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祭伏羲太昊陵

(2015-04-02 12:32:58)
标签:

文化

伏羲

伏羲氏

人文始祖

淮阳

 

            拜祭伏羲太昊陵   

                                      ·宋廷珍 文图·

 

公元2015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初十,星期日。

天刚放亮,我和好友杨柳岸樵哥王红伟、宋正军、宋长伟以及马冠军一行,驱车前往坐落于周口市淮阳县境内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墓冢的太昊陵,拜祭人文始祖伏羲氏。

车窗外,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碧绿的麦田泛着波浪;路边,各种果树开满了红的、黄的、白的花儿,清风徐徐,花儿的清香充溢着心扉……

穿过鄢陵,驶离扶沟,越过西华,进入淮阳,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车子慢慢来到了淮阳县北关。停下车子,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随着汹涌的人流向太昊陵步行走去。

 

http://s2/mw690/0023Ajpozy6Rb84fcFX61&690


好友杨柳岸樵哥王红伟已于2014年农历二月太昊陵庙会期间拜祭过太昊陵,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太昊伏羲陵。

 

 

伏羲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是他和女蜗氏共同繁衍了人类。他教民从事渔猎畜牧,发明文字,创制八卦等,是上古时代汉族先民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创造出来的一位伟大的男性始祖神。

太昊伏羲陵位于淮阳县城北三里。据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唐、宋两代帝王都曾下诏扩建陵园,祭祀太昊伏羲。现存太昊伏羲陵为明正统十三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增建修葺。

    太昊伏羲陵占地875 余亩,其规模之宏大,为陵园建筑中所少见。陵园由墓地和庙宇两大院落构成,均有高墙围护,墙内俗称为“紫禁城”。紫禁城外是内城和外城。整个陵园建筑以陵墓为中轴线,由南向北展开,依次有九龙照壁(今无存):午朝门、玉带河石桥、道仪门。过仪门是先天门,为砖拱大门的台阁式建筑。再往北就是太极门,门上挂有“太昊伏羲之陵”蓝色匾额。太极门前是玉带路,通东华门西华门。太极门内东百两侧是钟楼鼓楼,往北迎面是统天殿。统天殿位于陵园正中,是陵园的最大建筑,飞檐抖拱,红墙黄瓦,龙凤大脊,气势恢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之神像就供奉在统天殿内。伏羲像蓬首跣足,头生双角,身披树叶,腰围兽皮,手托先天八卦。伏羲左右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的塑像。

统天殿后为显仁殿,再往后是寝殿、寝殿后面就是人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墓。伏羲墓高20余米,周长150 多米,上圆下方,有天圆地方之意。陵墓前有一通巨大的青石墓碑,因年深久远,已风化剥蚀,但“太昊伏羲”几个大字还依稀可辨。传说,墓碑上所刻之字,为宋代才女苏小妹用汗巾蘸香粉所写。陵墓上种植白檀翠柏,绿郁苍劲。

陵墓的后面就是伏羲的蓍草园。传说,伏羲曾用蓍草画卦占卜,为民除灾祛病。因此,后人称蓍草为“神草”。

太昊伏羲陵建筑之宏伟,令世人叹绝。民间传说,伏羲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报答伏羲氏的救命之恩而仿照明皇宫的格局建造的。

 

 

好友王红伟介绍说:朝祖进香是太昊陵庙会的基本内容。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人祖伏羲的生日。伏羲与女娲一起,土造人创立八卦,制定嫁娶,奠定了中国早期文明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由善男信女组成的朝祖进香会,高举黄绫青龙旗,手捧香楼,肩挑花篮,在器乐声中,十分庄重地向人祖焚香跪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大凡祭祖朝香者,都要从家乡带来一把泥土,进香之后,添洒在伏羲陵墓上,寓意子孙繁荣昌盛。

 

