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承担责任
(2012-05-10 22:40:21)
标签:
教育家庭婚姻教育方法情感育儿心理健康责任心责任感夫妻情感 |
分类: 亲子教育 |
孩子小时候被爸爸妈妈丢给爷爷奶奶照顾,在最需要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因工作忙,因为想给这个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好的教育平台及早把孩子送给老人,想等自己的事业成功了再把孩子接过来,类似的案例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接触,当问起父母忙的结果是为谁?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才唤醒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在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是为了孩子时,是否给自己时间反思,父母如此的折腾究竟为了谁?
在咨询中经常听到爸爸妈妈的哭诉,因为早年什么基础没有,因为想创业想成就自己的事业,也是想给这个带来幸福和快乐,在有了孩子后会送或给老人亲戚朋友给予抚养,认为孩子小,只要饿不着,只要有人照顾,不受委屈就好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特别是等孩子青春期这个年龄,会发现孩子出现诸多症状,也有的孩子会在7-8岁时出现与众不同的异样,也是在这个时候会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才会记得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孩子,才会带孩子到处求治,就像很多人抱怨孩子厌学,不听话,甚至在家偷钱,要么在学校打架斗殴,蹲在网吧不回家或是干脆离家出走,爸爸妈妈在指责孩子的同时很少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多是很委屈,很受伤,自我感觉为了这个家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自己这样忙活还不是最终留给孩子,孩子要什么都会满足,只要开口基本不会让孩子失望,为什么孩子还是如此叛逆,让父母揪心,就像一次咨询中一爸爸在对孩子的抱怨后,有时气急会对孩子动手,说有时会把孩子往死里打,内心压抑很多,有一种想爆发的欲望,感觉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看到孩子这样让自己绝望,真的怀疑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说有时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孩子掐死,感觉这样下去如果孩子没有好转,自己不值--------在听到爸爸如此的哭诉,当让当事人静下心重新看看自己说的几句话,能够沉下心问问自己时,当爸爸能够把问题指向自己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抱怨孩子,爸爸流泪了,在口口声声说给予孩子爱,说是为了孩子的背后何尝没有自己私欲的影子?
一次咨询中一孩子不断问:为什么自己一直就是一个被欺负的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也不喜欢自己,很早就把自己送给别人,记得小时候倍受欺负,老人的呵斥,伙伴的打闹,在自己记忆中多是一个人,很孤单很无助却没有谁能够理解和懂得自己,有一天上学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他们还是忙,很少能够见到他们,在学校同学都不喜欢自己,想给他们说话,但却不知道说什么,自己想不明白既然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为什么要生下自己,看同学的爸爸妈妈能够陪伴接送,真的好羡慕,自己是不是就是一个多余的孩子,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咨询中爸爸妈妈一再说如何爱孩子,如何想给孩子最好的,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平台,一直让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学校,只要孩子开口基本都可以满足,只要孩子听话,只要孩子争气,但看看现在的样子,真的好失望,不知道这样忙活还有什么意思-------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爸爸妈妈打着爱的谎言在努力付出,为了孩子在赚取更多的财富和权欲,但在这份爱的背后,在孩子内心留下什么,相信不是别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当有时间静下心陪陪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内心,很多父母不敢相信也从没有这样想过,自己的孩子居然是这样的简单,孩子其实要求不高,只是想有爸爸妈妈陪,在回家后有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聊天谈心,可以有时间听听自己的心里话,但现实生活中好像拥有太多阻碍和无奈。
爱孩子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当发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的不是指责和抱怨,更多的是需要父母静下心反思,不是父母做错了什么,而是给自己时间去倾听孩子,去读懂孩子,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愿意抛弃,对自己的孩子都拒绝时,在这份口口声声的爱中又是诠释何种的爱也是值得反省,可以问问自己,作为父母懂得爱孩子吗?你爱过吗?爱孩子也是与一门学问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就能够给予的,爱也是一个过程,需要陪伴更需要彼此理解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