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灵魂的翱翔 ------读泰戈尔《人生的亲证》有感

(2012-03-09 17:09:50)
标签:

转载

分类: 道教与老庄
  

灵魂的翱翔

------读泰戈尔《人生的亲证》有感

印度于我而言一直是个神秘而难以琢磨的国家。年少时学习印度现代史,对甘地在印度被尊为“圣雄”,享有崇高地位非常不解。那样一个瘦小的老人,终日坐在那里,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手无寸铁,动辄以静坐、绝食相抗,还号召人民放下武器,以“不流血”的方式斗争。怎么样?最后不还是被人枪杀?总之那时颇以为他过于“迂腐”,甚至有些naïve,不象我们中国的领袖,明确而坚决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快意恩仇,酣畅淋漓。

多年后过了那个冲动急躁的阶段,再读泰戈尔《人生的亲证》,发现自己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在多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下,我很难完全进入泰戈尔所描述的唯心主义精神世界。但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的力量,从内心油然而生,直逼灵魂深处。关于宇宙、自然万物与人生的本源的思考,直接冲击着我固有的价值体系。看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虽然从理论本身来讲是完全对立的,但对于同一个人来说,这两种思想的影响还不至于冲突。

以泰戈尔思想为典型代表的印度哲学,首先是和谐的统一的哲学。它坚定地相信“神”的存在,“人类的欲望很多------然而他内在的一却总在追求统一,知识的统一,爱的统一,意志目标的统一。当人类在永恒的统一中获得无限的一时,就是他的最高的快乐”,“宇宙之根本统一对印度人来说不是简单的哲学思辩,而是要从感情上和行动上去亲证这种伟大和谐的生活目标”。

印度哲学也是“善”的哲学,在文集中泰戈尔反复强调“善”,认为“善的观念来自我们对生命的较真实的观察,它是对整个生命领域的连续观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的善的观念”,“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许就因为这样的观念,以至于追求至善、仁慈、宽容的品质在印度就尤被尊为最可贵的品质。

印度哲学也是乐观的、积极的哲学。他承认世界的痛苦、不完美性、死亡等等。但是它厌恶“悲观主义”,说“悲观主义只不过是故作姿态,是精神狂醉的一种形式”,而死亡的事实,当“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储藏并相爱”。并且“人类自己的力量可以把痛苦转变为善的价值,即把痛苦转变为快乐是完全可能的”。相信拥有这样思想的人,他是可以从人世的种种悲欢离合解脱出来的。我由衷的羡慕这样的人,羡慕这样的哲学。多年来接受的正统唯物主义教育并没有给我这样的精神慰藉,当遇到人生不可抗拒和改变的悲剧时,我很难有这般超脱的意识。

印度哲学也是强调给予、付出的哲学。“人类最高的欢乐并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获得,同时那也是失”,“人类真正证悟他的灵魂是由于摆脱了他的财物,人类在永恒生命道路上的进步是由于一系列的舍弃”。

“昨夜,在满布黑暗的静寂中,我独自站着,倾听这永恒的旋律的歌声,当我合上双眼随着头脑中最后浮现的思想就要入眠时,甚至当我在微睡中保持着无意识状态时,生命的舞蹈一直在我沉睡的身体的寂静舞台上继续不停,与星星保持同步。这时,心脏仍在跳动,血液仍在血管中畅流,我们身体中的数百万个生机旺盛的原子仍将随着主人拨动的琴弦所发出的音调而颤动。”我终于明白,正是沐浴在这样一种善良的、仁慈的、积极的、热爱真理与自由、给予而不是索取的哲学文化下的人们,才会拥有如此平静的充实的生活,让所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身心疲惫的人们由衷的羡慕;象甘地、泰戈尔这样的“贤者”才会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的力量,对现世对后世,对整个印度乃至世界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即使我自己只能从中汲取点皮毛,也就足以让灵魂暂时翱翔于一片更加自由和清新的蓝天下,获得重生的力量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