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2013-06-24 22:06:06)
标签:
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沟通 |
分类: 亲子教育 |
善待孩子的“分离期”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依恋期(0-18个月)、探索期也叫分离期(18个月-3岁)、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3-7岁)。有一些过于溺爱孩子的母亲可能在孩子的第一阶段(依恋期)做得较好,可以较多地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要。但是母亲在第二阶段上往往出现问题。母亲可能过分呵护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母亲过度呵护孩子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拒绝回到母亲身边,总是设法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逃离母亲的控制。另一种则是虽然人回到妈妈身边,但是情感却对母亲关闭了,即在情感上保持距离。而林驰的母亲对他在“分离期”这阶段的过度呵护也正是造成了他“回避性人格”的原因。
育儿建议:陪伴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爱孩子,放开母亲的手
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特别是当他们开始能够自己走路之后,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都在等待他们去探索。他们的兴趣从如何吸引母亲的注意力逐渐地转向了周围的世界,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二阶段──探索阶段,或称分离阶段(18个月-3岁)。此时的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放开手来,陪伴并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爱
“探索阶段”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的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同时又要求不断地得到安全感。这是个矛盾的心理要求,父亲的角色这时十分重要,他应当耐心地支持孩子充满好奇的离开妈妈去探索他的周围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客厅、厨房、厕所、门外边、甚至街道、公园等等,当父亲带着孩子离开母亲的视野后,再逐渐地让孩子离开自己。这时候孩子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兴致勃勃地从父母身边跑开,但是马上又跑回来,投入母亲的怀抱,然后即刻又离开……,不断重复,不厌其烦。
让孩子知道妈妈在等他们
当孩子一离开父母时,即感受到了不安,特别是当父母不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时更是这样,他们需要立即回到父母的怀抱中去。这时,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的“探险”,她对孩子的行为各种冒险行为并不横加干涉,她对孩子显示出的独立倾向没有感到不安,她明白这是孩子成长必需走过的道路,但同时她也明白孩子此时依然需要安全感和依恋,所以她总是让孩子知道:放心地走吧,等你回来时,妈妈还在这里等你,等着听你有趣的“历险记”。
前一篇:剖释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由
后一篇: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