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蒜的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导致2007年大蒜价格下降,
9月底10月初,种蒜季节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下降得不多。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大蒜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偶然”一年的亏损对蒜农的心理打击还不是很严重,所以这一年选择不种的人不多。市场还是供大于求,导致2008年价格继续暴跌,四五月份抽蒜薹的时候,抽一斤蒜薹的雇工费要2毛,还要管饭,而蒜薹却只能卖1毛5甚至8分一斤,明摆着是亏的,但不抽薹也不行,因为不抽蒜薹,蒜头就长不大。我当时心想做农民真是太可怜了,自己没有太多文化和远见,无法判断市场走势,而市场却总是让他们受伤,有时候辛辛苦苦两三年,风吹日晒,钱却赚不到,甚至还是亏的,即使亏了多半也没有人保护。
到了五六月份大蒜收获时,收购价格最低时只有1毛8一斤,而当时的生产成本接近1块钱,蒜农大面积亏损,种植积极性严重下降,到了九十月份大蒜的种植面积就大幅下降。
在2008年大蒜收获时,较多冷库储藏商认为1毛8肯定是低点,将来上涨的概率很大,于是收储热情较高,在关库门时,价格涨到了5毛一斤。价格的上涨让储藏商们心理上有了一点安慰,也造成了思想上的错觉,认为价格的上涨可以持续。实际上那一波上涨,主要原因是大蒜太便宜了,蒜农惜售和储藏商积极收储造成的。
2008年,大蒜价格最高的时候涨到了8毛一斤,但储藏商的大蒜并不好卖,加上之前大量的蒜干(大蒜脱水做成蒜干,可保存3-5年)冲击市场,新鲜大蒜卖不出好价钱。据说当时,单单金乡县蒜干的最高储备量就达到过十几万吨。
2008年9月底10月初,金融危机来了,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暴跌,大蒜当然也难逃一劫。另外大蒜的出口也更加不畅了,标蒜价格下跌到1毛到1毛2一斤,次蒜更是跌到了7分钱一斤。当时某个业内人士还说,某些地方光蒜干就能用3-5年,不需要生产新蒜了。
大蒜跌到地板价的时候,有些储藏商连大蒜都不要了,冷库也荒废了。当然也有破产跑路的,特别是外地来山东做生意的储藏商,跑路之后连人都找不到。
种蒜季节大蒜价格跌到如此之低,本来2007年种的大蒜就亏了不少,2008年价格更差,蒜农的心理再次被严重打击,不少蒜农都绝望了。有些副产区种植面积甚至下降了90%,主产区种植面积也下降了20%左右。比如我们村,原本种100亩左右的大蒜,到了2008年连10亩都不到了。
由于2008年大蒜库存很多,减少种植面积则又减少了大量的用种大蒜,单单因为减少种植面积而推向市场的大蒜就达20万吨。因此,一直到2009年初,市场上大蒜依然是供过于求。当时,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笼罩,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2009年大蒜出口不会转好,认为光剩余的大蒜就相当于一年的产量了。蒜干生产企业又不愿意生产新的蒜干,相当于减少了当年的需求量。他们推测2009年大蒜的价格好不了,预计在2毛钱左右一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