太昊陵庙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淮阳)。他“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定乾坤”,在以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他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畜牧,开创了原始畜牧业;他自认风姓,教人循规蹈矩;他制嫁娶之礼,使原始生民摆脱了愚味的群婚状态;他发明了最原始的乐器琴瑟,教人礼乐之大化;他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分理海内;特别是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创立八卦,结束了结绳记事,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他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伏羲因此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世推崇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成为中华民族尊崇敬重的人祖、龙祖、中华共祖。为纪念伏羲的功德,在太昊伏羲氏的长眠之地淮阳建有陵庙。据史书记载:淮阳春秋时已有伏羲陵墓,汉代以前在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自此始有固定的供祭之日。至明清两代又屡加修葺扩建,太昊陵规模宏大,华彩璀璨,伟美壮观,朝祖庙会更加红火,热闹非凡。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淮阳太昊陵二月会起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礼记·月令篇》说:“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媒”。古人把神话传说中的由群婚到对偶婚的第一对夫妻——伏羲氏女娲氏奉为神媒。伏羲、女娲兄妹相婚,抟土造人,繁衍人类,暴风雨来临,捏的泥人不及用手收,用扫帚扫得缺胳膊少腿,出现了残废人,这可能是近亲相婚的弊端。聪慧盖世的氏族联盟首领伏羲,从此,开始以会的形式组织各部落男女相会成婚。会的标志以石为记,(相似于显仁殿东北角的子孙窑),通过摸子孙窑,取得男女双方同意,然后以草遮面进行交配。别的见双方已有情人,不再相求。这基本和《周礼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的记载相符。如今庙会上卖的泥泥狗中有一种“草帽老虎”,便是当时以草遮面的象征。伏羲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娶嫁之礼。规定结婚前必须经媒人说合,男人送给女子两张兽皮作为聘礼,然后才能结婚,改变了群婚乱配状态,开始有了家庭。这种制度推行后,原始乱配之风很大。孔子由卫至陈,陈侯起陵阳之台迎孔子。孔子在陈的游说,进一步转变了原始的群婚习俗,使二月会变成朝祖进香的性质,摸子孙窑也成了人们祈祷生儿育女的愿望。淮阳的二月陵会,不仅得以延续,而且求神拜祖之风越来越大,香火愈演愈烈,人数越来越多。相反,宋国的桑林、楚国云梦、齐国的社稷等的二月会,相继绝迹。

天神人化思想的传播,专制帝王常托神灵,自炫是应继大统的“真龙天子”。汉光武刘秀自称受人祖伏羲保护而得帝位。明太祖朱元璋亦说托伏羲佑助而得天下,自制祝文,亲临致祭。所以,这种“朝祖进香”的二月会隆重非常,蔚为大观。据《陈州太吴陵庙会概况》一书记载,仅明、清两代,朝廷先后派 52名大臣到太昊陵谒致祭,祭品达30多种,相当丰盛。会上,龙旗飞舞,旗杆如林,炮竹声声,香烟冲天,整个陵院,人山人海。几无立椎之地。 到了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徐世昌等,亲制匾额,以示奉祀,二月陵会仍袭1日例。据民国23年(公元1934年),河南省杞县教育实验区,淮阳省立师范学校联合调查记载:这年赶二月陵会的人数达200万人次以上,参加大会商业的各种摊铺共52项,1476家;义务游艺40班,如龙灯、高跷、狮子、驮歌等;营业游艺23班:如梆子戏、马戏团、电影等,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热闹非常。

如今的太昊陵庙会,规模更加宏大,朝圣者已遍及全国各地。人数较多的地区西至京汉路,东至皖西,北至鲁西南,南至湖广。庙会期间,每天人流量达20多万人,高潮时达40多万人。由于人潮汹涌,会期又长达一个月,人们在朝祖进香的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物资、文化交流。不少国际学者、友人也都在此期间来太昊陵寻古探幽,研究古老华夏的东方文明,港、澳、台同胞以及侨居国外的华夏子孙,每年都组团来太昊陵寻根问祖,并以到伏羲陵前谒祖朝拜为荣,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

 

