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洲灰鹦鹉性格的性别差异(潘蜜拉克拉克)转

(2009-01-07 11:33:21)
标签:

杂谈

非洲灰鹦鹉性格的性别差异(潘蜜拉克拉克)[<<] [>>]   我并不太喜欢讨论这个题目,因为我并不愿意见到别人将我所说的被解释成为某性别的灰鹦比另一个性别更适于作为宠物鸟。实际上并非如此。另外,讨论性别差异的另一项挑战在于英文的限制。在英文中,某些字眼会夹带其他的隐喻,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有不愉快的联想。例如,当提到公灰鹦比母灰鹦更"aggressive"(注:积极的.有时也可以说有侵略性的)时,因为aggressive这个字带有些负面的涵义,可能会让一些人心中感到疑惑。最后,我必须强调目前所有关于灰鹦性别差异的说法完全仅是传闻。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或文献可以证明灰鹦的性别间差异。传闻本身虽然有其价值,只是我们仍需以未定论的态度来听取这些传闻。
  然而我认为这类讨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可以让灰鹦饲主更暸解他们的鸟儿和其行为。虽然只是细微差别,但是公母灰鹦之间的确有所不同。了解关于这些细微的差别将允许灰鹦饲主更能掌握预测及控制年轻的灰鹦行为或者调整成年灰鹦的行为。这也让我们对鹦鹉的表现有更实际的期待。
非洲灰鹦鹉性格的性别差异(潘蜜拉克拉克)转 - 黎梦聊吧www.w5566.com - 黎梦聊吧www.w5566.com
图为鸟友aries家的灰鹦对鸟:羚羚(前方)跟小呆
  原始行为设定
  我认为讨论任何差别必须首先提到的事实是:我们所谈到的多数灰鹦的行为皆发展自他们在自然原始的环境中的群体关系。本能上,非洲灰鹦鹉在野外会选择一个伴侣。在野外,灰鹦成对行动,雌雄双方各发展出特定的共享/互助并加深伴侣关系及育雏的互动行为。因此,我们在手养灰鹦身上观察到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源自于这类原始的天性,再加上经修正以适应人类家庭生活的行为。
  我经常提到我在户外饲养的野生灰鹦繁殖对鸟。观察他们的行为可以清楚说明雌雄灰鹦在自然中的联结。当一名外来者入侵到一个包含几群成对灰鹦的地区时,我们可观察到雌雄灰鹦会先一同退守到提供最多黑暗,最多遮蔽和安全的地区。在粗略评估入侵者后,公灰鹦会做两件事:吹口哨来引起人类响应,或者站出来并做出类似威胁警告的动作,譬如说冲撞靠近人类那面的栅栏以提出警告。我说这些动作"类似威胁",因为比起是为了伤害入侵者,这类动作的意图更像是在尝试警告沟通。一般说来,成熟的手养公灰鹦比起发情中的公亚马逊来说并不算aggressive(积极具攻击性)。即使在繁殖期中,只要灰鹦了解入侵者并不那么危险。他就觉得只需要像入侵者传达出他支配着主权就够了。
  我也在我家刚学飞的幼鸟身上观察到非常明确的行为模式的差别。我家提供断奶的灰鹦幼鸟一个可以玩的大区域,让他们有很多机会可以攀登和站在许多不同高度。母灰鹦幼鸟一般愿意单独或跟其他幼鸟一同站在栖木或玩耍。我也从未看过任何一只母灰鹦幼鸟跟其他成鸟或幼鸟有任何冲突。
  不过,公的灰鹦幼鸟经常从事我称的"行为争论"。他们和其他公灰鹦幼鸟争夺最高的位置。很清楚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正用他们的"男子气概",彼此竞争谁更勇敢和更果断。他们以类似的行为同样地挑战成年公灰鹦。显然,这是他们发展成为年轻公灰鹦的一个阶段。在野外,这就会发展成鸟群中包含领导者的一个阶级制度。
  公灰鹦不仅寻找彼此互动,而且也在家中寻找不同的人类互动。当在刚会飞时后,公鸟经常将飞往不同的人。母灰鹦较不常这样做。当然,那些母灰鹦在被人类主动接近时还是表现得十分友善,只是比较不习惯主动与人们互动或发展关系。
  事实上,我有3只母灰鹦,其中两只我手养的灰鹦确实不太愿意与人交往互动。虽然她们跟其他公灰鹦用一样的方法跟互动养大,这些鸟对人少有兴趣。其中两只对上手十分反抗,虽然如果我坚持,她们还是愿意上人的手。第3只母灰鹦虽然愿意上我的手,但是强烈拒绝上其他人的手。另方面,我却从未养过不喜欢人们互动的公灰鹦。
非洲灰鹦鹉性格的性别差异(潘蜜拉克拉克)转 - 黎梦聊吧www.w5566.com - 黎梦聊吧www.w5566.com  
图为鸟友ivy0903家的鸟宝贝:灰鹦Angle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能从这些观察中得出什么结论?我早就在思考这些母灰鹦的行为。与公灰鹦相比,我最终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母灰鹦的性格类型比公灰鹦有更大的差异性。从我曾经所手养的许多母灰鹦来看,个体行为有从很害羞,可爱到非常坚持只在自己愿意的模式下跟人类互动的。
