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服从性
(2013-12-31 07:24:16)
标签:
典亮学堂经典学堂家庭教育育儿 |
分类: 学堂实践活动 |
如何培养孩子的服从性
要点:
1、充分地尊重孩子。
2、多建议少命令。建议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以商量的口气提出;命令必需照办,言出必行。坚持到底。
3、发出任何指令,陪伴孩子观察他的反应,有服从和配合行为,即时表扬,强化孩子的服从行为。(适当的奖励)
4、制定“合作练习”时刻表:在三五分钟内,连续发出五条指令。要保证这些指令极其简单,很容易照做如:“请递给我那本书。”“你能把桌上的那支铅笔拿给我吗?”“请拉上窗帘。”“请把灯打开。”每个指令都应该只需要孩子极其短暂、微小的努力。
5、确保指令:简单、唯一、听到并理解。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服从性
服从是指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服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服从个人、团体、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有自愿的、也有不得已的;可以是对人的服从,也可以是遵守规矩的约束。服从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在人类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服从是获得的前提,也是行动的第一步,如果你不服从就肯定无法完成学习这个对于个体成熟必需的步骤;而如果没学会服从,自然也不会了解它对行动力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服从的过程也是学会命令的必经之路。 那么社会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服从的真谛所在。
一、合法权力。我们通常认为,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比如病号听护士的,下级听上级的,小兵听大官的、保安队听正规的。
二、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有人主动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在那个发号施令的人,我们不需要对此行为负责,责任被转移了,使得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
如果孩子不服从,就照您平常的办法解决,但别试着想出什么新的惩罚办法。如果孩子开始服从,马上表扬:“你照我说的办,我很高兴”,“看看你……得有多棒”,和“谢谢你……”这不过是几个例子,告诉您该说什么,好用积极关注强化孩子的服从行为。
3.万不得已的话,您可以暂时离开房间,但一定要隔一会儿回来一次,在孩子照指令行事的时候,不断表扬他。在这一周,每发出一项指令,都要遵循这些原则。注意孩子不能始终执行哪些指令,从中选出两种或三种。在下一周,如果孩子能完成这几种指令,请特别认真地表扬他。如果您还没提出要求,孩子就表现很好的话,加上小奖励——小玩具、最喜欢的零食或额外的特别待遇。有时候,即使是违抗孩子也可以自己做出正确的事。有位父亲很惊讶地看到,5岁的儿子主动去洗家里每个人的脏衣服,只是因为前一天,他帮助洗衣服时被称赞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如果没有家长的提醒,孩子就遵循了家规,或者没有家长的命令,孩子就做了家务,这恰恰是您追求的效果。不过,关键是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让这些“成果”溜掉。要像老鹰一样盯着看!
二、显示合作有多容易
三、发出强制性指令
1.确保您是言出必行的!好多家长对这条建议都抱着愤怒或怀疑:“你真的以为我到了这种地步,会对根本不照办的孩子提出不必要的要求?”我知道,您并没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提出了不必要的要求——这正是问题所在。一些违抗儿童的家长太失望了,所以干脆放弃——不再注意孩子,根本也不提出要求——其他的则养成了提出过多要求的习惯。其中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 或者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试验——“把所有要求都一股脑儿扔过去,看看他/她办哪几件”——以确定哪些指令有问题。或者这只不过是一种绝望的尝试,通过让孩子遵守某些命令,使家长对自己的能力感觉更好。
除非您愿意按照本章的指导行事,在任何情况下,发出额外指令只会给您和孩子造成更多的“失败”机会。因此,在本周,当您发出一般的日常指令时,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停下来想想指令的相对重要性。这是需要先做的吗?是孩子必须马上做的吗?最重要的是,您愿意坚持到底吗?如果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您就不必发这条指令了。这件事可以等以后再让孩子做,或者您干脆把它忘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您要准备鼓励和惩罚双管齐下,让孩子服从指令。随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明白您是言出必行的,因此会更加服从您。
2.告诉他,而不必询问或请求。做到不商量不解释,如果你认为每发一次指令,就对孩子说明这个道理,就会养成孩子的讨价还价的思维。而且一旦孩子的服从习惯根深蒂固,您的谈吐可以变得比以前更优雅。
3.确保指令简单。几乎所有的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如果听到一个复杂的指令或一次听到几个指令,会犯糊涂。他们对这种混乱指令的一个通常反应,就是哪条也不执行。因此,即使您需要孩子完成几项任务,也要坚持一次只提一个要求。等到您表扬了孩子成功完成第一步,才能提下一个要求。如果您的指令很复杂,就尽量把它分成几个更简单的步骤,然后分开完成和表扬(参见以下的工具)。
