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妙的服装》研修纪实

(2014-05-15 14:58:39)
分类: 他山之石

《奇妙的服装》文本解读交流会纪实

——浙江鲲鹏小语儿童诗课题群活动记录

一、儿童诗文本

奇妙的服装
英国·露西
好好瞧一瞧,
小企鹅多么爱漂亮呀,
它穿着晚礼服,
从来也不脱下。
每次遇到它
你别想能猜透,
它正要出门呢?
还是刚回家?
(史济豪 译)

二、文本解读

王燕琴文本解读:

    在英国作家露西的眼中,企鹅黑背白腹的外形,看起来像一件漂亮的晚礼服。读着这首诗,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小企鹅身穿晚礼服在冰面上跳舞的情景。

    既然这是一首儿童诗,那么他的第一读者就应该是孩子。大家都知道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每一种动物在孩子的心里都有不同的形象。企鹅这种不太常见的动物,在孩子们眼中或许就是一位身穿晚礼服的优雅公主,或者是西装革履的绅士。

    本诗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好好瞧一瞧”,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很想知道接下来会瞧见什么呢?之后“小企鹅多么爱漂亮呀”这一句更让孩子的目光难以离开,因为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这一群天真无邪、不加掩饰的孩子呢。接下来“它穿着晚礼服,从来也不脱下。”这两行与现实形成反差,让孩子感受到小企鹅服装的奇妙之处。本诗最后的两个问句“它正要出门呢?还是刚回家?”则留给小读者们无限想象。

    整首诗语言朴实、简短,但却洋溢着浓浓的童趣,是进行儿童诗教学的佳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建议以孩子们朗读感悟本首诗的童趣为主,在结尾处可进行适当补白。此外,本首诗中企鹅的服装是晚礼服,那么是否还可以补充其他动物的形象进行仿写呢?比如,青蛙穿着绿色套装,天鹅穿着白色纱裙,七星瓢虫穿着波点短袖,燕子穿着燕尾服,孔雀穿着华丽长裙。
顾文艳:刚才王老师的解读很不错的,首先王老师是从儿童的视角进行解读的,并且还根据文本的内容,初步阐述了一些关于教学的设想。不过,我觉得文本解读最好能多几个角度,从儿童的视角,从诗人的视角,从教者的视角。

刚才王老师是从第一句开始解读的,本诗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好好瞧一瞧”,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金建青: 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利用哪些时间来教学这些儿童诗呢?

王燕琴:我们学校有阅读课,可以进行。

楼红花:早自修也可以。

顾文艳:其实在这之前,应该先关注一下诗的题目,都是题目是文本的眼睛,这首诗的题目是“奇妙的服装”,如果在和孩子读这首诗之前,先让孩子们看到的是诗的题目,问问孩子们,读了题目以后,有哪些问题想问。

楼红花:做为诗人的角度解读,朗读和写作儿童诗。

宋锦海:对这首诗,王老师说过的我就不说了。在我的感受中,我认为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想象美”。

顾文艳:孩子们可能会问,是谁的奇妙的服装呢?这奇妙的服装是什么样的呢?……这些疑问,都会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朱增明文本解读:
  《奇妙的服装》这首儿童诗透露着天真的童趣。在刚刚阅读这首小诗时,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只可爱的小企鹅的形象。作者用廖廖数笔,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只非常爱漂亮的,有着非凡气度的小企鹅。
  当静下心来,再次细读这首小诗时,我的头脑中被作者对小企鹅“服装”的比喻而吸引,我的头脑中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有晚礼服来比喻呢?”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有关晚礼服的相关资料。我觉得,这些资料,对于我们教师来理解这首来说,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晚礼服是晚上20:00以后穿用的正式礼服,是女士礼服中最高档次、最具特色、充分展示个性的礼服样式。又称夜礼服、晚宴服、舞会服。常与披肩、外套、斗篷之类的衣服相配,与华美的装饰手套等共同构成整体装束效果。
  当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们便能够想象到作者的用意是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企鹅的高雅、大方。从这方面说来,作者既在描写着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又在描述着一只特别爱漂亮的,带着高贵气质的小企鹅的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尽可能运用一些恰到好处的引导,组织学生去朗读、感受,适时补充相应材料,让孩子去感受到这一形象比喻的妙处,体会小企鹅的可爱、漂亮与优雅!
  在欣赏过小企鹅可爱、漂亮与优雅后,我们头脑中一定会在思考:“这一服装的奇妙之处在哪里呢?”细细品读文本后,我们会发现,它奇妙在“别想能猜透”这儿。也就是说,我们看着眼前这穿着晚礼服的可爱的小企鹅是猜不透它是要出门去参加晚宴,还是在参加了PARTY刚刚回家的。作者用这样一种描述,巧妙地表达了小企鹅“服装”的奇妙,生动传神,极富童趣!

