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于白天忙于工作
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完全被压缩
所以一到晚上就想“变本加厉”找回
恩,有时候熬夜,只是想跟自己待会儿。
第二天你就会
你会有一百次想掐死自己的冲动
然后发誓今天要早睡
然而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但是这一说法却被牛津大学一位学者否认了。
这位学者叫Paul
Kelley。他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0岁的孩子自然睡醒的时间是6点半,16岁时是8点,18岁时则是9点。10岁儿童在上午8:30之后才能专注地学习,16岁的青少年在10点之后开始学习才能有最好的效果,大学生应该从上午11点之后开始学习,仅仅通过推迟上学时间就能将学生的成绩提高10%。而且,他以前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他将上学时间从上午8:30推迟到上午10点之后,获得高分的学生人数增加了19%。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成人的工作时间应在上午10点,而不是9点。这当然是在说英国,中国大多数上班时间是8点。10点之前开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生病、疲惫不堪、倍感压力。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是违背生理节奏的。在55岁以前,成年人的生理节奏与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完全不符,这对他们的工作表现、情绪和精神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么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
尤其是十点以后开始工作
不过,这么说的话
难道我们从小被教导的生活方式真的是错的吗?
且听我慢慢道来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百万年来的生活规律。一年四季不同,睡眠时间也有所差异,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睡早起。
按生物节律,人可以被分成两类:早上容易兴奋的人,即“清晨型”和晚上容易兴奋的 人即“夜间型”。对于人体控制睡眠的机制,是由睡眠内稳态和生物钟共同调节的,前者决定了你活跃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而生物钟决定了你的睡眠状态。
无论早晚,规律生活至上
众所周知,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比如说“睡得少”或者“睡眠时间完全没有规律”,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个影响会持久存在,不是“补一觉”就能解决的。
久而久之,我们会记性变差,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能力也会变差;内分泌系统紊乱,各项激素水平不稳定,代谢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我们会脸色变差,会发胖或者消瘦;不仅如此,不好的生活习惯还会使我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增加,免疫力下降。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昼夜节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说,适合所有人的作息时间表其实并不存在,重要的是我们要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律作息。
说到早睡晚睡,这里必须提到一个新的概念:“授时因子
所谓的授时因子就是光线、温度、社交活动以及药物调节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人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进而带来多种健康问题。
但要让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作息标准来实现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极其不现实的。生活环境不同,就会导致授时因子产生差异,进而导致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也在发生改变。
比如说,对于孩子而言,做数学题正确率最高的时间是早晨,而对年轻人来说,数学能力的高峰却是晚上。由于孩子和年轻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昼夜节律也有区别。
就是说,无论晚睡还是早睡,一定要规律,哪怕你稳定地把整个作息周期都黑白颠倒了,也好过总是一天晚睡一天早睡的生活。
只要规律,早睡晚睡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刚才我们说“授时因子”,就是任何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可以对昼夜节律造成影响。
如果你熬夜到很晚,睡一会儿天就亮了,这时候你就会感到非常“混乱”。然后,你体内的各个系统和感知能力也就开始接二连三的“混乱”。这种情况下,你身体反应出来的就是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没错,前面是说现在很难制定“相对标准”的作息时间,但自然光照和温度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在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双重影响下,人很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
现在你明白了吗
所以黑夜不需要你这颗明亮的星
早点睡吧!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