4.确保孩子听见您说的话。没有目光接触,您无法真正确定孩子已经听到您说的话。我们许多人深受两种习惯之苦,一是喜欢从另一间屋里往外喊;二是继续干手里的活儿,连头都不抬就发号施令。必要的话,轻轻地把孩子的脸转向您,以确保他在注意您说什么。
5.消除干扰物。另一个确保孩子听您说话的办法,是消除所有其他令人分心的东西——电视、音响、电子游戏或任何可能强烈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6.确保孩子理解您的话。如果您认为孩子既没听见,也没理解您的要求——孩子愣愣地看着您,一脸茫然,不回答问题或回避您的目光,那您就请孩子重复指令的内容。这个办法似乎更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服从性。
如果需要多次重申命令、大声吼叫甚至是威胁手段来确保小孩服从,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应该以平缓的语气和温和的态度让他们来执行,谁不愿意就先请站到一边去,等想通了愿意加入了再站回来。
怎样使孩子学会服从
一、少用命令的口气
比如教小孩子去睡觉,可对他说:“你觉得疲倦吗?你要去睡觉吗?”这比用命令式的语气“快睡觉去”要好得多。因为命令他睡,他就得去睡。倘使他不睡,就难收回成命了。并且这次不服从命令,下次就更加不服从了。
二、态度姜先后一致
父母教小孩不要那样做,不管小孩怎样央求、哭泣、喧嚷也不可允许他的不合理要求。这是父母训练小孩服从的正当办法。自然小孩若有真正不服从的理由,当然可以通融;但是哭泣、央求,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倘若父母既然教小孩
三、父母要同一主张
父母训练孩子,要取同一主张。倘若母亲叫小孩去睡觉,父亲决不能说:“玩一会儿再睡”。这样.会使小孩无所适从。倘若父亲和母亲的主张未能一致,最好背地里商量好,再叫孩子去做。父亲和母亲不要当小孩子的面,表示两样的意见。
四、要考查不服从的原因
小孩子有时不服从,要调查他不服从的原因。比如有时父母说的话,小孩子听不懂,父母必须重说一遍或做个样子给他看,他才服从。有时小孩要问为什么,父母要解释给他听,他才服从。但是要留心,不要养成孩子等着重复命令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一层应该注意的,就是我们训练孩子服从,要好好的诱导他,不可以用威胁的方法,如打骂、恐吓等,强迫他服从。因为威胁的方法,只能收效一时,不能持久,并且会使他对于不应该怕的东西也怕起来,到了夜里还会做可怕的恶梦,这比不服从还要坏。更不可用溺爱的方法来得到小孩的服从:小孩子要什么,不管应当不应当,随便就依了他;小孩子不肯服从,不管对不对,就由了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变成一个任性的人,不能独自干一件稍难的事,这就是他的父母害了他。
如果想让幼儿期宝宝更加合作点,家长们还需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不要总是唠叨宝宝所犯的每一个小的错误,
这样会给宝宝年幼的自尊心带来伤害。而且宝宝如若总是受到父母的批评,自信心都会大减。因此,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另外,爸爸妈妈们无论工作怎么忙,也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宝宝,陪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其次,对于宝宝,父母一定要做为一个鼓励者陪伴在他身边。不要因过分担心宝宝,而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您这样做等同是在“监控”他的人生,本质上来说您对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够自信。因此,尽量给小宝宝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机会。在宝宝遇到的挫折中,尽管你很想帮忙或对他做的事情想抱怨,但你还是应该放手让他自己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稍微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话,而不要这么大声嚷嚷的。”
再次,对宝宝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斥责,也不要打骂,因为长时间的暴力或者怒火,是得不到宝宝跟你合作的契合点的,反而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小孩对你更加抗拒,并更加调皮难改了。因此,时刻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向孩子宣泄你的愤怒和沮丧。当你宝宝跟你发小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发火,相反,应该“借”你的冷静给小朋友。告诉他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
最后,面对小宝宝不断地顶嘴,很多的妈妈忍耐程度有限,但你要发现原来小宝宝有时顶嘴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只会让他更加不愿配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谅解,并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导他们听话和做事。而且,在与宝宝谈话中多用“我”进行陈述,而不是多次地说“不”,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掉你的盘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