立灵:我想通过多种的类似这样的童诗,让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尝试写写其他动物的奇特服装。

顾文艳:“当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们便能够想象到作者的用意是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企鹅的高雅、大方。从这方面说来,作者既在描写着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又在描述着一只特别爱漂亮的,带着高贵气质的小企鹅的形象。”对于朱老师这一段文字的表述,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解读儿童诗时,千万不能“拔高”。

翁佩英文本解读:

儿童诗是为孩子写的诗,或是孩子写的诗,所以,儿童诗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这首儿童诗,刻画了小企鹅的可爱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只可爱的小企鹅,竟然也这么爱美。它穿着晚礼服,从来也不脱下。爱美而不愿换衣服,这一真实的刻画,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有些孩子,听到别人夸奖他的衣服漂亮,就不肯换下。有些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愿放下。而诗中的小企鹅,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任性而又可爱的孩子。这样贴近于孩子的小企鹅,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喜欢他。所以,孩子也忍不住要招呼其他同伴:好好瞧一瞧!
    此时,孩子们已经把小企鹅当做自己的伙伴了。拟人化后的小企鹅,也当然穿着晚礼服了。这晚礼服就是孩子们第一次联想的结果。

    诗人先由小企鹅的外形,想到了燕尾服。这是第一次联想。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联想。穿着燕尾服的小企鹅,他会干什么呢?他穿着燕尾服是不是去参加什么舞会呢?然后他是刚出去的呢还是刚回来的呢?在孩子的眼中这些非常有意思。

宋锦海: 我想问一下,我们的解读是不是太深了?对这首童诗,孩子读了会想到太多吗?

翁佩英:解读是我们的解读,但在教学中,这些解读会适当地取舍。

顾文艳:“当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们便能够想象到作者的用意是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企鹅的高雅、大方。从这方面说来,作者既在描写着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又在描述着一只特别爱漂亮的,带着高贵气质的小企鹅的形象。”这一段表述,不仅仅是深的问题,而是偏了.

立灵:我想问:教儿童诗最终目的是什么?

顾文艳:白衬衫黑西服就是男士经典的晚礼服式样,企鹅的外形不是很像吗?这和高雅,高贵无关!

翁佩英:那我们该从什么角度(诗人的角度)?

宋锦海:孩子们更多的是想到这首诗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像一个有礼貌的人,觉得很有趣。

顾文艳:教儿童诗,我觉得不是有什么最终目的的,而是在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写诗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翁佩英:文本的角度、儿童的角度、教学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王滢:这种比喻算不算是曲喻?通过晚礼服想象企鹅的生活和我们的宴会、派对一样。

翁佩英:孩子们的比喻,来源于生活。

顾文艳:真正的童诗是心灵的歌唱,一定是无技巧的。

王滢:他们的生活里到处是欢声笑语。

顾文艳:孩子们不是用眼睛看世界,孩子们全身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眼睛,孩子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孩子的思维的跳跃性和诗歌的跳跃性无比契合。

翁佩英:有些孩子会说,但不一定会回答,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方法。这就是语言运用与写作的不同。

顾文艳:所以我们才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翁佩英:是的。

顾文艳:千万不要拘泥于写法,那是对孩子诗性心灵的禁锢。

翁佩英:我们的教学,在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发现,发散孩子的思维。但如果对于这首儿童诗的话,我们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教学呢?顾老师可否给我们提议一下

顾文艳:如果我来教学这一首诗,我会先出示诗歌的题目,让孩子提问。

宋锦海:从想象这一点引发孩子们更多的想象。

徐海微:让孩子临摹 。 

顾文艳:其实提问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他们会想象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

徐海微:我觉得优秀的孩子能写的出来。

翁佩英:他们会思考:谁的服装奇妙。

顾文艳:然后出示这首诗,我会让孩子们读一读,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些诗句,并且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翁佩英:他们会进行猜测,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奇妙的服装是怎样的?

