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2月07日

(2010-12-07 10:29:57)
标签:

杂谈

                   脱发的种类 及 中医对脱发的认识

脱发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两种,即斑秃和雄激素源性脱发。斑秃皮损多为局限性斑片状秃发,数患者病情较严重,可出现全秃或普秃。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与精神紧张及劳累有关,中医将本病称为“油风”。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头部额颞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目前一般认为,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目前对于脱发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传统中医对于脱发的病因病机及诊治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从丰富的中医古代文献中发掘脱发的证治规律,无疑对现代治疗脱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头发望诊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头发可以反映机体的生理状况,疾病状态下可出现多种病变表现,因此通过诊察头发的形态、光泽等的变化又可推测机体的气血盛衰、脏腑虚实等。中国古代对此己有充分的认识。如《望诊遵经》在论述头发望诊时指出:“经血气盛,则美而长;气多血少,则美而短:气少血多,则少而恶;气血俱少,则其处不生;气血俱热,则黄而赤;气血俱衰,则白而落;察其经络之部位,可知其血气之盛衰。”又云:“病久而发落者,精血虚;病风而发落者,血液燥;润泽者,血气未竭,故生;枯槁者,血气已竭,故死;若夫发直如麻者,小肠绝;发结如穗者,小儿疳;面无血色,头发堕落者,血极之证;面色不变,头发逆上者,痫病之证;汗出发润,喘不休者,肺先绝;齿长骨枯,发无泽者,骨先死。此皆诊发之目也。”
2 脱发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2.1 肾精不足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肾精亏虚,无以滋润与濡养则毛发焦黄脱落,发为本病。如年老、久病、房劳过度等多种原因引起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可引起脱发。《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八八,则齿发去。”《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认为:“老人肾竭,所以发白。”
对于肾精不足引起的脱发,治疗上可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补肾填精(《东医宝鉴》)。《医学入门》亦云:“少壮有发落……肾枯火炎,” “肾气丸、天门冬膏主之。”
2.2 脾气亏虚
脾胃阳气衰落,不能化生气血,毛发失于濡养,则可见脱发。如《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且其人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若火乘土位,其脉洪缓,更有身热,心中不便之证。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对于脾气亏虚引起的脱发,治疗上可用黄芪建中汤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则发得其养而润泽健旺。若脾气亏虚兼有肾精不足之“发脱落及脐下痛”,可用四君子汤加熟地黄。
2.3 瘀血阻络
瘀血阻于头部血络,阻塞血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发失所养,故脱落。正如《医林改错》所说“无病脱发,亦是血瘀“。治疗上可用通窍活血汤,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
2.4 血虚不荣
头发的生长需要气血荣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产后、病后多见气血亏虚,血虚受风,风盛血燥,则无以充养毛发,发失所养。《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杂病心法要诀》云:“血极,心病极也,面无血色,头发堕落。”治疗当以滋补精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地骨皮饮、六物汤、加味四物汤等。
2.5 肺热毛脱
肺主皮毛,肺热可致皮枯而毛脱。金水相生,肺失宣降,则肺金不能生肾水,精微不布达于头,发失所养,则枯黄脱落。《东医宝鉴•保命》记载:“虚损之疾,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素问•痪论》认为:“肺热者,色白而毛败。”治疗宜清肺热、养肾精,药用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知母等清肺,加用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等益肾精。
2.6 血燥生风
发乃血之余。若忽然脱落,头皮瘙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疡医大全》谓:“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治疗首选通圣散宣泄风热,次用六味地黄丸。《东医宝鉴》认为“宜服地黄酒,天门冬膏”。
2.7 湿热熏蒸
若素食肥甘厚味,脾胃损伤,纳运失职,中焦湿热内生,上攻于头,熏蒸发根之血,渐成枯槁,可致脱发。《内经》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治疗上首先应让患者改变嗜食肥甘的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用药则宜健脾祛湿、和中生发。如朱丹溪曾治胡氏子,“年十七八岁,发脱不留一茎,饮食起居如常,脉微弦而涩”,治以补血升散之药,“用防风通圣散,去芒硝,惟大黄三度酒炒,兼以四物汤酒制合和,作小剂煎,以灰汤入水频与之。两月余后诊其脉,湿热渐解,停药,淡味调养,又二年,发长如初而愈”(《奇症汇》)。
2.8肝阴虚阳亢
肝藏血,主疏泄。《血证论》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郁不疏,五志化火,阴津内耗,可致肝阴不足、血热生风而出现心烦失眠、头皮燥痒;肝阴耗伤,阴虚阳亢,虚阳上浮与外风相搏,两阳相煽则发落。《诸病源候论》云:“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治疗可用逍遥散加减,以行气活血、养发生发。
3 单方
甜瓜叶:治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古今医统大全》)。
麻子、麻叶、桑叶:治发落不生,令长,麻子一升,熬令黑,压油,以敷头发上;麻叶、桑叶二味,以泔煮,沐发七次,可长六尺(《证治准绳》、《千金要方》)。
侧柏叶:头发不生,侧柏叶阴干作末,和麻油涂之(《梅师方》)。
桑白皮:治髭发脱落……桑白皮四两,咀,水两碗,煎五六沸,去滓洗沐,自然不落,落者更生(《道藏经》)。发鬓堕落,桑白皮鈼,二升,以浸煮五六沸,去滓,频频洗沐,自不落也(《喻选古方试验•须发》)。
大麦: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本草方药大全》)。
楸木皮 : 治小儿头发不生,取楸叶中心,捣绞涂之(《本草方药大全》)。
芸苔子 : 压取油,敷头令头发长黑(《本草方药大全》)。
4 验方
秘旨补脾汤:治久病面黄肌瘦,咬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人参、白术(各一钱),白芍药(酒炒)、白茯苓(各八分),陈皮、川芎(各六分),甘草(炙)、黄芪(蜜炙)、当归(酒洗,各四分)。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钱氏小儿直诀》卷四)。
猪脂膏:治发薄不生。先以米泔洗秃处,以生姜揩,令大热,腊月猪脂捣,入生铁一块,煎煮数沸,敷之,遍生(《千金翼方》)。
榧子胡桃侧柏叶方:榧子三枚,胡桃二枚,侧柏叶一两,捣浸,雪水梳头。发不落且润(《喻选古方试验》)。
三仙丸:侧柏叶(焙干,八两),当归(全身,四两)。上忌铁器,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早晚各一服,黄酒,盐汤任下(《古今医鉴•须发》卷之九)。
生头发方:大附子一个,要一两重者佳,为末,用乌骨黑鸡一只,取其油搅药末擦头,其发即生(《古今医鉴•须发》卷之九)。
天宝单方:春秋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秋八月合花收曝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医灯续焰》)。
5 小结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脱发的病因病机多是由于肝肾不足、风邪乘虚而入,或血热化风化燥、脾虚湿热上蒸,或肝郁气滞等因素,导致毛发失养所致,但都与肝肾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补肾精、养肝血为根本大法,兼以祛风、活血、清热祛湿等。这些认识对于现代临床治疗脱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代医家对脱发的认识及理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家好。
后一篇:2010年12月0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