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调查显示,75%的顾客都知道可穿戴技术,但只有9%的顾客有兴趣使用它们。可穿戴设备仍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大范围普及依然面临重重障碍。
早在2008年,从测量心率到根据用户情绪播放音乐等的一系列可穿戴技术就已经被吹捧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下一个重要契机了。
紧随Fitbit和谷歌眼镜(Google
尽管谷歌已经竭尽所能,那一刻却依然还未到来。许多报告都声称,可穿戴设备将在2014年成为主流。不过来自数字研究公司L2的最新报告证实了许多人正在默默为之努力的一件事:可穿戴设备仍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要扩大销量依旧障碍重重。
调查显示,75%的顾客都知道可穿戴技术(无论是作为前卫的时尚潮流,还是新时代的技术工具),但是只有9%的顾客有兴趣使用它们。根据调查,仅有2%的人表示自己拥有可穿戴设备,其中大部分都是健身追踪器或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通常分为三大类:像健身追踪器这样的复杂设备;像智能手表这样的智能配件(由于它们可以运行第三方应用);还有像谷歌眼镜这样完全自主、可以直接联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销量的估计各不相同。研究公司IDC认为,这类设备今年的销量将超过1,900万件量,达到去年的三倍以上。到2018年,它的销量将会达到1.119亿件。瑞士信贷(Credit
今年六月,谷歌宣布与时尚设计师黛安冯芙丝汀宝合作,携手推出新款谷歌眼镜。这个举措凸显了硅谷当下的策略:招募时尚精英,赋予可穿戴设备以时尚内涵。
这个系列的特制镜框和太阳墨镜以“DVF 为谷歌眼镜设计”为标签,价格高达1,600美元以上。迄今为止,谷歌已经和雷朋(Ray-Ban)眼镜的生产商陆逊梯卡(Luxottica)以及其他几家提供时尚眼镜的公司如普拉达(Prada)等展开过合作。它还招募了曾在艺术网站Art.com担任首席市场官的时尚总监艾维罗斯来领导谷歌眼镜团队。
在牵手其他领域的精英这一点上,谷歌并非独家。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Intel)便宣布与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ouncil of
Fashion
L2研究总监科林吉尔伯特表示,这一系列合作标志着创新的摇篮与时尚的发源地终于开始牵手。吉尔伯特说,要解决可穿戴领域的难题,缺少的不仅仅是设计这一种要素,但设计确实是这个领域期待的元素。这份报告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希望拥有看上去更像珠宝的可穿戴设备,62%的受访者更喜欢腕戴式设备。
吉尔伯特说:“那些以单打独斗闻名的品牌都开始与意想不到的伙伴合作。如果仔细研究苹果的投资,你会发现这个特殊队伍的成员名单,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能想象到的各行各业中最优秀的人才的名人录。”
要让产品显得很“酷”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科技行业如果想让我们身体的更多部位连上网络,那么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尤其是顾客数据管理问题,依旧需要慎重考虑。正如《经济学人》(The
可穿戴设备公司Atlas
这个领域的创新速度非常快。自从Fitbit于2008年成立以来,各家公司已经发布了五到六个完全不同的产品。三星(Samsung)则在九个月内发布了可穿戴设备Galaxy
吉尔伯特说:“我们很容易看到,在当下的市场中,领头羊们都处在相当脆弱危险的地位。看看他们在每款新设备上做出创新的速度,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点。”
对可穿戴技术有兴趣的不止是科技公司。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正在将移动体验移植到可穿戴设备上,而维珍航空(Virgin
吉尔伯特表示,对可穿戴设备的不断试验十分重要,但是现在短期内,人们还需要探讨一下:“技术的演进以及企业的研发力量共同推动了现有可穿戴产品的发展,但它们是否真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公司又是否需要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让可穿戴设备不仅限于早期使用者的圈子,而是被主流人群所接受”。
吉尔伯特称,冬季假期会让这个领域的热度降低,但真正的试金石在于各家公司能否开发出可以通过“返回考验”的可穿戴设备——如果人们已经走出了家门好几步,依然决定返回去取忘带了的可穿戴设备,就像他们去取忘掉的钱包、钥匙、手机一样,这个设备就成功了。
他说:“目前为止,健身追踪器还不属于这类产品。但是下一代可穿戴设备有潜力跨越这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来源:财富中文网
译者:严匡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