银监会监管统计指标显示,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长15.0%,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长19.5%,浙商银行增速明显高于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期总体增幅。

即使放到几年前那个银行“躺着都能赚钱”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并不容易,更不要说在目前银行业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速等多种因素夹击的今天。可以预见,浙商银行在上市补充了资本金后,各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会是股份行中一匹不容小觑的黑马。

另一方面,浙商银行在围绕资产端进行大胆的经营转型与变革的同时,始终坚持着审慎的风险管理,这导致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亦保持领先水平。以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为例,银监会监管统计指标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拨备覆盖率为187.69%,同期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2%,拨备覆盖率为227.61%,高于全国股份制银行平均基准近40个百分点。

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定期披露业绩报告后,浙商银行业绩增长将更充分置于公众监管之下。公司在招股书中说明,公司未来将继续推行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战略,以实施巴塞尔协议IIIII为主线;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包括强化垂直管理,并在总行各业务条线设立专门的风控部门;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流程和引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具等。

 “全资产”经营弯道超车

上市是加速器,但企业更需苦练内功。对银行而言,告别过去的路径依赖,转变靠息差的收入方式是阵痛。一旦跨过去,便是另一番风景。

新常态下,银行业两位数的净利润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同样面对息差收窄,大型银行盈利情况表现却不如小型银行。大型银行在整体增速基数较低的背景下,利润放缓反而更加明显。股份制银行得益于定价调整、成本压缩以及消化减值基期因素,业绩整体好于大型银行。在此背景下浙商银行却成功实现逆流而上,2015年前9个月,浙商银行实现净利润56.37亿元,同比增长26.8%,增速高于所有已上市全国股份制银行。

对于今后的金融战略计划,浙商银行多次强调“全资产”经营。有专家指出,浙商银行的全资产经营理念强调的不仅是业务的变革,更多的是涵盖从前端的市场拓展、产品创新,到中端资产负债管理,再到后端风险管理。全资产经营理念更加突出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全面、全程协调、综合、互动、均衡的管理方式和由内而外的全方位变革。

浙商银行在招股文件中明确指出,未来希望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在具体策略上,将以 “全资产”经营战略为导向,着手于提升公司银行业务,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小微企业业务优势,实行客户分层管理,通过产品及平台创新系统提升零售银行业务水平,同时配合物理网点扩张,发展互联网金融。

目前,银行在“新常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说,银行业最终都要走向开放型、共享型的平台建设,而不是自我主导的游戏和闭环模式,浙商银行“全资产”经营正是一种差异化的经营思维,期待他成为风口上起飞的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