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约瑟美日宋体意境现代科学 |
分类: 方遒挥斥文字扬 |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可谓文化灿烂,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一提起中国都很是艳羡中国的灿烂文化,他们不大看得上美日,说美日是暴发户。作为中国人自然对此很是感念与他们的青睐,但是仔细想想除了这些呢?中国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了。我说此话自然很多人不爱听,然而仔细想想,政治上我国从没有施行过比较完备的民主制度,经济上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于西方划时代的所谓产业革命。
特别要提出的是科技,我记得李约瑟博士在完成洋洋6卷数百万言的巨著《中国科技史》后曾总结道:“中国其实没有真正的科学,只有技术。”此言曾引来了中科院数位大佬的反驳,但是静思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李约瑟博士的话虽不中听,却无可辩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自不待言,连我以前觉得比较有科技含量的浑天仪现在琢磨琢磨竟也是技术含量所占比重远远大于科学含量。我所认识的朋友当中无一人不在口头上鄙视实用主义的人,但是五千年的中国科技历史证明中国人确实是群体的实用主义者。四大发明、地动仪、浑天仪、水排……可以说没有一件是非实用主义的动机下而产生的。当然若说这些发明没有科学的成分是不可能的,但却比例极小,中国只有发明而没有发现。或许有些人会举出一些反例,比如勾股定理。实际上商代的商高只是发现了一组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数据:勾三股四弦五。他只是发现了这组数据的有趣之处即3平方加4平方等于5平方,并没有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普遍规律勾平方加股平方等于弦平方自然也谈不到证明了,真正对此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证明方法的是毕达哥拉斯。对于中国的实用主义至上我觉得特别遗憾,反观西方科技发展史则大相径庭,西方人长于发现,并且探究发现的源头。而且他们是科学至上主义者:不管有用没用,发现了再说。举个例子吧,电磁反应原理。当时这原理被发现并总结出来后,也有不少西方人觉得这有什么用呢?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发现者麦克斯韦也不知道这个发现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但是历史证明电磁反应原理在20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科学的基石是数学,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都从此而来,其中几何学又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几何学训练的是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几何学的推理的基本方法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然后数学领域各项成果的发展带动起物理、化学等学科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由此科学领域的成果被应用到民用领域,才形成了现在的繁荣景象。西方的研究方法是推理、归纳、再推理、再归纳……当然其中要进行数以N计的科学实验辅助证明,然后才能得出一个结论。而中国任何理论的提出则没有推理、证明的过程,完全是想像的结果,所以中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科学。
由科学而到艺术领域,我发现中西方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艺术讲求意境,讲求“圆”因为所有几何体中圆是最完美无缺的,由意境和圆产生美。意境从何而来?意境从无需推理的想像中而来,圆是什么?圆是当意境要落实在纸上所要达到的效果。而西方的艺术讲求真,由真产生美。比如绘画吧,中国画竹子是和气节联系起来的,这个气节就是这幅竹画所要表现的意境,这个意境的产生是从“竹节”中产生,中国文化人仅凭“节”字就把两者联系起来,当然联系是必要的,但是中间缺少证明的环节。气节的意境有了,下面要考虑的是怎样画得“圆”,这个圆是指要画得完美,不能让观画人产生一丝不快,所以只要和这个要求大致吻合这个画家和他的画作就会被认为是大师级的画家和作品。相反如果不是这样则会受到非议,比如八大山人的画就受到了不少指摘,因为他的画虽有意境,但是因太具个人的嶙峋风骨而不能达到圆的要求。西方呢?西方画讲求真,要求画中有对比、远近、饱和……一切求真。而20世纪以来发展出来的抽象画派和印象画派也是以现实主义画派为基础的,他们全都没有所谓“意境”,他们所重的是“表达”,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技法。以上只是在绘画领域举例,其他如戏剧、文学、建筑等领域中西方都有这种分际。在艺术上西方人求真实,中国人讲意境其实也在侧面对中国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起到提示思考的作用。
从要求进步的角度讲我佩服西方人的科学精神,西方人求真、重视逻辑推理证明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能在现代科学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但是问题似乎到此还没完,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这块领土上没有发展出来求真的萌芽,而西方的欧洲发展出来了?为什么中国这块领土上没有发展出来逻辑推理证明的习惯,而西方的欧洲发展出来了?这也是我最近的一个疑问。也许最近有点吃饱撑的,想这些于己无关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在没事的时候想想也是有趣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