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和相关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培养计划: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以名校长带出名校长”的工作目标,发挥名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优秀人才的培养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培养步伐,力争2年内培养出3—5名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校长,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做到“四个一”:
1、构建一种模式
充分发挥主持人和专家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探索和构建校长成长的新模式。
2、抓好一个项目
确定《创建农村特色学校实验研究》为工作室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动力,在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在实践探索中突破教育的难题,带领工作室人员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
3、建立一个博客
开通校长工作室博客(pangweijin.blog.163.com),建立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资源库,使该博客成为工作室的一个资源生成站和成果辐射源。
4、形成一批成果
工作室的教育教学、教科研、管理等成果要以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呈现,务求在学校管理实践上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二、人员组成
1、理论指导
吴开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2、实践指导
麦卫国——茂名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工凡——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3、主持人
庞伟金——新安中学校长
4、成员
黄如文——新安中学分管德育副校长
彭
聪——新安中学分管总务后勤副校长
梁红光——新安中学分管体育卫生副校长
彭小波——新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
李春燕——新安中学女工委主任
梁志林——新安中学办公室副主任
5、工作室培养对象
谭志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邱成双——阳江合山县合山二中校长
三、具体计划
(一)第一阶段(2010.3—2010.7)
1、明确要求 理解、领会、贯彻《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手册》等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要求。
2、完善室场 抓好工作室建设,落实场地,配备设施,定出工作计划,确定研究课题等。
3、选好助手
选好工作室助理和协助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4、确定顾问
确定工作室的挂点高校,聘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吴开华教授作理论顾问,茂名市教育局麦卫国副局长、教研室主任陈工凡作实践顾问。
5、定位品牌 定位学校的办学品牌,具体包括:①勤工俭学基地的品牌建设及育人功能;②卫生绿化工作的品牌建设及育人功能;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品牌建设及育人功能;④书香校园的品牌建设及育人功能;⑤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研究。
(二)第二阶段(2010.9—2011.2)
1、落实挂牌 根据省教厅和校长实践培训中心的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举行挂牌仪式。
2、落实成员 通过省教厅的统一调配,确定谭志葆和邱成双校长作为学员。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手册》的规定,学员进入工作室脱产学习。
3、制定规划 根据学员所在学校的实际,指导学员对所任职学校及自身制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
4、专家指导
聘请理论和实践顾问到校对工作室课题《创建农村特色学校实验研究》作专业指导。
5、课题引领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学员实施品牌策略研究的指导和培训,引领学员确立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方略等,并根据课题研究和管理的需要,开列书目清单供学员购买阅读。
(三)第三阶段(2011.3—2011.7)
1、加强指导 针对学员所在学校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对学员进行实践管理的指导。
2、深化学习 加强学员读书学习,形成“学习、实践、研究、指导实践”的习惯和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3、外出考察 组织学员外出观摩考察名校,譬如,山东杜郎口中学、上海建平中学、上海北郊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
4、论文指导
结合学校的品牌打造和深化,指导学员撰写品牌研究论文,并推荐到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譬如,《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后勤产业》、《中国农村教育》、《学校品牌管理》、《广东教育》等报纸杂志。
5、诊断指导 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实践诊断,提出指导意见。形成“深度思考—反思实践—持续改进”的工作方式。
(四)第四阶段(2011.9—2012.2)
1、开会研究
结合读书、实践、研究、考察,开展研讨会,提升校长管理的领导力。
2、校级交流
组织学员进行校际教学交流活动,确定专题进行讲评或举办讲座。
3、检查落实
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情况,确保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召开“学校特色品牌与内涵发展的研讨会”,初步形成学员所在学校各自的管理特色。
4、提交成果 指导学员撰写结题报告,主持人和学员齐向校长工作指导与管理办公室提交课题研究的成果材料和工作室总结材料。
5、综合评价 对学员作出学年综合鉴定,提交省教育厅备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