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论语》全面发展教育的主导思想
(2018-02-11 17:21: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古今教育 |
《论语》中有丰厚的教育思想,其全面发展教育的主导思想也非常明确。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主导思想,规定在不能仅仅把学习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全面发展,那么,《论语》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主导思想,主题词是君子“不器”,“俗”、“雅”循序,“诗”、“礼”为主,旨归“道”、“德”、“仁”、“艺”。《论语》中全面发展教育的的主导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其一,教育思想:君子“不器”。《论语》讲做人“不器”,重在修德。全面提升,具备多种才能,以做人为根本,“不器”,即不能像器物一样。孔子认为君子必多才多能,不做器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君子“不器”,关键还重在修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强调从自身出发全面修养品德。
其二,教育内容:“俗”、“雅”循序。《论语》讲教、习的内容十分广泛,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论语·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至于“易”、“春秋”,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论语·述而》)是因为“易”、“春秋”比较精深,少数高材才能学,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可见,全面发展教育要综合学习,更要“俗”、“雅”循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依次渐进。
其三,教育重点:“诗”、“礼”为主。《论语》最重视的教育内容是“诗”、“礼”,这是孔子教学的重点。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论语·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讲学诗诵诗。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讲言礼学礼。这些都充分说明,孔子重视“诗”、“礼”教育,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全面发展教育就要以“诗”、“礼”为重点,读诗提高素养,学礼懂得做人。
其四,教育旨归:“道”、“德”、“仁”、“艺”。《论语》强调做人要重视全面修习、达成“道”、“德”、“仁”、“艺”。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藉在于仁,活动在于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做人。《论语》强调做人要全面修习达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孔子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全面发展来说,旨归“道”、“德”、“仁”、“艺”,作为一种追求和境界,达成全面修习至关重要。(作者单位: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