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牧羊人
牧羊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2018-05-16 22:01:45)
分类: 教学心得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演示实验 、 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实验几方面概述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验    探究     兴趣   能力

正文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规范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标准》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留给教师和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在初学时,对选择演示的实验,教师力求做到操作规范。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此外,可适当的补充和改进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引入趣味性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可补充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学生的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二、重视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教学中的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要“照方抓药”,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去操作,基本上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但忽视了实验的客观性,将实验过程简化处理,使学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怀疑实验装置、操作方法有何不妥,难以体验科学探究的复杂性。

新课程大力提倡科学探究,其中 “活动与探究”部分,列出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有的揭示概念和原理,有的说明化学反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实验的探究性。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选用什么原料,可进行如下探究:(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依次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合适。由此可见,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指导介入的分寸,不能介入的过早,以至阻碍了学生本身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能介入的过晚,以至让学生过久的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小实验所表现的化学知识是最直观、最原汁原味的,学生可以利用生活废旧用品和厨房用品等替代实验室仪器、药品完成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内实验得到延伸和补充,它对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巩固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把铁钉生锈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家庭小实验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如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测定鸡蛋壳的成分时,在观察到鸡蛋周围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鸡蛋还不时上下沉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后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得以解决。又如,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能够进行哪些实验进行探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课本知识。因此,配合课堂教学内容,补充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四、引入趣味性实验     传统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学术味,过分强调统一、规范的操作,相对来说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实验的趣味性,难以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设置的趣味实验,还要创造性的引入趣味实验。如教材中“燃烧条件的探索”、“灭火的原理”、“粉尘爆炸”、 “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实验。又如,将氨气遇酚酞变色可设计成“铁树开花”实验;利用瓶装汽水中的CO2做性质实验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类实验的特殊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新理念,充分挖掘教材,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家庭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