  由我培养年轻及成年灰鹦的经验来看,我相信性格差异与自然中的配对天性相关。在手养环境下,这些性格"倾向"并非牢不可破。因此,他们的行为其实是在与我们共同生活下所塑成。我也相信,灰鹦的个性直到大约3岁才完全定形。这是段很长的时间,这段期间与人相互作用对幼鸟的人格发展有惊人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一只母鸟,这鸟的举止模式可能跟野生对鸟间的"社交互动"方式类似。换句话说,当面对陌生人时,母鸟期望她的主人担任像是配对成鸟中负责与陌生人互动的那方。因此,当主人要求这只母鸟上来家中的朋友的手而却遭遇积极反抗时,主人可能会觉得不解与惊讶。"我的鸟在害怕吗?我的鸟会变成是”专属一个人的鸟”吗?我做得不好吗?"
  事实是,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将母鸟介绍给陌生人时,需要依照其天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模式。这是须要耐心的:给它口头上的安慰,然后温柔地鼓励它更加亲人。我自己从不允许参观者任意接近我家的母鸟并且要求她"上手"。我认为对母灰鹦来说,在与陌生人互动时,主人扮演部分公鸟的行为是必要的:例如首先允许母鸟观察我们的与朋友的互动之后再将鸟小心地介绍给客人。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出来,公灰鹦的日常行为与繁殖期间行为有某种程度一致性。公鸟天生就更有支配欲。如果不了解并修正,这是在某种情况下,可能逐步形成侵略性的一种特性。公鸟也倾向于透过啃咬交流。我相信实际上,公灰鹦也将他的雄鸟”争斗”的直觉转向家里的人身上。当然如果聪明的主人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做出适当的响应,这就不会变成一个行为问题。以挑衅响应鸟的挑衅行为永远是错误的。有效的响应应该是:刻意忽视公灰鹦的挑衅行为,这表示出你一点都不在乎。
  我的公灰鹦,罗洛,是一只非常具支配欲及侵略性的鸟。实际上,他是唯一(在我家从金刚鹦鹉到麦耶式鹦鹉的14只鸟中)让我家人害怕并且不愿把玩的鸟。但是,那是因为我家人默许它的威吓。过去有时,我开玩笑地称它为”咬人当有趣的鸟”。我发现处理这种爱咬人的个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忽视它。藉由忽视,我拒绝向它承认尝试支配我是有效的。逐渐地,他减少咬人的频率,并且与我发展良好的互动关系。线再我们可以一起玩。他喜欢我将他摇上摇下,还有喜欢翻出肚肚。
  我还有另外两只因为咬人毛病而被前主人弃养的公灰鹦,分别为刚果和提姆那灰鹦。我很少在与他们相处中有什么样的麻烦。同样地,我拒绝承认他们对我做的挑战。就像那些繁殖群中的公灰鹦一样,他们会用有时会在我最不经意时咬我一口。不过,当他们了解无法从我这里得到响应时,他们马上放弃这行为。现在他们和我感情很好。我相信公灰鹦所显现的侵略性行为比较是”虚张声势的恐吓”,而不像性成熟的公亚马逊所显示的侵略行为。
  作为一个非洲灰鹦鹉的繁殖主,我经常被问哪个性别的鸟宠物性比较好。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在某些鹦鹉种类中,某性别通常比另一个更受欢迎。我只能说对灰鹦来说,两种性别一样好。这是我能提供的最真实的建议。因为在个别鸟中有着太多变量,性别并非是一个用来预测鸟跟人互动的主要因素。在选择鸟儿的过程中,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须要被考虑。当我卖幼鸟时,我最常观察一个可能买主跟特别的幼鸟间的互动。因此,我总是鼓励人们亲自挑选择幼鸟。这类最初互动比性别差异更能让人找到一只适合的幼鸟。
  鸟友讨论
  灰鹦的性别一般要靠DNA检测才能决定。鸟友b28567整理出他搜集到的资料提供参考:
  公灰鹦身长较母灰鹦长1寸--------------会有个体差异,除非是有人研究同一胎来分辨
  公灰鹦比母灰鹦体色要深---------因为母灰鹦白粉较多
  公灰鹦平常站姿是抬头挺胸,母灰鹦平时站姿像鸭子
  母灰鹦翅膀背面有白色羽毛,公灰鹦为浅灰和深灰色---白色羽毛应当是母灰鹦较有白粉所造成 
  公灰鹦喜爱鸣叫,相对学话能力较快。 
  公灰鹦的红色尾羽边缘上有白边,母灰鹦为灰边-----------有吗?记得几年前也有人张贴国外的研究,也是从尾巴看出公母,可是我记得好象不是用这种方式,但要成熟灰鹦才有办法分辨
  公灰鹦肛门周围有红色羽毛母灰鹦没有---------这点绝对不通,母灰鹦也有,如果这么简单大家都不用检验DNA了,因为这是很明显的特征表现
  公灰鹦眼睛较母灰鹦圆------几年前有人发表过文章,公灰鹦眼角会有三角状,听说准确率很高,我不太会形容
  公灰鹦头部较大,头顶较平---------头部比较大有可能,比较平倒是不觉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啄羽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