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或艺术、科学和工艺详解词典》
(2018-08-26 17:02:03)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10.5-1784.7.30) 一生中有26年在全力编纂百科全书,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脑力和体力。该书的编写和出版历经磨难,绝非今天出版一个大部头著作所经历的风光和赞誉。
这套百科全书印刷成本高,定价昂贵,富有的人才能买得起。书的简介中说明编辑的目的是反传统,反正统的学说,历史上一再证明了全新的思想在初期是不会得到广泛欢迎的,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书籍深受喜爱。到第五卷出版时订购人数已达到4000人。
书籍出版时,法国宫廷在蓬巴杜夫人的指导下,号召信徒起来攻击这部书。索邦大学(当时法国最好的大学)和最高法院,主教和剧作家,加上法兰西学院联合起来发动一场嘲笑和怒斥兼而有之的口诛笔伐。
论战持续近四分之一世纪,双方各有胜负。《百科全书》的出版商被投入监狱,后来获释,但许可证被吊销。已经出版的各卷受到官方谴责,但没有按规定付之一炬。因为审查官德 马勒泽布先生恰好相信出版自由(这个任命反映了当时当政者的态度),他不止一次的在他手下的人员要去没收准备付印的手稿时向狄德罗发出警告,使去的人扑空。全书一卷一卷相继出版,初期狄德罗估计会有17卷文字和11卷插图,最后狄德罗完成了28卷,另一位编辑又加了7卷,1777年出版的最终定稿是35卷。
《百科全书》中关于音乐有三卷之多,都是卢梭所写。卢梭在狄德罗的紧逼下,一边抱怨一边赶工写作。3个月就交了稿。因为卢梭反对法国歌剧的浮华和复杂的结构,他认为意大利语容易歌唱,且易于谱成音乐,所以着重介绍意大利音乐,这导致了法国的杰出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拉莫撰文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是立场之争,不是技术之争。
《百科全书》的坎坷遭遇所表明的不仅仅是狄德罗们的英勇和团结,尽管国家组织各种力量来打击作者和出版人,但是参与者没有一个因此被囚和丧生。如果此书在20世纪出版,那么这些极权政府会让4000名订阅者和众多的编撰者一道关进劳改营。主要参与编写的人---- 狄德罗 、达朗贝尔、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杜尔哥、魁奈、霍尔巴赫、沃康松、哈勒、孔多塞----则必死无疑。
历史学家称18世纪为百科全书的世纪。这个时期同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坚信人们掌握的新的知识并且充分完全,坚信这是解放的手段,这些信心都来自科学思想的明显进步。使人们认为对所有问题都可以运用理智来进行分析。
这个时代诞生了迄今仍然影响人类的最核心的思想,那些人类文明的巨匠包括 斯宾诺莎、皮埃尔 培尔 、伏尔泰、约翰 洛克、孟德斯鸠、牛顿、莱布尼兹、卢梭。
这个时代是法国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的时期。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1715年英国汉诺威王室建立,期间王室处于弱势地位,议会力量在不断增强,对避难的伏尔泰,卢梭都提供了保护。此时欧洲还有一个重量级的自由的保护者-出生于普鲁士的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听说狄德罗与出版商遇到的麻烦,马上邀请狄德罗到俄罗斯在她的保护下工作。狄德罗在完成《百科全书》编写工作后到圣彼得堡同女皇愉快畅谈,在那里舒舒服服度过5个月。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外著作很多,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他涉及的题目包括科学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妇女问题、表演艺术和教育。他写过故事、剧本、新闻稿。他天生敏捷的头脑从不囿于一个学科,在进行语法比较时,他不仅应用对拉丁诗人和希腊诗人的了解以及对意大利文和英文语法的知识,而且还运用绘画和音乐方面的知识;他在文章中插入一部歌剧的四句唱法,对它们进行技术分析来说明它们与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的五句诗的相似之处。
我们今天听到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各种观点,各种学科都是在人们不断细分,不断定义下出现的。对于自然而言,对于科学而言原本是整体,今天我们很多的争论,很多的对立都是在枝叶上的对立,人们已经看不到整体,看不到本源。很多的纷争如果看到本源,那么将是完全不同的情景,百科全书的时代这些大家们是看到整体的,看到更加深邃的思想的,很多情况下人文科学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8298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