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四大名楼感想之鹳雀楼

(2012-11-15 21:37:10)
标签:

鹳雀楼

华夏

山西蒲州

杂谈

分类: 旅游

     2007年应朋友之邀,我去了山西运城,朋友带我去了附近的几个旅游景点,当他说鹳雀楼就在附近的时候,我才恍然知道,从小一直在背诵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居然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一直以来,都以为只是在古诗中描绘的一种景致,那种意境只有在古代才有。

      当我和朋友搭乘旅游车辆到达鹳雀楼的时候,那种凄美的古代建筑居然还是那么孤单在坐落在黄河边上。第一感觉是宏伟壮观,那就是一座让人进入梦幻的建筑。鹳雀楼坐落在黄河边上,因鹳雀栖息而得名。山西本来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边关重重,战场硝烟,荒凉之地,崇山峻岭。而进入鹳雀楼的领地,那是感觉又回到古代那种荒凉之地建起的边关要塞,宽阔的土地上,高高耸立着这千百年来孤寂的楼宇。虽然这是后来修建的,但是原址附近选址,周围的环境还是那么得写实。开车几公里之外就是滚滚黄河,只有登高望远,才能看到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色。

     从大门走进鹳雀楼,站在楼脚下,会感觉到人的渺小,建筑的宏伟。一层一层登上地基的台阶,开始能够看到远处的风景,由于地里位置的原因,来这里旅游的人相对较少,更给我一种寂寞的感觉。王之涣的雕像正面朝黄河,手握毛笔,似乎正在书写黄河入海流的美景。一层一层的登高,风景因视野的开阔而尽收眼底。也真正能感觉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境原来是写实的

     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祥地。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使用打制的石器。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指的是历史上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坐落在华夏历史坐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http://s11/mw690/705250eet7b0bcaa094fa&690                              当人要在在边上的时候,你才知道这楼到底有多高。

http://s2/mw690/705250eet7b0bcaa06531&690
  远处那就是黄河入海流,可惜相机效果不好,当天天气也不晴朗。

 个人推荐指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也许就是你值得去的理由。

注:黄鹤楼、蓬莱阁、岳阳楼,都是在读书的时候去的,照片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