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浏览博客,在新浪门户网站的首条谈论了中国的教育现状,批评的较多,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也都是事实。但我认为大家的出发点是不错的,都是为了中国教育的明天着想,为教育公平着想。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假如你是教育部长,你将把中国的教育带向何方?怎样来解决中国现实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千年大计,我相信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把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国政府也不例外。也做了让人比较认可的很多对老百姓实惠的政策。但出现的问题我想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中国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教育目前的状况。不只是教育部得错。
我是一个八零后,来自农村,曾记得九八年初中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其实是很不想离开校园的,但面对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教育方针,不得不早早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开始做一名打工者。打工挣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打工挣钱的恶性循环状态,现在就不一样了,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如果成绩不好可以读技校学习技术,国家还有补贴,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说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我的村庄和我年龄相仿的有20多个男孩,从小学升到初中的只有三个,其中一个还是走后门进的初中,大部分都没有进初中的校门,可想而知他们在偏僻的农村生活的现状,而现在呢?小学升初中早就不用考试了,连书本费,学杂费也免了,生活上还有补贴。我也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国家的政策对教育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教育资源面临的不公问题是存在的,但这是历史形成的原因,不能怪罪现任的执政者,你想农村的儿童不可能去城市里面接受教育,是一件很不现实的问题,但然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接受教育更为不现实,在师资力量上向农村地区偏斜是可以改革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去农村支教的老师的工资福利可以比城市的高。这个可以实行。农村回城的老师在政策上可以给予扶持。
至于有多少农村的同学考入北大清华,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到了北大清华也不一定都比到普通院校成才的多,北川的“范跑跑”不也出自北大吗?还有一个靠杀猪成名的北大学子吧?必定到北大清华学习的农村学籍的同学还是有的。证明这个教育体制不是完全的失败。
农村学籍同学上大学的的比率是在上升的,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我老家农村听说比我小一点的上大学的学生还是越来越多的。从另一个方面讲,上学不是唯一的成才标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接受大学熏陶的孩子成才的也多了去了,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到初中毕业的学生创办的企业里工作的多了去了,城市的孩子有城市孩子的优点,农村孩子有农村孩子的优势。我的雇员就大部分出自城市,来应聘的时候被淘汰的也往往是城市的孩子。他们小富即安,没有一点思想抱负,大学毕业啃老的农村籍学生我认为不多。
我们必定处于处于历史的变革时期,矛盾的集中爆发期,社会的不公面涉及到了个个方面,教育只是是一个方面。
我始终相信,教育的改革会越来越好,教育会越来越公平。
如果你有一条路能让中国的教育让全体国民满意,不妨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献言,如果真的实现了,我想你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一个若贝尔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