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时期,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梁启超、鲁迅、蔡元培、胡适等,都是民国时期国家讲台上的大家,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怀揣着理想至老不灭。这些先生(民国尊称老师为“先生”)上课风格迥异,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严谨认真,如果穿越回民国,你最希望谁做你的老师呢?
(本文提到的老师都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文中不再赘述,只谈论各位老师的上课风格。)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c6/28/0a187c98240c52651059c53f9533_01_640.jpg
鲁迅
很多学生爱吐槽老师上课拖堂,其实鲁迅先生也爱拖堂,不过没有人会吐槽他。或许是有太多知识想要传递给这些年轻人,两小时的课,鲁迅先生中间休息的10分钟也占用了,甚至有时候拖延着忘记下课。他的讲课风格既不威严也不抑扬顿挫,他就那样平静的娓娓道来,带着犀利精辟的见解,句句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学生赶来旁听他的课,他的课堂上时时沸腾着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他尤其爱鼓励那些平民学校的孩子们,在开学仪式上对他们说:“没有什么人有这样的大权力:能够叫你们永远做奴役。没有什么命运会这样注定:要你们一辈子做穷人。你们自己不要小看了自己:以为是平民子女,所以才进到这平民学校来……”不少学生听得泪流满面(真的很热血啊)。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57/50/cf48e46319da953880514ee8ce75_01_640.jpg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开始上课前,有个简短的开场show,“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他说完停顿一下,又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梁启超先生有点小闷骚,鉴定完毕)。他的课堂十分有感染力,讲到高潮的地方,恨不得带动全身所有细胞,手舞足蹈,唯恐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入,讲到欢乐的地方就放声大笑,讲到悲伤的故事就掩面哭泣,有着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魅力。作家梁实秋先生说,他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就是被梁启超的演讲带动起来的。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8a/ab/615fed76e578ac5f29cc9e559ee3_01_640.jpeg
辜铭鸿
民国古怪老师评选赛,辜鸿铭先生当属第一。他坚持复旧,在辛亥革命后还留着小辫子。他上课随性,带着个小书童,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尽管讲话慢吞吞,但讲课行云流水,什么东西都能讲得天花乱坠,课堂十分有趣。因为上课太freestyle,学生等他吸水烟都等得着急,一学期就教了学生六首英国诗,校长蔡元培不堪忍受,将他解雇了。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17/35/1816d55fdabf124a350d527b8bc5_01_640.jpg
胡适
胡适算得上是民国明星讲师,本来个人形象就好,性格温和,带着纯正的学者气息,讲课的时候真挚诚恳,坦诚中还有一股自然的傻气,有学问性格好又接地气,学生很难不被他吸引。胡适的课堂上趣事颇多,在普及白话文的课堂上,有学生对白话文“精炼”这一特性提出质疑。胡适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去。复电就是用白话文写的。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 后来那学生绞尽脑汁写下文言文版电报: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嗯,这12个字确实精炼。不过我的白话文电报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噗嗤,胡适先生可爱至极)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c9/98/36fa911105a398f80fa2d7e6c51d_01_640.jpg
蔡元培
民国时期的先生当然不止以上几位,本文只截选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民国先生,远没有展示出民国大家的风范。坚信“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企图“把中国叫醒”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铿锵一声“国性不存,我生何用?”的梁簌溟先生,章太炎先生、陶行知先生、梅贻琦先生、竺可桢先生、晏阳初先生、陈寅恪先生、张伯苓先生......
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借用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不由得羡慕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思想自由,不费力气就能听到顶级大师的讲课。末尾顺道安利纪录片《先生》,用极富质感的镜头语言,还原出民国先生们的真实风貌,可以看看。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