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件事情,着实让人看到了当时史官为了记录真实历史而慷慨赴死的高贵气节。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11/5b/ac8c7b37947c4a7dba0f4b489bf4_01_640.png
左传
崔杼本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灵公时曾经率军讨伐郑、秦、鲁等国,立下过不少战功,也算是备受荣宠的大臣,不过这位大臣有着更大的野心。灵公病危时,崔杼杀死了当时太子,将其兄长公子光迎接回齐国,并且帮助他即位为庄公。照理来说,齐庄公和崔杼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最终崔杼却杀死了齐庄公,这是为何呢?原来,齐庄公竟然和崔杼的老婆私通,这让已经大权在握的崔杼非常不爽,因此起了杀心,他借齐庄公到家中探望他的机会,杀死了庄公。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齐国当时的史官太史伯就在史书上记录下“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愿意落下一个弑君的名头,因为这样肯定会遗臭万年的,所以他便要求太史伯将这件事情改写成齐庄公是自己病死的,太史伯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史官的职责就是如实的记录历史,不可更改。崔杼无法改变太史伯的意志,就杀死了他。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f6/b0/96d2ef8a805dbd11b104c3f98284_01_640.png
太史谏崔杼
太史伯死了,还是要有人来接替史官的职责,他的弟弟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先后成为史官。为何史官之位交替的如此频繁呢?因为太史仲和太史叔在接替史官之位后,都不顾崔杼的威胁,在史书上记录下“崔杼弑其君”,两人也就都步了其兄长的后尘。
三个兄长都被杀后,老四太史季就接替了史官一职。不得不说,崔杼和太史一家都是执着的人:三个兄弟都不合作,崔杼还希望老四能听他的;太史兄弟一个接一个的当史官被杀,还依旧前赴后继。老四当了史官,崔杼劝他:“你看,你的三个哥哥都不听话,就是改几个字,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不好,你可不要像你的哥哥们一样啊!”听完之后,太史季提笔在史书上写下“崔杼弑其君”。看到这样的结果,崔杼绝望了,他知道自己弑君这件事情被史书记录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了,于是就放了太史季。
http://jiemi.att.hudong.com/upload/images/article/45/57/d5c3cec6b89833d03dd7c003cf3d_01_640.jpg
史官
太史兄弟付出了三条生命,依旧不改衷肠,只是为了在史书上写下“崔杼弑其君”这五个正确的字。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