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字古义之初探

(2012-01-16 18:34:58)
标签:

《说文解字》

甲骨文

哲学范畴

周易·说卦传

文化

    1.《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看来道由于行呵,不行何来道呵?现代汉语文句中,似有“人走得多了,就有了道。”的说法。道字的形成,是取“人们行于途中”之象。

    2.迄今出土的甲骨文中无“道”字,而有“行”字。“行”字在甲骨文中是用四个双边直角线“L”,拚成中空的十字,至今地图上的十字路口,仍然如此标志的。

    3.“道”字,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到了西周末期,金文(铸印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和甲骨文相近,旧称“钟鼎文”)中,“道”的写法,就出现了好多种,光《金文诂林》—书中记载的就有六种写法。我们由此推断:这个时期,“道”字,已被我中华民族当时的祖先们,在不同的区域广泛采用。这似当是包括老子在内的后人,将“道”字抽象为哲学范畴的前提条件。这样,《道德经》的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原义,就显得那样直捷明白,并非玄之又玄呀!

    4.金文中的“道”字,是在行字两旁中间扦上一个“首”字(古代的“首”字上面不是那二笔而是“巛”)。注意:中间加上首的行所表示的道,与起初用行表示的道(《尔雅·释宫》曰:“行,道也”),其含义要拓展、深化得多了!“首”字之古义有头也,头为人一身之要,乃含根本之意;《周易·说卦传》曰:“乾为首”,乃无边之大矣;首末即始终之意,故“道”字有初始之义。正是此“道”字,有“本”、“大”、“始”三种含义,包括老子在内的后人,才有可能将“道”字抽象为哲学范畴!

    5.金文中的“道”字,还写成“導”字,或左旁为“首”、右旁为“寸”,组成一个字(见《康熙字典),这三古字通义。但是,当知古字“寸”与“手”通义,此“導”字,是取“用手为人们指引路向”之象,其本义当是指导、引导之意。《说文解字》曰:“导,引导也”。“道”字之所以能提升为哲学范畴,关键是因为“導”蕴含着的导向意义!

    6.今人解读先圣经典时,往往理解各异,甚至是南辕北辙,恐与其对古文字义考证所下的功夫深浅有很大关系。迄今为止,我读钱锺书教授的《管锥篇》,痛切认识到自已尚游弋在小学训诂阶段的初期,不倍加努力,这小学阶段,余生亦难以毕业!寄望于中华民族新生代了!要精进自律,互勉共进!

 

 

灯下黄卷留评

  道有:“本”、“大”、“始”“行”、“導”五种意思,也是我们从五个角度去认识道的途径,这样立体多角度的去理解,道就不再神秘了。金刚经里的四相,实际加上实相就是五相,破掉了前四个相,就可以明了实相了,实相无相也就是万法为空的佛性了。一个事物展现给我们不是一个相,金刚经四相是对万物之相的归纳,把四相反过来理解就是俗谛了。
对道我们从五个角度去认识,丰富了道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化各种对道的阐释,万法归宗,真正的道只有一个,说它是常道或说它是真。但没有多角度的理解,我们就不能感知到道。
这“本”、“大”、“始”“行”、“導”五种意思,可以看成五道门,我们可以分别进入这五道门,也可以直接进入其中一扇门,深入其中,最终还是能一通百通、万法归宗的。

一近于道留评

    我想,道是形而上的理;可道之道是形而下的路。所有的路都遵从理,无理就是死胡同,就是悬崖。凡是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但凡是存在的又都是要消亡的,消亡是因其形而下,是一个过程,道则是形而上的,是精神,精神不死,故道不论人类是否存在,它都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循道而行,就发展,否则,就萎缩乃至消亡。

太虚之志留评

    我想,道是形而上的理;可道之道是形而下的路。所有的路都遵从理,无理就是死胡同,就是悬崖。凡是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但凡是存在的又都是要消亡的,消亡是因其形而下,是一个过程,道则是形而上的,是精神,精神不死,故道不论人类是否存在,它都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循道而行,就发展,否则,就萎缩乃至消亡。

    鲁迅的名言:世上原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这句中若将路变成道,那么要是将词语中的道变成路又会是什么意义呢,将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改为路,那就是路可道,非常路,其原话之意也就变了,可见道与路的各所指之义在理解上还是区别的,道之义是指用脑袋指导所行的途径,路之义是指用脚所行的途径。路是眼所能看到的东西,道是脑袋所思考到的东西。路是直观上的问题,道是主观上的问题。若道字之义是指思想,那么或许是古人对道字的制作时取的是人们在认知东西的过程之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