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军队征用童子兵去浴血奋战,一般都是要遭到谴责的。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做了这样一件违背伦理道德的蠢事:招募25万童子军去血雨腥风的前线杀敌。
这些“男孩士兵”的年龄全都低于法定的服役年龄—18岁。
英国莽撞地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果也可想而知:几乎一半左右“男孩士兵”全都在前线阵亡或负伤。
这,本应该是一个轰动世界的事件,却被英国隐瞒了90年。
直到2004年,才被研究历史的学者发现。
一战爆发,童兵入伍
当时,正值一战爆发。
英国由于兵力不足,所以在国内广发“英雄帖”,招兵入伍。
告示一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报名人数一时间突破了七十五万。
在这七十五万人中间,就包括那些童子兵。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88e18d1bb7364c329d8c811e64cb011d_th.jpg25万男童参战死伤过半" />
他们稚气未脱,尚未成熟,最小的甚至只有14岁。
时任英国首相的阿斯奎斯和他的手下都知道,要想上战场保家卫国,年龄必须达到十八岁才可以,这是一个硬性规定。
但是,他们动了私心:如果不招募他们,兵力就会不足;兵力不足,在战场上就会处于劣势。
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索性破一次“戒”。
于是,他们两眼紧闭,默许了这25万英国男孩入伍的事实。
就这样,在一战的战场上,多了这样一支特殊的军队—英国童子军。
原因只是为了吃饱肚子
曾经入伍并幸存的童子兵,现在已经是年过百的老人。
他们回想起那时候的情景,仍然不胜唏嘘。
有一位老兵回忆道:“他们根本没有向我要出生年龄证明,我就这样轻易地参了军。当时许多15岁的男孩都谎称自己已经20岁或19岁,他们也都顺利地参了军—现在想想真令人震惊。当时许多男孩之所以入伍只是因为家里穷,他们以为入伍后就可以填饱肚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21df8b9c392e4839b857f273007f2d6c_th.jpg25万男童参战死伤过半" />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吃饱肚子”的愿望,很多人都没有实现。
等待他们最多的,是死亡。
等待他们的是死亡
有一位英国男孩叫亚伯拉罕·贝维斯泰因,他应招入伍的时候只有16岁。
有一次,在一场战役中,他后背中弹负伤,被紧急送往一家医院治疗。
治好之后,返回前线,一枚手榴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饱受惊吓的贝维斯泰因不愿再回到战场去,但是军事医疗官员不准许他这样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11a0303c25ce4cb7ae4e622502793af1_th.jpg25万男童参战死伤过半" />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拒绝。
当逃兵自然不会落下什么好后果,1916年3月20日,他遭到了处决,时年17岁。
另一位英国男孩霍拉斯·伊莱斯,应招入伍时只有14岁。
两年后,在索姆河战役中不幸被炮弹集中身亡。
为他们抗议的人去世了
面对这样的惨痛局面,英国自由党议员亚瑟·马克汉姆表示忧虑,他希望国家能够把这些“童子军”士兵从欧洲战场撤回。
然而,英国政府无视他的呼吁。
随后,他指责英国政府没有人道主义精神,用欺骗性的伎俩诱惑孩子入伍,实在是有辱自己的大国身份。
但是,他的声音太孤独,太弱小。
最终,被英国政府气得无话可说的他死于心脏病突发。
从此,再也没有人为“童子军”向英国政府抗议施压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