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市场相对封闭,市值小,估值低,增长弹性大。相较于港股、中概股,B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相对封闭。目前B股一共有104家,总市值为1926.7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6.79,具有“盘小,估值低”的特点,一旦资金涌入,增长弹性将远大于港股。
改革大背景下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渐行渐近。“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探索B股市场改革”,沪港通顺利运行提供了借鉴经验,随着注册制、深港通的逐步落地,未来B股市场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路径设想
过去路径。B股历史上曾尝试“B转H”来解决遗留的制度问题,但由于货币转换、B股公司盈利能力弱、H股上市要求难以达到等问题,“B转H”并未成功。
未来可能的路径设想。
1)沪港尚能互通,B股通还会远么?我们分析,类比港股通,在B股市场或也可以采取类似的B股通,允许使用人民币投资B股,解决货币转换问题,实现A、B股两个市场的实质接轨。在资金的流动下,A、B股之间的价差自然为逐步缩小,价差的消除将为最后的合并打下基础。
2)员工持股激活B股市场。目前实施员工持股的公司数目逐渐增多,便宜的B股将是较为理想的激励标的物,我们分析未来有望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激活B股市场。
三个方向掘金B股
1)首先筛选AB股折价较高的相关标的。类比AH股折价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相对A股折价较高的B股将更具估值优势,未来增长的空间更大。目前超过一半的B股相对A股的折价率在50%以上,估值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在掘金B股时,我们建议首先筛选AB股折价较高的标的,例如双钱B股(76.08%),沪普天B股(75.8%)、天海B(74.78%)、大名城B(73.72%)等。
2)筛选市场普遍看好的A股的对标B股。由于A、B股同属一个公司,我们认为,本来A股就获得市场青睐的对标B股将更具有吸引力,例如深国商、江铃汽车、锦江股份、老凤祥、长安汽车、华新水泥等对标的B股。
3)寻找具有重组预期和国企改革概念的B股标的。除了定量筛选折价率高的低估值B股和定性选择A股对标标的外,我们认为还可以从寻找具有重组预期和国企改革概念的角度去掘金B股的投资机会。例如,B股中的一致B(对应A股国药一致)、三毛B股(对应A股上海三毛)、百联B股(对应A股百联股份)、机电B股(对应A股上海机电)以及自仪B股(对应自仪股份)等均属于国企改革概念,对应的A股已有较多的涨幅,对标B股未来将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风险提示
B股市场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资金汹涌,开始流向最后一个价值洼地——B股。在A股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其他市场的相对估值优势开始凸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提高。近期A股市场的大风已经开始逐渐向其他市场蔓延,新三板、H股、中概股已经相继启动。而过去受制度约束长期无人问津,成为价值洼地的B股市场也开始受到资金青睐,并且未来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如果未来管理层借此东风,顺势解决B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那么目前时点来看B股市场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投资机遇。
图1:A股的强劲走势已经开始带动H股上行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市场相对封闭,市值小,估值低,增长弹性大。所谓“B股”,其正式名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表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沪市以美元认购,深市以港元认购),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B股市场于1992年建立,刚开始的投资者限定为境外人士,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相较于港股、中概股,B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相对封闭。目前B股一共有104家,总市值为1926.7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6.79,具有“盘小,估值低”的特点,一旦资金涌入,增长弹性将远大于港股。
改革大背景下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渐行渐近。与A股市场几乎同时起步的B股市场在发展中遭遇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退化的局面,这种被边缘化的迹象持续了多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的不完善。2003年QFII制度正式实施,国际资本的目光从B股转到了A股,B股市场自此走入了漫漫熊市。虽然一度试图通过B转H的方式来解决,但目前效果也不显著,B股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
图2:B股市场历史沿革
数据来源:媒体资料、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表1:B股市场历史沿革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但随着“沪港通”的顺利运行、“深港通”的临近,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B股历史问题的解决已渐行渐近。例如,2014年5月出台的《新国九条》的第22条明确提出,要“稳步探索B股市场改革”,尽管只有寥寥10字,但这是B股身影首次出现在证券业的顶层设计中,表明高层对B股问题的重视与改革的决心。未来随着注册制、深港通一系列改革的落地,B股的历史问题也将加快被提上日程。
表2:关于B股改革的有关讲话和政策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解决路径设想】过去路径
B股市场遇冷的问题过去曾试图通过B转H来解决,并且也有不少转股成功的例子。例如2012年12月,中集集团按1:1的比例将B股转换成H股,最终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交易。2013年,万科B股、丽珠B股也均成功实现B股转H股。
表3:B股转H股相关公司案例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但B股转H股并没有全面铺开,主要原因是B股转H股适合于深圳B股和大型绩优B股公司,两者都采用港元交易,且符合H股上市对业绩、股本规模的要求。现存的一百多家B股中,满足两项条件的公司仅有二十多家左右。此外,由于沪市B股采用的是美元交易,转成H股就面临货币转换问题。目前沪市大多数B股公司规模很小、盈利能力较弱、毫无竞争优势而言,已不符合H股的上市标准,B股转H股路线图明显无法解决所有的B股问题。
可能路径
1)沪港尚能互通,B股通还会远么?
