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大多需要面对来自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威胁。一般情况下,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因此觊觎中原王朝丰富的资源和富庶的经济,时不时的就要打一仗,希望从中原掠夺些物资,运气好遇见实力不强的王朝,还能敲诈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说,在古代,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
双方交战互有胜负,但是也不能天天打仗呀,要不大家都吃不消,所以就得找些方法来缓和一下紧张的关系,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拉近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亲戚,亲戚之间打打闹闹的总是不太好看,而和亲就成为缓和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02/74/60a2815afb8dad0dfb201176e5bc_01_640.jpg成为一家人" />
说起古代的和亲现象,那可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在此之后,历经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一直都有出现,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的和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或推迟战争的爆发,或赢得其他民族的友谊,所以和亲这种方式才被统治者不断的使用。
在历史上,和亲次数最多的应该要数汉唐了,因为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民族相互融合,外族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民族冲突也就减少了。而汉唐就不一样了,面对的敌人很多,而且北方匈奴实力强大,和亲的次数就比较频繁了。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d7/a9/d2f65dd92b6ebe7044b8f383904e_01_640.png成为一家人" />
汉朝和唐朝初期,实力还未稳固之时,是打不过匈奴人的,匈奴人经常会越过边境侵扰,掠夺物资和人口。这两个朝代面对这种情况就会很纠结:放任不管吧,经济、人口的损失太大;兴兵讨伐,花费很大,而且还很可能打不过。怎么办呢?那就主动求和吧。既然是求和,那就要付出代价。匈奴所求无外乎就是金钱、物资,那就给呗,除了这些,派公主和亲也是重要的一环,毕竟利益和感情要两手抓嘛。汉高祖、孝文帝、孝景帝等都曾向匈奴提出过和亲。
当然,和亲并非只有中原王朝为了保全自己而提出,当中原王朝的实力变强,不再惧怕少数民族之后,和亲的方式就变了,变成少数民族的首领来中原求取和亲,这是少数民族想表明自己的臣服,同时也为了借助汉朝的势力来帮助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有名的昭君出塞,就是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主动向汉元帝求取和亲的。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ff/29/573e145404fae112d8966a378ca9_01_640.png成为一家人" />
所以说,和亲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匈奴强中原王朝弱时,和亲是中原王朝以经济换时间的办法;中原王朝强匈奴弱时,和亲是中原王朝自上对下的安抚与奖励。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AP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