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泼烛火

标签:
顾建平字乎者汉字通龙美术馆四大古文字 |
分类: 文化 |
上海龙美术馆《美哉书法》采取“讲座+艺坊”的活动形式。《第一期·十二生肖生于笔下》反响热烈,只得加排桌椅,更主要的是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写得异常开心。
我的讲题是“汉字精髓与书法字体”,我以秦代小篆“電”字,阴阳电相遇而产生霹雳闪电的形状,说明在电学这一点上领先放风筝引电差点被雷劈死的伟大科学家富兰克林2000年!
我以殷商甲骨文“母”字侧面人体、正面双乳的奇特造型,揭示为艺坛啧啧称奇的魔幻透视早于毕加索3000年,而后进一步演化出双乳上下重叠的奇绝造型更为毕加索所不及。
毕加索经过十来幅版画逐渐迭代,将具象的牛逐渐蜕变为抽象的牛,震撼全球画坛,殊不知早他3000年的甲骨文抽象手法更高明更纯粹。不是吗?比牛更复杂的“人”,甲金篆隶楷无不区区两笔“画”就。
我逮住古巴比伦契形字、古埃及圣书字、古印度哈拉本字,与我国甲骨文PK,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三大古文字无不完败甲骨文,从随手例举的“鸟、水、雨、石、手、室、奶”等字不难发现,它们的象形方法太死板僵化,难以演变进化,无怪乎2000年前就死亡。
甲骨文不但在形象思维上棋高一着,在抽象思维上亦碾压巴比伦、埃及、印度古文字。我例举“五”字绝妙的抽象表达法,“彡”的形影声光离奇跨界,“一”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揭示书法成为中国文化艺术杰出代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因由,以及甲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石头、纸张各类书法载体的变迁、挑战与赋能。
剖析书法字体的美学特点与历史作用:天神、商王、泰斗顶级组合的甲骨文;祭祀、传世,煌煌庄严的金文;统一文字,维系国土完整的神圣小篆;转捩古今,功劳巨大的隶书;恒定为书面主流,细腻完美的楷书;便捷为手写主体的行云流水的行书;激情澎湃,奔放浪漫的草书。
所授好像很专业很学术,是的,不乏学术上的新颖观点、另类视角、独特架构。不过,担心是多余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男女通吃是我的能耐。
古文字书写环节同样非常成功,汉字精髓、书法之美对心灵的触动,化为笔底12生肖的书法造型。或憨态可掬,童趣十足;或布白匀称,稳健端庄;或巧妙变形,创意丰沛。
想起早上来时,大雨倾盆,刮雨器飞速甩动,能见度仍然糟糕。驾车赶到,门庭冷落,主办方美术馆与主讲人我都有些担心。还好,10时左右人们纷纷冒雨赶来,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面前男女长幼一柱柱身影、一张张脸庞,如同瓢泼大雨中摇曳闪亮着的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