步行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太昊陵正门,但见人海汹涌,人头涌动,许多前来参拜的男男女女打着红、黄、绿各色龙旗,怀抱裱,更有许多高举着用红绫绸“十字”披红的十二岁童子,他们肩扛旗杆,双手举着楼子缓步走向太昊陵,有的一步一叩首,虔诚之状,令人感动;更有不少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携儿带女,搀老扶幼,千里迢迢,认祖寻根,感受上古的遗风,领略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寻找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源流和精神支撑点。

 

http://s1/mw690/0023Ajpozy6RbbujaTeb0&690

http://s2/mw690/0023Ajpozy6Rb8xabwB11&690

http://s10/mw690/0023Ajpozy6Rb8Amd4d09&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8Dzp5133&690

http://s11/mw690/0023Ajpozy6Rb8E30aC3a&690

 

我们不再言语,默默地,默默地怀虔诚崇敬之心,随汹涌之人流一步一步缓缓而行,进入太昊陵大门祭拜人文始祖伏羲氏之陵墓。

 

http://s15/mw690/0023Ajpozy6Rb8PbXCC5e&690
http://s7/mw690/0023Ajpozy6Rb8PSvwa06&690
http://s1/mw690/0023Ajpozy6Rb8QzEYwb0&690

http://s7/mw690/0023Ajpozy6RbbE69rE06&690
http://s10/mw690/0023Ajpozy6RbbEzocVc9&690
http://s3/mw690/0023Ajpozy6RbbEYco282&690
http://s13/mw690/0023Ajpozy6RbbHPMdufc&690
http://s10/mw690/0023Ajpozy6RbbIbPQdb9&690
http://s5/mw690/0023Ajpozy6RbbLiqDW54&690
http://s9/mw690/0023Ajpozy6RbbLWPAAa8&690
http://s6/mw690/0023Ajpozy6Rb8RrYCF05&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8RDnUv63&690
http://s15/mw690/0023Ajpozy6Rb8Sjnu6ae&690

http://s14/mw690/0023Ajpozy6Rb8SSErP4d&690
http://s11/mw690/0023Ajpozy6Rb8TErZUda&690
http://s6/mw690/0023Ajpozy6Rb8U4LT7b5&690
http://s12/mw690/0023Ajpozy6Rb8UwNuzeb&690
http://s13/mw690/0023Ajpozy6Rb8X6acY0c&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95Zf4De3&690
http://s16/mw690/0023Ajpozy6Rb98VAHJff&690
http://s12/mw690/0023Ajpozy6Rb99lcdd6b&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9dKRCHb3&690
http://s10/mw690/0023Ajpozy6Rb9ec7ep39&690
http://s6/mw690/0023Ajpozy6Rb9epqnP65&690
http://s16/mw690/0023Ajpozy6Rb9eT2X59f&690
http://s2/mw690/0023Ajpozy6Rb9flQdP91&690

   据有关资料显示,整个陵园从早到晚,香烛纸炮,烟雾缭绕,这种场面在全国实属罕见太昊伏羲陵庙会,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早已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意识而深深沉淀于传统和历史的骨髓之中。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9kSrRN23&690
http://s9/mw690/0023Ajpozy6Rb9mcoWc98&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aHJNcf03&690
http://s8/mw690/0023Ajpozy6RbaKWPuT57&690
http://s9/mw690/0023Ajpozy6RbaOoDUIb8&690
http://s8/mw690/0023Ajpozy6RbaVmyOPb7&690
http://s4/mw690/0023Ajpozy6RbaZ03XJ53&690
http://s8/mw690/0023Ajpozy6Rbb0wNbV87&690

 

祭拜了伏羲太昊陵后,我们又拜祭了园内的女娲观、三清观、玉皇观、岳飞观等,游览了园内的植物园等景点,看着朝拜的人流,我感受到人文始祖伏羲氏已经深深烙在了炎黄之孙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的念想。

http://s14/mw690/0023Ajpozy6Rbb6cLNj8d&690

http://s9/mw690/0023Ajpozy6Rbb6yW4o28&690

下午两点,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伏羲太昊陵。车子渐渐驶离淮阳时,我们祈福中华民族万寿无疆,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子子孙孙幸福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