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报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全景分析
先上资产质量全景图
![[转载]2020年中报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全景分析 [转载]2020年中报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全景分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说是资产质量全景图,但是银行的财务指标多如牛毛,这里只是列出资产质量中最核心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以说明问题为目的。
一、银行隐藏不良的逻辑
一张图看懂如何选择银行股——银行隐藏不良的逻辑
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简述过银行为什么要隐藏不良,为了下文方便,这里再简单重复一下。银行不是不想尽快暴露不良,而是在监管指标的限制下,存在一个两难的选择,即:如果要暴露不良,就必须要加大核销力度,就要大幅计提增加拨备,这需要收入的高增长来配合,收入的高增长又依赖于风险资产的扩张,但受限于核心资本充足率要监管要求扩张风险资产必须先提升核心资本,而提升核心资本除了再融资之外就只能通过净利润来积累,而提升净利润又只能隐藏不良。
首先,请大家务必理解上面讲的这个悖论,这是本文论断的核心逻辑!
几个指标的注解:
风险资产营收率=营业收入/风险加权资产,这个指标主要看风险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
风险资产利润率=归母净利/风险加权资产,这个指标主要看风险资产产生利润的能力。
90天逾期生成率=(2020年中期90天以上逾期额-2019年底90天以上逾期额+2020年中期核销金额)/贷款总额,由于银行可以隐藏不良,导致不良生成失真,逾期相对真实一些,用90天逾期近似替代真实不良可以还原银行的资产质量,这个指标绝对值不重要,关注银行间的相对值就好。
二、股份制银行中报分析
单独看股份制银行,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档次,优等生: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在各方面都很优秀,核充率很高具备内生增长的能力,核充微降就可以将风险资产提升13.5%,尽管营收受到息差影响仅增长7.27%,但这不是常态,短期波动不用太在意。而风险资产的营收率和利润率在15家全国性银行中都排第一,利润率甚至是排名后几位的2.5倍,这就是招行可以内生增长的原因,而背后的原因就是信用成本低,中收占比高等等。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和关注率在股份行中最低,反映出不良早已出清,因此中期计提占营收比很低也可以理解,拨备的各种覆盖率也都逆天,从技术上已经无法解释这些拨备的必要性了。总之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第二档次,中等生: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
兴业银行,核充率9.04%勉强及格,也正是受此影响,风险资产仅能适当扩张8.56%,受益同业成本下降,营收增长11.24%,但整体上还不具备招行的内生性增长能力,也是未来的隐患,另外,风险资产产生营收的能力其实挺弱的只有1.88%,股份行倒数第二,好在信用成本不高并且非息收入占比较高,所以风险资产产生利润的能力在股份行排第二。资产质量方面也不错,不良率和关注率也都在股份行里排第二,拨备的各种覆盖率也都前三的水平,拨备整体上是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只要资产质量不出现大的波动,目前的拨备是够用的,未来利润的情况就看管理层是否要像招行那样子。另外,关于兴业为何不发转债或者配股,猜测是大股东福建财政厅没钱参与,可能在等机会定向增发。
平安银行,核充率8.93%,尽管只比兴业银行低0.1%,但是这是在去年9月份可转债全部转股的情况下达到的,这个问题就很大,正是因为这一年靠转股大幅扩充了核心资本,才使得风险资产扩张了19.58%,但营收只增长了15.48%。刚刚再融资一年资本就回到原点,那么以后怎么办呢,所以内生增长对平安银行来说是个大问题。而风险资产营收率很高,但利润率很低,这也反映出信用成本较高的问题。对平安银行来说,好消息是,靠着过去几年努力,历史的欠债基本还清了,不良率和关注率这些指标都已经恢复到中游水平,拨备的各种覆盖也能进入股份行的前三,所以未来的情况就看内生增长何时出现。
浙商银行,历史数据较少,不太好评价,主要从资产质量和拨备情况看暂时放入这一档。
第三档次,差等生: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
光大银行,核充率8.68%,有些偏低,同比下降了0.33%,这就是风险资产扩张11.33%的代价,缺乏内生增长。不良率和关注率略高,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微不足。受到第一部分讲的悖论的影响,不良只能一点一点的暴露,但整体上,光大已经在不良出清积累拨备的路上,而且已经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
中信银行,核充率8.8%,略微偏低,同比上升了0.22%,但这是在风险资产仅仅扩张1.98%的情况下实现的,好在营收同比9.51%,没仔细分析,扫了一眼应该主要是投资收益的功劳,属于短期效果,所以中信同样受到内生增长的限制。90天逾期生成率接近1%属于偏高的水平,说明资产质量出现了恶化,需要继续观察。不良+关注率4.38%在比较高的水平,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微不足。与光大类似,中信也是在不良出清的路上,缓慢前行着!去年发了可转债,如果银行来一波行情,像平安银行那样转股,倒是可以加速出清不良。
浦发银行,核充率9.54%,这个还算可以,所以有资本进行风险资产的扩张,达到11.84%,但问题是营收只增长了3.9%没跟上,主要是息差下降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但这个是短期波动,问题到不大。真正的问题是90天逾期生成率是1.25%,说明浦发的不良还在暴雷当中,什么时候止血只能明年披露年报再看了,总之情况不乐观。不良率和关注率都比较高,拨备严重不足,受到第一部分讲的悖论的影响,只能继续隐藏不良,远没到出清的程度。去年发了可转债,如果银行来一波行情,像平安银行那样转股,倒是可以加速出清不良。
民生银行,核充率8.24%,同比下降0.66%,这个明显不及格,主要是风险资产扩张了15.51%,但对应收入仅增长了11.24%,完全是靠规模硬抗,对应的风险资产产生的营收和利润都是很低的水平。资产质量方面,虽然90天逾期的生成率在股份行的平均水平,但是不良+关注率4.82%排倒数第二,拨备的各种覆盖都严重不足。典型的受到暴露不良的悖论影响,只能在不良出清的道路上蜗速前行,远远看不到希望。不过我猜民生敢大规模扩张的信心来自于可转债的申请即将获批,但问题是如果银行没有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及时可转债发出去了,也会像光大那样子,股价低迷不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大家都不转股,这样依然无法补充核心资本。所以,管理层应该是在赌股价会大涨,但万一赌输了呢?及时赌赢了,也会像平安银行那样子,刚转股完就耗尽了。
华夏银行,唯一可以和民生银行比烂的股份行。
三、国有大银行中报分析
国有大行就不分档了,简要分析下
工商银行,核充率稳定且充足,可以扩充风险资产,以量补价,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关注一直很高,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显不足。
建设银行,核充率非常充足,牺牲部分资本大幅扩充风险资产,提升收入,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关注一直很高,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显不足。
农业银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前几年的融资消耗殆尽,后续想要以量补价有些困难,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关注略高,得益于这几年出清了一部分,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相对够用。后续的发展会受到核心资本的约束。
中国银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后续想要以量补价有些困难,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关注略高高,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显不足。
交通银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后续想要以量补价有些困难,90天逾期生成率略高,但不良+关注略高高,拨备的各种覆盖率略显不足。
邮储银行,核充率严重不足,后续想要以量补价有些困难,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关注很低,拨备的各种覆盖率充足。但刚刚上市,各种指标还需要持续观察。
作者:考拉大叔
链接:https://xueqiu.com/2836571636/15801512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