顾老师从诗题切入,进行猜想。

顾文艳:

它穿着晚礼服,

从来也不脱下。

每次遇到它

你别想能猜透,

它正要出门呢?

还是刚回家?

    这几句估计是孩子们更喜欢的。孩子们读到这充满童趣的想象的时候,一定会忍不住笑的,这时候,可以出示企鹅的图片,还可以再出示一幅身着晚礼服的绅士的图片。

宋锦海:想象与形象相结合。

顾文艳:无需讲解晚礼服,只要这样的图片一出示,孩子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比喻是多么的可爱。这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想象,企鹅先生如果是去参加舞会,他会做些什么了?如果他刚参加完舞会,企鹅先生回来时又会是什么样呢?

翁佩英:有时,不解读是最好的解读。

顾文艳:孩子们会很喜欢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时候,可以再出示两首诗。

     长颈鹿

     仰着长长的脖子

     是不是想亲亲白云

     你妈妈最辛苦的活儿

     一定是织围巾

 

     金钱豹

     为啥把一枚枚硬币都贴在身上

     求妈妈买一个储蓄罐该有多好

这两首诗,和奇妙的服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动物的外形出发展开联想。在孩子们读了这两首诗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讨论讨论,在这两首诗中,他们读到了长颈鹿和金钱豹的什么特点。

这时候,教师可以点拨一下,只要我们抓住动物的外形进行想象,我们也可以创作一首很棒的小诗。在孩子们写诗之前,可以出示一组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进行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们诗作中充满想象的光辉的诗句,表扬孩子们,让他们充满写作的自信。除了表扬,教师还需要做的是指导孩子们分行,提炼语言,这些都是初学写诗的孩子们容易出现的问题,不会分行,语言不够简练。

翁佩英:顾老师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教学,孩子们想什么,孩子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庄蓓老师也提出了,可以进行诗歌群阅读。

宋锦海:这样组成一个诗群,都是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

顾文艳:是的,表扬为主!修改的时候,不要批评,而是老师修改后,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比较修改前后,哪一种表达更有诗的味道。在一次次的修改推敲的过程中,孩子们耳濡目染,渐渐的,也就学会了自我修改。

徐海微:个人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很多解读是不必要的。稍稍讲一下,让孩子临摹着去写。太深的解读学生也理解不了。

宋锦海:一二年级不提倡写,提倡多读多积累。

徐海微:如果孩子喜欢这首诗,读着读着,他就会有写的冲动。

翁佩英:就是,这个该不该点的度,老师该怎么把握?

叶尚阳:儿童诗应该先多读。

顾文艳:一二年级完全可以写童诗。

顾文艳:我们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写童诗,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写了上百首诗了。

叶尚阳:我在本学期上个月开展了“童诗阅读周”活动。

顾文艳:很多时候,他们真的就是自己自发的创作,即使我没有布置他们写。

宋锦海:可是顾老师你已经让孩子们有了积累了呀。

顾文艳:每天的早读课,我会给孩子们读几首诗。

宋锦海:写,在有积累的基础上是自然而然的。

王滢:准确地说是说童诗.

顾文艳:有些孩子下课的时候,就会跑到我面前,给我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就会有一首小诗哦!

王滢:我也读,但是都是让孩子们说说就算了,没有积累,看来可惜了

翁佩英:孩子们一旦激情被点燃,他们非常爱写诗

宋锦海:确实,我班也有几个不布置也在写

叶尚阳:我们每个孩子都写了,热情很高啊

 

三、关于“儿童诗”的讨论

翁佩英: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们爱写诗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循序渐进地进行儿童诗教学呢?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儿童诗进行教学呢?

