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济民谈:孙万鹏创《灰学》战胜癌症的奇迹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技与发现 |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孙万鹏同志时,他是当时浙江省的农业厅厅长。那时候,我就很羡慕他的才华和激情。
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近几年从农业部郭书田同志那里不断地听到孙万鹏同志的好消息,不断地看到他写的有关灰学理论的系列文章,不断地传来他写小说、写诗歌、甚至奇迹般战胜癌症的喜讯,等等。我着实是为万鹏同志高兴,非常敬仰,更加羡慕。
近二十多年来,万鹏同志创造了三大奇迹:
二是创造性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他在2003年9月出版灰学长篇小说《澄江情》上下卷,在文学界引起热烈反响。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是“时代的镜子、共和国历史的缩影”。这部长篇小说还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丁荫楠任总导演,刘晓庆、程前、史可、孔祥玉、斯琴、刘金山等著名演员参演(见《台州日报》报导)
三是别出心裁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战胜癌症。万鹏同志曾患癌症,1987年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他上了手术台准备手术时,又自己从手术台上下来,断然决定谢绝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的临床治疗。他的父母和弟妹、都是罹患同样的癌症,都是在做完手术后不久就去世的;既然手术,化疗、放疗等对许多癌症患者都没有多大作用,都难免一死,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为什么不去另寻生路呢?他以超常人的毅力,潜心学术研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修炼“舞动论”健康养身方法,以增强自身战胜癌症的能力。居然大见奇效!几年之后,肝部恶性肿瘤神奇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从发现肝癌到2013年,已过了26年,再没有复发。
孙万鹏同志本来是学农学植保专业的,多年从事农村工作。他从农学领域到哲学领域,又到文学领域,又进入人的生命科学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有不平凡的业绩,甚至创造了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呢?我看是万鹏同志几十年来所修炼的那种精神的力量。试想想,创造上述三大奇迹谈何容易呀!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大的智慧啊!我们从万鹏同志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能攀登什么样的科学高峰,能发掘出多么巨大的潜能!这种精神,集中到万鹏同志身上,就是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大毅力大品德。拥有孙万鹏同志那样的伟大精神,必定创造奇迹。
刘济民1938年农历8月22日出生于内蒙古,江苏无锡人。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4月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参加了创建国营农场、开发北大荒的事业。1960—1965年就读于
2015年9月27日刘济民同志因病在黄山市逝世,享年95岁。
附: 灰谐理论
孙万鹏先生是一位农业科学家,又是灰学专家。他在50年前,他曾经研究过植物病害的预防工作。研究得出结论:“利用农药以毒攻毒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对于植物本身的损害的代价是太高了”。他认为:“医药治病也是以毒攻毒,对于人类的健康的损害代价也是太大了。”
孙万鹏先生的父、母、弟、妹等一家四口都是在现代西医医学治疗癌症极短时间内夭折的。孙万鹏先生本人也有癌症,他利用了灰谐理论治疗,现在身体还很健康。癌症其实就是低幼细胞的过量而产生的。孙万鹏先生所说:癌基因实际上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它主管着细胞增殖分化,没有它就没有生命,小孩就不会生长。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和谐相处,人体就会健康,失谐就会得癌症。癌变基因大部分是可以修复的,只有在内外界环境损坏因素反复作用下,才能失谐,正常细胞才能变成癌细胞。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4—6次失谐突变才能发生。从肿瘤细胞到器官癌变,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漫长的变化过程。在正常协谐下,癌变细胞大部分是可以清除的。但是,不少癌症病人不知道“坏心情的干扰”是加快癌变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不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
孙万鹏先生利用好心情的“选代”和坏心情的“转移”战胜了他的癌症。什么叫好心情“选带”?就是平时选取一些喜剧、轻音乐、相声、游戏、旅游等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让自己心情总是愉快的。什么叫坏心情“转移”?人总是有一些不愉快的事,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想的开,不要总放在心里。正常情况下,不愉快的事,在心里停留不要超过5分钟,对身体就没有影响。
近年来,他将“植物保健和人体保健”进行了交叉地研究,提出第三医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