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书院]
又称“作书房”、“竹溪庵”、“讲易堂”。位于徂徕山北面徂徕村境内,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曾携五友隐居于此,创“竹溪六逸堂”(竹溪庵)。宋宝元年间,著名学者石介在家服丧时,在此创建“徂徕书院”,人称石介为“徂徕先生”。金大学士党怀英在此读书,著《竹溪集》。元儒学教授时珍编《竹溪庵集》。现仅存遗址并残碑数声。清《泰安县志》记载:“徂徕书院,今遗址犹称讲书堂,旁有姜潜别墅,号曰:读易堂。介在蜀寄诗曰:‘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现在遗址西梁上有“竹溪”、“徂徕千秋”、“作书房”、“夕照奇观”、“竹溪庵”、“讲易处”等摩崖题刻。抗日战争时期,泰安县委曾在此办公。现刻有“泰安县委遗址”。在作书房遗址后有两行“登徂徕山许应元,嘉庆十二年二月刻”的题名刻石。原址破落,只剩残垣半壁,据说毁于日本鬼子的一把火。
[玲珑山]
原名“空空山”,位于中军帐北,在徂徕村境内,因山势秀拔玲珑而得名。
[走神洞]
玲珑山上有“空空洞”,又称野人洞。相传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故得名。唐开元年间,王希夷曾隐此。唐玄宗封泰山时,王氏96岁,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其洞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洞口向南,顶为巨石挤压而成,极峻险,洞深不见尽头。洞内分上下两道,上道可以从山上穿出,而下道极深,至今尚无人到底。抗日战争时期,徂徕村民于秀泉还曾在此洞救助过抗日将士,其去世后,后人将其骨灰存留洞岩,并刻“革命老人于秀泉之墓”以示纪念。后有好事之人又在洞口处刻上了“走神洞”字样。
[攒石崮]
位于徂徕书院左前方,由孤立岩石攒起一山峰,陡峭险峻,拔地通天。此峰上部坚挺,油光滑亮,下部则有累累巨石相依相靠,攒挤举托,故名攒石崮。在其峰后又有一数十米高的山岩,状若神女被人间景色吸引,由天界下凡,在此伫立,北望泰山,人称“神女石”。
到此一游,增添几分幽古情怀,也有几分神清气爽。
登山路线介绍:泰安市区---南关大街----泰良路----旧县大桥南头左拐---邓家庄南拐---刘家岚水库----徂徕村---沿水泥山路一直蜿蜒盘旋前行即到终点,附近有作书房、攒石崮、走神洞等。。。
http://s7/bmiddle/705cd743t9c1096974f26&690
作书房遗址,二层砖木结构清晰可见。
http://s11/bmiddle/705cd743t9c1097f2676a&690
攒石崮,当地人还称六逸峰。万物复苏后会更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