叶尚阳:其实啊,我觉得儿童诗不用教学

就让孩子先诵读,多读。

自然就有诗的感觉了

徐海微:进行读  让后写   对吗

庄蓓:读是最基础的

叶尚阳:我从寒假开始就布置学生专题阅读,读了两个月,孩子就有感觉了

庄蓓:多读,读出趣味,他们自然就会出口成诗了

段彩霞:让学生进行想象

叶尚阳:孩子们读多了,就有“诗想”了。“诗想”是台湾儿童诗人林焕章发明的词语。我的学生现在都学会了。

翁佩英:读,的确是需要,但仅仅读,孩子就可以写好儿童诗?

叶尚阳:读多了,学生可以的

庄蓓:我有一本《台湾儿童诗集》每天两首,读得很开心

王燕琴:老师只要提供最新鲜的食材就可以了?

翁佩英:从一至六年级,都如此吗?

庄蓓:老师点拨一下就可以

叶尚阳:我们三年级这两个月就读儿童诗集

翁佩英:那么孩子只需文本,不需老师教学,也不需引领了?

春暖花开:《台湾儿童诗集》是适合小学各个年段的吗

有明确的年段区分吗

庄蓓:就像吃菜一样,童诗是众多语文素养中的一种菜,但不是长期吃

翁佩英:如果如此的话,那真是对儿童诗教学的一种颠覆。但这可行么?

顾文艳:我和我的童诗,在很多的诗集中选择了150首,适合各个年段的孩子阅读的童诗

春暖花开:我们想知道怎么操作的,请赐教

徐海微:童诗    古文    作文 

宋锦海:我也同意是不教

翁佩英:顾老师,您又是如何进行不同年级的文本选择与教学的呢?

叶尚阳:因为童诗的技法实在是不能教的

宋锦海:我在我儿子身上的一些尝试也看到,不教是更好的教

庄蓓:我是感觉合适的时候,不定期、不定时地点拨一下

庄蓓:并没有真正 形成一个体系

叶尚阳:只是欣赏的时候,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儿童诗多用比喻、想象的、夸张的方法来写的

春暖花开:现在有日有所诵,好像是一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

叶尚阳:我选几首我班孩子写的诗

 八月的雨

越下越大

害得小猴子

没法找妈妈

 

八月的雨

越下越大

害得小猫

没法去爬树杈

 

雨呀,雨呀

你能不能停止捣乱

或者,

你去大海玩浪花

 

大海睡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脚印

春天,

在草地上留下了脚印。

夏天,

在雨水里留下了脚印。

秋天,

在叶子上留下了脚印。

冬天,在雪堆里留下了脚印。

翁佩英:有素材,但如何运用这素材?

宋锦海:我觉得叶老师的做法重点在于帮助孩子进行大量的积累

春暖花开:是不是积累多了,孩子自己就会了

叶尚阳:就是这样的,读多了,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的诗。他们都说,诗歌想象得好,用了比喻的方法。结果,孩子们都往这方面的想了

春暖花开:教师在写法上不用点拨吗?比如押韵,运用修辞手法

叶尚阳: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带着孩子欣赏童诗,一边欣赏,一边写作。刚刚开始,学生模仿的很多

顾文艳:我觉得童诗的教和不教并不是绝对的

叶尚阳:世上哪有绝对的事情

顾文艳:有些童诗完全可以如叶老师所言,读读就可以了,读就是积累,厚积薄发之时,孩子们创作的小诗会带给我们无比的惊喜

宋锦海:押韵就不讲了

顾文艳:有些童诗还是可以教的,我举一个例子吧。

我们的创作,从仿写开始。我给孩子们读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你猜,我会飘落到

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我愿飘落到广场上,

堆个胖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我问同学们,让你以《如果……》为题,你想写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一朵云

生:如果我是一滴水

生:如果我是一条河

生:如果我是一片叶子

生:如果我是一盏灯

生:如果我是一支粉笔

生:如果我是一首歌

…………

有了诗题,怎样才能写好这首诗呢?我们再次阅读了这首诗。

师:这首诗分为四小节,第一节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接下来的三小节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你在写诗时也可以这样:第一小节提出问题,后面的几节回答。金波爷爷诗中的雪花,可以变成水和小鱼小虾游戏,可以堆成雪人,还可以亲亲妈妈的脸,那么你们准备写的云、叶子、水、灯可以怎么样呢?

