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引起脱发

(2010-12-29 14:17:19)
标签:

健康

 

 

 

     脱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皮肤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毛发的生长,导致各种各样的脱发性疾病,临床可见的脱发类型也多种多样。例如遗传因素和雄激素共同作用可引起男性脱发;精神神经因素如焦虑、紧张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可导致斑秃;放疗和化疗及重金属中毒等疾病性脱发;还有一些皮肤病可导致疤痕性脱发,等等。概括起来,现在医学上主要将脱发分为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疤痕性脱发、疾病性脱发四种,其中脂溢性脱发和神经性脱发为主要类型,其中以脂溢性脱发(俗称秃顶或谢顶)最常见。

脂溢性脱发,又称早秃、家族性脱发、雄激素源性脱发等,男性和女性均有可能发生,但以男性最为多见。为什么称其为脂溢性脱发?长期以来,西医对这类脱发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确,只是根据一个表象,即脱发的患者多数头部油脂分泌较多,故称其为脂溢性脱发。事实上,少量的油脂对毛发有一定的滋润作用,油脂分泌不会直接引起脱发。但油脂分泌过盛对脱发的间接作用也不容小觑。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疗的脱发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皮肤科难题。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男性受其困扰。在美国,男性脱发患者高达500万,其中95%以上是脂溢性脱发,40~50岁的男性中出现脂溢性脱发的比例更高。在我国,也有30%以上的成年男性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在门诊的脱发患者中,脂溢性脱发患者通常占到80%左右,而劳累、焦虑又往往使原有的脱发加重。对这种脱发单采用外用药物刺激毛囊,往往不会有什么明显效果。

脂溢性脱发一般表现为秃顶或头发稀少,是一种毛发进行性退化的现象,呈进行性加重。男性脂溢性脱发一般由前向后脱,通常从30岁左右开始,也有人从17~20岁就开始。开始是头油、头屑多、头皮痒,继而在梳头和洗头时脱发严重,头顶两鬓的毛发逐渐稀少,且纤细、发黄、发干、长不长,鬓部很快后退,前发缘逐渐升高,以至于头顶部头发稀薄甚至谢顶,脱发区的头皮变薄,光滑,毛孔逐渐闭塞。病情严重者,头顶和前额部脱发连成大片,只剩下周围大半圈马蹄状分布的头发未脱落掉。    脂溢性脱发的根本原因是头顶上的毛囊存在结构上的先天缺陷,由于毛囊的退化和萎缩,引起头发的变细、变短、变软、变稀,直至消失。而引起脱发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这种遗传的表现具有选择性,一般在20岁左右开始出现。

不过,遗传基因并不一定传给家庭后辈中的每一个成员,比如说一个父亲秃顶,但他的孩子们不一定全秃顶。与脱发有关的基因是以显性遗传的方式传给他的后代,也就是说一个人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一对染色体中,只要其中有一条携带脱发基因,他就有可能脱发。父母的基因是随机地传给下一代,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家庭或一代人中,有的人能逃避秃顶,而有的人却不能。脱发基因不是男人的专利,女性也可能像男性一样携带这种基因并将之传给后代。如其他与遗传有关的现象一样,我们往往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家族史来推测其是否属于脂溢性脱发的易感人群。雄性激素的水平也是影响毛囊退化和萎缩的重要因素,当其成为脱发的主要原因时,这类脱发称为雄性激素脱发或男性脱发。因毛囊所在处有一种特殊的雄性激素性受体——血清双氢睾酮受体,雄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与该受体的结合,加速毛囊退化和萎缩。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二者处于平衡状态。头部两侧和后枕部的毛囊结构是完整的、健康的,内分泌对它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至于为什么雄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结构完整、健康的毛囊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原理目前医学界尚不十分清楚。    脂溢性脱发还与年龄因素有关,一个人成年后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到了中老年,头发总量减少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专家分析,因为性激素在青春期开始活跃,所以发病通常在17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脱发程度也不断增加。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脂溢性脱发也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精神状况等密切相关。如今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许多人会出现精神紧张、抑郁、过度疲劳等现象。精神方面的因素会间接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激素分泌紊乱。这应该就是脱发年龄提前的原因之一。当然,各种病因并不会是孤立的,它们很可能多个并存且互为因果,使症状加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性脱发包括斑秃、全秃和普秃,最常见的是斑秃,俗称“鬼剃头”,占神经性脱发疾患的15%~20%。斑秃在头皮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发生,其症状一般是成块状脱发,大都是不知不觉当中出现,比如梳头、理发时突然发生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成片脱发,形成一个或几个指甲盖或钱币大小、近似圆形的脱发区,其界线十分明显。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易拔。斑秃不伴随脱屑,脱发处也毫无炎症,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如果斑秃症状不断发展,严重者可发展为整个头部的头发都脱落,即全秃。如果头发、睫毛、眉毛、腋毛、阴毛及全身汗毛、胡须等均脱落,则称为普秃。    斑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在医学上一般解释为由于外界刺激造成精神过度紧张,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毛细血管持续处于收缩状态,血行不畅,造成局部毛囊供血障碍,使毛囊缺血缺氧,营养断供,从而迅速成片脱落。精神因素还会严重地影响头皮的生长周期,长时间的精神压力过重神经高度紧张、急躁或忧虑情绪频率高等,均可导致头发生长周期缩短,出现脱发现象。所以我们常会发现有人考试后脱发,以及一些担负重大责任的单位负责人或商人有时候会突然脱发。斑秃脱发部位的毛囊是存在的,只是处于相对静止期,如果治疗及时有效,病因解除后,毛囊可能会重新生长出正常头发。    因此,得了斑秃不必紧张,应积极寻找诱因,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大部分患者能在去除诱因后半年至一年自愈。在斑秃的恢复期,新长出的头发往往像丝一样又细又软,颜色很浅。一段时间后,发质就会逐渐变粗变硬,恢复正常。

疤痕性脱发是由于皮肤感染、烫伤、烧伤、创伤及电击伤等各种原因使头皮形成疤痕,使毛囊受损而引起的脱发。比如各种头皮撕脱伤,烧伤,烫伤引起的疤痕性脱发,脂溢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脱发,往往因发生疤痕导致永久性脱发。此种脱发治疗困难大,是一个医学难题,迄今为止,只有通过科学植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疾病性脱发发生是由疾病或治疗疾病而引起。常见的疾病如急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脑膜炎等。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结核病等,多会影响毛发的营养,使头发干燥、无光泽,搔抓则容易脱落。内分泌病变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的激素分泌异常或肿瘤,以及糖尿病、白血病等,也都可以引起脱发。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段包括药物(如某些抗癌药)以及大剂量的化疗或放疗等,都很可能会引起脱发。这些脱发多是暂时性的,停药或经过营养调整,大都可逐渐恢复。    以上介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四大脱发类型及成因,也许不能概括所有脱发,也不能说清所有发病原因。一种疾病的产生,其脱发的原因总是复杂多样,甚至互相交叉、互为因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