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

(2018-05-16 21:10:57)
分类: 资源共享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教材科学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学习水的物理性质、探究水的宏观组成及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电解的过程。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种被研究的化合物,首次把宏观的知识与微观的知识相结合,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对于之前学习的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是一个实例分析,又把同学们带进了美妙的微观化学世界。

二、目标分析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记住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并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综合分析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盲目服从于课本知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特别是他们这个年龄段从心理上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已经学习掌握了元素、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这些对于突破掌握本节课重点探究水的组成及难点理解水分子电解的微观过程都是很有帮助的。

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及学生会用到的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本着“为学生发展奠基”的理念,我采用了自学指导法、设疑提问法、实验验证法,多媒体直观形象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以“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表达”为流程的环环相扣自我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分为以下五步: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并行,一步一个台阶,步步有收获。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课

两位受害人被关在了密闭的空间里,他们将因缺氧而死亡,当生命将要终止时,其中一位利用她初中时学习的化学知识得到了氧气,延长了救援时间,最终得救。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下他们怎么做的。大家发现了没有……,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那么水中为什么会生成氧气呢?学生们可能会根据各自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我就适时引出:同学们要想破解其中的奥秘,就必须认真学习今天这节课《探究水的组成》。从而引出课题。  

此电影片段不但能让学生产生质疑,引出课题,而且对于后面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互动学习  总结性质

在探究水的组成之前呢,谁先来说说你了解水的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对水比较了解,会争先恐后答出各种答案。教师加以补充,展示小结内容。学生未学而先说,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后立即强化训练背诵记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轻松自学后,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节重难点的学习。

(三)实验探究  动画展示  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吗?

    此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最后组代表展示回答。对学生来讲,针对问题自行讨论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哪一组答案与教师设计方案相同的话学生会感到非常自信骄傲。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取得成功的愉悦感。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说明,我们需要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来证明水的组成。

    大家先来看我用的改造后的水电解器,电解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且验证两极的气体非常方便。便于学生观察而获得信息。

    这是本节重点之处,为了让学生亲身验证、体验深刻,我特地把演示实验分成两部分,并且放慢节奏、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第一部分:电解水

    1.通电后可以发现,两个电极表面              

    2.        极气体较多。

3.实验开始时,连接负正两极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比         。(与21比较,下同。)

4.实验结束时,连接负正两极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比        

第二部分:检验两极生成的气体

5.正极气体                   。是        

6.负极气体                   。是       

通电

 

在此过程中我设计先让个别学生回答,我说出我的看法(当然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其他学生加以评说指正,最后师生一块总结出正确答案。这样让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互动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求真理的科学学习态度。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最后小结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此时再问:通过此表达式,你能说出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呢?

由以上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掌握了水的组成下面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微观世界。

在此先介绍一下我所制作的动画的优点:不是直接展示的水电解的结果,而是分为开始、电解过程中及最后结果。大家可以看一下,而且每一步都有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这样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很难想象的微观世界一步步的、清清楚楚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完毕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么后面的两道较难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小菜一碟,迎刃而解。

到此为止本节课重难点的学习已完成,既让学生真实的观察了水电解的实验,又深入体会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而且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做引导提问,学生自行讨论总结从中获取信息,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俗话说:学有所疑必有收获。那么学完知识点我们就要

(四)畅谈收获  质疑解答

谈收获,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口复述,谈一谈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不仅提高学生梳理系统知识的能力,又强化巩固课堂效果。

议疑问,回到课前疑问,受害人为什么能从水中得到氧气?前呼后应学生心里明明白白。

对于任何一件事物的学习都是要有所用的。下面就进入了

(五)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

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题目作为当堂训练。层层深入、各个击破,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挑战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通过自制发明的小装置,不但能加强回顾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若成功的话,还能增强其学习化学的信心。

   六、板书设计

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让学生在做回忆时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七、设计说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借助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

    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的“重要的不是获得了哪些知识,而是怎样获得了这些知识”,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观察、感受、讨论、发现,在探究合作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感知化学的奇妙。

我相信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那么我的说课内容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们的聆听,希望给予批评和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