 

如果我是一片叶子

孙可桢

 

如果我是一片叶子

你猜

我会飘落到哪儿去呢

 

我愿飘落到大树下

为(茂密的)大树输送营养

让它茁壮,让它美丽

 

我愿飘落在小路上

落在(小)蚂蚁(的)身边

让它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身上

摸摸她 又亲亲她

然后快乐地为妈妈引路

这首诗括号里的部分是被我删掉的内容。孩子们初学写诗,往往语言不够精炼。写诗不仅要注意诗的格式,语言要有诗味,力求简洁,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修改。

宋锦海:请问顾老师,您是侧重在孩子写作后的指导和教,对吗?

顾文艳:是的,写作前最好不要有过多的指导,那样会拘束孩子们的想象与创作。而作后的指导,也主要是推敲和提炼

宋锦海: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谢谢顾老师

 

翁佩英:儿童诗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的?

段彩霞:适合年龄段

顾文艳:其实在选择儿童诗方面,我觉得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各种风格的童诗

春暖花开:选择哪些书?

顾文艳:谢尔的童诗和金子美铃的童诗风格迥异,可是孩子们都很喜欢。台湾的童诗都很棒!

段彩霞:选用合适的读本

顾文艳:日本的金子美铃的非常好

翁佩英:刚才的文本是关于动物的儿童诗,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是否给孩子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儿童诗呢?这些儿童诗又该如何教学?

顾文艳: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阁楼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都不错

顾文艳:高年级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诗

叶尚阳:比如这首诗:笋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的,学生模仿这写,写出了很多。

翁佩英:而这一类儿童诗,我们又该如何教学呢?

叶尚阳:学生刚刚开始写的时候,不要提出很高的要求

顾文艳:不要把写诗作为童诗教学的目的

叶尚阳:能够有诗的思想就可以,不要求押韵

翁佩英:因为我们这次的文本选择,要涉及到从低到高的各个年级段的,所以,还望顾老师指点

春暖花开:各个年段的孩子特点不同,需求也不同,每个年段该如何选择?

宋锦海:童诗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叶尚阳:童诗和童谣还不一样,我还是主张读童诗。

顾文艳:一二年级选择了部分童谣,从三年级开始就全是童诗了

叶尚阳:推荐日本诗人水上多世的《月亮唱的歌》,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台湾林焕章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履行》谭旭东的《夏天的水果梦》

林焕章《我的声音会去旅行》。《星期天山就长高了》适合一二年级的

但是,我想,童诗阅读,不要那么功利,不要为了写而去读,那样,会泯灭孩子的诗性诗情诗想。

 

高朝刚:那最终追求啥目标

叶尚阳:快乐的阅读,感受童诗的美好,培养孩子的诗想。用一种诗性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实践时间比较短,孩子的积累还不多。但是,好多孩子喜欢上了读诗。也有很多孩子愿意进行创作,家长们也很高兴。这就是一种收获吧!我也是想让孩子们学会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来记录童年的生活和感受。

就像我在阅读周的写给孩子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在童诗阅读周里,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在童诗的海洋里畅游,捡拾最奇异的贝壳;在童诗的百花园里漫步,采撷最艳丽的花朵。童诗是记录我们童年生活最美的艺术形式,因为诗中蕴藏着你们的灵性,你们的梦想,你们的心思,你们的情感……那些想说的话可以全部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在童诗的海洋里遨游,放空我们的身心吧,让美好的童诗唤起我们心灵的梦想,激起我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让“童诗阅读周”润泽你们童年的纯真,记录你们童年的金色时光。生活有了童诗的陪伴,你们就有诗的眼光和诗的灵性,你们就拥有美好的“诗想”!

宋锦海:终极目标: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

翁佩英:学会欣赏,积累沉淀,那也是教学儿童诗的一种目的

 

四、反思

非常有幸,能邀请到江苏兴化的顾文艳老师,给我们指点。

这次的交流,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儿童诗的解读,该从儿童诗作者、儿童诗语言特点、学习者、教学者等角度去解读。儿童诗的解读,该深入浅出。儿童诗的教学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激发孩子们的好奇,运用猜测等方法,将儿童诗渗人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们体验,让孩子们发现,让孩子主动成为学习者。儿童诗教学的目的不一定为了写,而是为了感染孩子们的品行,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们的天性,创造灵动的、纯真的儿童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