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对今天父母教育子女的启示
(2018-12-09 19:07:53)
标签:
爱弥儿文化育儿教育 |
让·雅克·卢梭
耶鲁大学 Frank M.Turner 这样评价卢梭
他是欧洲现代思想之源,尽管他不是这个时期的唯一人物,但确实是最重磅的。是18世纪最具争议又无法绕开的思想家。
《爱弥儿》或译为《论教育》写于1757年。
对于今天的中国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是头等大事,也成为现代版的“三座大山”中持续时间最长,家庭纷争最多,无论父母还是子女痛楚最多的那座大山。
我们在街头经常看到一个满地打滚的孩子在声嘶力竭的哭喊并不断提出条件,一旦满足,哭声马上停止,笑逐颜开。而你惊奇的发现,孩子可能仅有一岁大小,也会惊讶的看到孩子可能已经10岁还在上演同样的故事。
啃老族的故事不断上演,孩子和家长互相伤害的报道不断出现。
这究竟是怎么了?
抛开现实的社会环境不谈,单纯看年幼孩子的家庭教育环节,现在的父母还需要在“上岗”前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同孩子一同成长。从这个角度,建议大家阅读《爱弥儿》
卢梭的教育思想承接了蒙田的思想。我们国人熟知的约翰·杜威的“进步教育法”举办的学校,实行的就是卢梭的教育理念。
这部书非常值得静下心来阅读,卢梭希望父母尊重大自然赐予每个幼小生命的那些自然而然的倾向,不要擅自改变,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很早沾染复杂社会的“恶习”。父母要做孩子的导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250年前,卢梭提出:母亲应亲自哺育孩子,不应把他们交给生人照料,父亲不应对孩子冷淡。
卢梭提出孩子应该更多在自然中成长,在农村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这样爱弥儿的日常活动比城里更简单,更健康,没有那些使人变得油头滑脑,耽于享乐,胸无大志的习俗和风尚。
只有仔细阅读并体会才能更深的了解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对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阶段的成长,陪伴非常有指导意义
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