B股市场长期遇冷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外汇问题,购买B股的资金和购买A股的资金无法打通。自2014年11月17日启动沪港通以来,港股通运行顺利,实现了使用人民币投资港股,并且最近额度使用量大幅提高,甚至出现单日额度全面用尽的现象。因此,类比港股通,在B股市场也可以采取类似的B股通,允许使用人民币投资B股,实现A、B股两个市场的实质接轨。在资金的流动下,A、B股之间的价差自然为逐步缩小,为最后的合并打下基础。
图3:港股通使用额度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以员工持股提升B股市场活力
除了B股通,我们认为B股市场“人气不旺”问题的另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是进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一方面将管理层的利益和股东利益向捆绑,可以激励管理层提升公司业绩水平,避免短期逐利行为;另一方面也向资本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吸引投资者。因此,目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近2015年一季度,就有超过40家公司公布员工持股计划。由于B股特别便宜,未来增长的空间较大,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B股来做员工持股,以此来激活B股市场的活力。
表4:2015年以来宣布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4:每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数目
数据来源:媒体资料、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三个方向掘金B股】
目前B股一共有104家,总市值为1926.7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6.79。由于长期受到冷落,B股市场相对A股来说,市值小,估值相对较低,成为了一个难得的价值洼地。并且由于B股市场相对封闭,历史问题的解决又是势在必行,因此在目前资金汹涌的时点下,B股市场将迎来历史性的投资机遇。
表5:A股与B股的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掘金B股这最后的价值洼地。
1)首先筛选AB股折价较高的相关标的。类比AH股折价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相对A股折价较高的B股将更具估值优势,未来增长的空间更大。目前超过一半的B股相对A股的折价率在50%以上,估值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在掘金B股时,我们建议首先筛选AB股折价较高的标的,例如双钱B股(76.08%),沪普天B股(75.8%)、天海B(74.78%)、大名城B(73.72%)等。
表6:B股折价率相对较高的股票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筛选市场普遍看好的A股的对标B股。由于A、B股同属一个公司,我们认为,本来A股就获得市场青睐的对标B股将更具有吸引力,例如招商地产(目前停牌中)、深国商、江铃汽车、锦江股份、老凤祥、长安汽车、华新水泥等对标的B股。我们筛选了部分市场看好的A股上市公司的对标B股,详见表7。
表7:部分市场看好的A股对标B股一览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3)寻找具有重组预期和国企改革概念的B股标的。除了定量筛选折价率高的低估值B股和定性选择A股对标标的外,我们认为还可以从寻找具有重组预期和国企改革概念的角度去掘金B股的投资机会。例如,B股中的一致B(对应A股国药一致)、三毛B股(对应A股上海三毛)、百联B股(对应A股百联股份)、机电B股(对应A股上海机电)以及自仪B股(对应自仪股份)等均属于国企改革概念,对应的A股已有较多的涨幅,对标B股未来将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我们筛选了部分具有国企改革概念的B股标的,详见表8。
表8:部分具有国企改革概念的B股一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