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龄活动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

(2011-01-10 22:31:08)
标签:

育儿

  混龄活动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

 

记录者                    观察班级                           记录时间           

 

观察项目

观察内容

观察要点

观察结果

观察感受、思考与评价

活动设计、准备与活动导入

活动设计

 

活动选题适宜

1

2

3

4

5

一、总体感受

 

 

 

 

 

 

 

二、观察过程中的思考

 

 

 

 

 

 

 

三、活动的优点与经验

 

 

 

 

 

 

四、活动的不足与问题

 

 

 

 

 

五、观察建议

 

 

 

 

 

 

 

活动过程适宜

1

2

3

4

5

活动内容适宜

1

2

3

4

5

活动准备

环境设置适宜

1

2

3

4

5

幼儿已有经验

1

2

3

4

5

适宜的组织方式

1

2

3

4

5

活动引入

吸引或引起孩子的兴趣

1

2

3

4

5

适宜于孩子的发展水平

1

2

3

4

5

适宜于孩子发展的要求

1

2

3

4

5

教师的反馈和互动机智

教师反馈

教师反馈程度(反馈与反应)

1

2

3

4

5

教师反馈方式

1

2

3

4

5

教师反馈用语

1

2

3

4

5

教师反馈结果

1

2

3

4

5

教师反馈态度

1

2

3

4

5

教师机智

教师对互动的发起

1

2

3

4

5

互动的调节

1

2

3

4

5

互动的深化

1

2

3

4

5

互动和活动的衔接

1

2

3

4

5

师幼互动

师幼协同

师幼协同的主导

1

2

3

4

5

师幼协同的内容

1

2

3

4

5

师幼协同的结果

1

2

3

4

5

师幼共庆

师幼共庆方式

1

2

3

4

5

师幼共庆内容

1

2

3

4

5

幼儿的反应

1

2

3

4

5

幼儿的反应和变化

幼儿的反应和变化

目标的达成程度

1

2

3

4

5

幼儿兴趣的增加

1

2

3

4

5

幼儿继续的期待与愿望

1

2

3

4

5

幼儿情感情绪的变化

1

2

3

4

5

幼儿之间协作的问题解决

1

2

3

4

5

活动分享与评价

教师的分享与评价

 

教师对个体儿童的评价

1

2

3

4

5

教师对集体的评价

1

2

3

4

5

教师评价的方式和效果

1

2

3

4

5

儿童的评价及反应

儿童对活动的评价

1

2

3

4

5

儿童在互动中的表现

1

2

3

4

5

儿童对老师评价的反应

1

2

3

4

5

 

                                                 学前混龄教育研究中心制表

 

相关重要概念

师幼协同,师幼协同是描述和解释活动结构的一个概念,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孩子协调共同的开展活动。这是相对于在活动过程中的两种常见趋向,一是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的单向引导;二是教师在活动过称中对孩子过分的放任。

师幼协同的主导本身应该是教师和孩子两个主导,孩子和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状况需要视活动的结构、内容以及阶段而定。比如在探索活动中孩子应该为主导,但是在故事活动中教师一般为主导。

师幼协同的内容:是指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的内容把握。活动的进程和结构一般应由教师把握。活动的内容一般由孩子主导。所以师幼协同的内容主要指在活动过程中活动内容上的分配,哪些由教师来做,哪些有孩子来做,之间的协调程度如何。比如在一个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大孩子负责分发材料,但是小孩子在活动室无所事事,整个过称持续近十分钟。这显然是协同内容上的问题。

师幼互动的结果是指师幼互动的氛围。这种氛围主要看孩子的反应和表现,孩子在过称中表现的积极,感兴趣,表现出对活动的很高的期待和参与性就表明这种师幼互动的结果就是适宜的,反之则需要继续改进。

师幼共庆,师幼共庆主要是指教师在孩子反应以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反馈,在反馈之后对孩子的评价及方式。

师幼共庆的方式是指教师对孩子评价的方式。包括口头语言上的评价,行为上的评价,物质上的奖励等等。

师幼共庆的内容主要是指在共庆的时机。每个孩子的反应不可能教师都进行反馈并得到共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孩子都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都困惑或者都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和孩子共庆。

幼儿的反应,幼儿的反应是师幼共庆后孩子的反应。主要观察孩子是不是对该问题或者事物的兴趣增长,是不是对教师的反应和反馈满意,是不是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等等。

 

使   用  说  

一、混龄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师幼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本身互动从实践上是不能分开的,但是鉴于实际情况我建议先用一段时间开展和提升师幼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理解并把握之后再开展幼幼之间的互动的组织和引导,最终达到教师对混龄教育的互动的环境创设,条件准备,过程把握,引导要点,指导原则等驾轻就熟。

二、此表关注的主要是师幼之间的互动,五个项目的设置均是按照混龄教育互动的准备、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师幼互动的内容,师幼互动的结果和师幼互动评价来设置的,其均是按照程度来评价。

三、表中表的编号需要按照研究的进程安排详细的编号,以便最后分析的便利和充分。

四、观察结果是我们观察需要填写的。第一个项目需要在活动开始后几分钟内完成;第二和第三需要在活动中完成,第四和第五需要在活动结束时或稍后完成。如果是需要讨论,讨论前需要给教师20分钟左右的时间考虑和填写。

五、观察结果的填写是按照程度计分制。从左向右依次是一到五。按照左边给定的要点,特别不符合或特别不适宜记一分,特别符合和特别适宜记五分。分数已经给出,只需在上面打钩就行。

六、统计时将所有的钩用曲线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很清楚的看到一段时间内不同时期我们教师对师幼互动的整体的把握水平。

  

                                                   吕  

                                                2010年10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