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武戏擂台干不过业余的票友大赛?
(2011-08-25 08:19:03)
标签:
郝帅梅剧院时增帅夜奔八大锤 |
分类: 京腔京韵情自雅 |
近期北京天气大好,不似前几天那么潮乎乎的,气温也基本上不超过30摄氏度,更不阴天,正适合出外活动。恰巧青年京剧社的李老师说有梅兰芳大剧院的武戏擂台票,他一向知我喜欢看这打打杀杀的勾当,于是说好演出那天在梅剧院门口把票给我,让我好生感谢。到演出那天将将要到的时候李老师来电话问我在哪儿,我说还两分钟即到,紧跑两步到了门口看见李老师和一个姑娘站立闲谈,我趋前道:“李老师,我来了。”李老师热情地招呼着把票给了我,我们在门口聊天时得知本来有人约他去吃午饭,结果他为了等我把饭局推掉了,这让我真感激之至。正聊呢,李老师突然“哦”了一声,“给你《拜山》的盘。”说着从包里取出盘给我,我看时,是两张,一张《拜山》,一张《别窑》,李老师说:“《别窑》是孟嘉和谭娜的,网上那个录得色发黄,我这个比网上的好,国家大剧院不让在前面录,我也不能给南昊找事儿,只能站在最后一排侧着身录了,效果还不错。”原先李老师说要给我《拜山》,没想到还给一送一了,我这算是赚着了。目前京剧界演员凋零,像李老师那样的前辈为了扩大京剧影响力不断融入新事物,比如上网、和年轻人交朋友,真是难为这些老人,由此可见这些前辈对京剧这门艺术的殷殷之情,此情颇令人感佩。
聊了一会儿,和我同来的尚远也买完面包到了,我们在梅剧院大堂里还碰见了刀刀聊了阵子,时间差不多时便一同步入剧院找座坐下。那天第一出是魏学雷的《夜奔》,走杨小楼的路子扮相上倒缨盔,黑绒箭衣,加没加千斤我忘了,但挂大带,这扮相我第一次见,没看过杨小楼本尊的戏,不好妄言。杨小楼路数的此戏第一次看,就是把原来北昆《夜奔》一场干的戏由徐宁起霸、上下场拆成几个段落演了。那天徐宁的起的霸太大了,不太合适,本来就不是演整出,一个折子你起那么大的霸,我们观众这是看谁呢?据说杨路子的徐宁上场起霸后还要打一套单枪九腰封的把子,幸亏那天没来这个,要不真要喝倒彩了,我都有些怀疑魏学雷是为了多休息会儿,故意让徐宁起全霸的。魏学雷此戏演来尚可,其中一个铁板桥身段让我印象尤深,一出戏算是不咸不淡地演下来了,但没有让人回味的余地。第二出是时增帅《盗甲》,记得在张春华先生家,张先生跟我说过当初他拜师叶盛章就为学两出戏,其中一出就是《盗甲》,盖因别的戏看也能来个八九不离十,这出戏看是看不会的,必须一招一式跟老师学,可见此戏的难处。那日时增帅的表演基本具备了武丑绵软小巧轻快的特点,但总体观感来讲两个不足,一是嗓子距离武丑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二是走夜路的黑夜感不足。小地方也有不甚令人满意出,比如珍珠倒卷帘下来的时候应该动作疾速,给观众一个惊悚之感,那天的表演并没有体现出来;再如珍珠倒卷帘后扔甲盒子时应扔得快而平稳,那天时增帅甲盒子扔歪了。时增帅唱的几个牌子是老词,没有按张春华先生改的新词唱,可见其授业师教学的严谨。倒第二是郝帅的《赵云截江》,此戏武生、老生两门抱,此前看过董文华的录像,别的没记住就记住董文华那条堪比宗师的嗓子了。这次看郝帅此戏几可算是看新戏了,郝帅身上不错,嗓子稍欠,几个翻身、下岔的动作在念白中完成,难度很大,难得郝帅都作得干净,靠旗和靠旗飘带能摘得开,没有一丝刮带。郝帅年轻,演此戏唯一不足的是身份,截江夺斗时赵云年纪不小了,所以虽然以武生应工,但也要演出身份来。好在他还年轻,这戏可以搁几年再演,那时候一定会比现在要好多了。那天,这出戏中间出了不少差错,周善好像一直没进入状态,错误连连,演张飞的那位也没有花脸劲头,这也就是在北京,搁天津早就“嗵”成一片了。那天大轴是詹磊《八大锤》,詹磊的戏以前看过,我一向认为此人短打好于长靠,至于《八大锤》这种武小生戏是第一次看。那天不知是什么缘故他的腿总是晃,这出戏一看枪花一看腿功,腿老是站不稳此戏就折了一半。至于枪花,不知道他跟哪位学的此戏,使得太多太碎,以此戏打擂按说詹磊对此戏一定很有信心,但那天的演出并不令人满意。演出完,我出来跟李老师和尚远道别,然后和刀刀聊了几句就各自散去。
在去梅剧院的前几天尚远邀请我去看全国票友大赛第七场的复赛,那天的复赛一共20多个票友,我入场的时候已经开始很久了,我是从一个张派票友演出开始看的。那天比赛就我看过的来讲,最好的是一个唱《野猪林》“大雪飘”的票友,如以李少春为准,这位的此段唱可谓神似,难得的是虽模仿但非死学,没有李少春的懒音;虽没扮上但完全进入人物,唱出了感情。结果此位仁兄直接进级决赛,诚服众也。我认为他唱得比李浩天老师好不少,那天评委之一正是李浩天老师,对他的演唱评论一番,也算是趣话吧。还有一位直接进级的叫张子昂,他演《夜奔》是昆曲路数,按说拿昆曲来参赛不太合适。一个票友敢拿这戏参赛殊为不易,张子昂更难得是有嗓子,一边动作,一边演唱,虽有吃力之感但始终没有吞字。《夜奔》此戏演来颇累,台上张子昂大跺台板,舞蹈身段显笨拙,可以看出还不知道用如何在台上用劲儿,事后一朋友说他认为最不该直接进级的就是张,因为是在唱笨戏,我虽认同他的话,但觉得一个票友能动此戏,并且演下来了,也算是不容易吧。还有一个7岁小孩演《秦琼观阵》,看着叫人揪心,竟最后也直接进级,小孩参赛经常能讨到便宜诚不我欺。《秦琼观阵》是整出《响马传》里的一个折子,《响马传》一戏是李少春几乎集毕生所学排出来的,唱做念打皆繁重,这戏我一贯认为不适合让小孩演,一是功夫到不了,二是人物也不能理解,三是摧残幼儿。但现在很多小孩拿这出戏参赛,可见授业教师急功近利而忽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那天的票友复赛我个人认为最不该直接进级的是一位唱《沙桥饯别》的女票友,此位坐着唱了半天,坐相难看不说,好像一用气催声的时候膀子还总歪歪着。从唱上说,完全没有余派的劲头,不知道那天评委为什么一致同意她直接进入决赛。尚远那天也参赛了,剧目是《苏武牧羊》,化妆、身上、脚底下都是马派东西,但那天嗓子不给劲,最后没能直接进级,希望在日后评估中能进入决赛。
近日看的这两场戏一为专业、一为票友,我觉得好像现在专业演员的学戏、演戏的劲头反而没票友学戏、演戏的劲头大,干专业的拿这当饭吃,票友拿这当爱好,因而有此差异。不过票友水平越来越高,将来或可倒逼专业演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希望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