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之另类的安达卢西亚

标签:
塞维利亚格拉纳达科尔多瓦龙达西班牙南部交通 |
分类: 欧洲 |
安达卢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地处欧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同时也是非洲和欧洲的桥梁。与北非隔海相望的直布罗陀海峡,让两个大陆看上去有种近在咫尺的感觉。
地理上的便利,使偏安于利比里亚半岛南部一隅的安达卢西亚成为各种势力反复争夺的对象,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来了又走,每个统治者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使得安达卢西亚的建筑兼容罗马和摩尔人的风格,宗教上并蓄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风俗则更混搭,难以区分。
多样性带来的不仅仅是混乱,还诞生了斗牛和弗拉门戈,塑造了卡门和唐璜,成就了哥伦布和毕加索……,相对于欧洲的传统文化,安达卢西亚,很另类。
塞维利亚(Sevilla)
塞维利亚印象最深的是街道如同迷宫。随处可见的叉路口、拐角像是走进八卦阵,让陌生人举棋不定。蜘蛛网一样的街区连地图都失去作用,印象里每次走入就没有不迷路的。每到一个路口都感觉像来过,却又陌生。好在没有死胡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前面总会有豁然开朗之所,让你找到回家的路。
选择在老城区落脚,出门便是商业街,离皇宫和大教堂都很近,第一站自然是皇家城堡。排队是免不了的,但比巴黎的队伍短多了,而且行进很快。
皇家城堡也称阿尔卡萨尔城堡(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或王宫,论外观称其为城堡似乎更恰当。入口处的狮子门有点像中国的城墙,齿状城垛的功能自然是便于防守射击,想来这座宫殿的前身应该是用于防御的要塞。与周边土黄色调不同,正面城墙为赭红色,两侧各有一座塔楼护卫。城门洞上方绘有头戴皇冠、手持十字架的狮子,除了彰显皇室的威严外,还明示了皇族的基督教背景。
穿过狮子园、狩猎园,墙面上除图案外还出现了阿拉伯铭文,建筑也显露出伊斯兰风格。尤其是主建筑佩德罗一世宫,白底黄边的拱形廊柱怎么看都很像新疆一带的建筑风格。这座建于14世纪的宫殿,是由来自托莱多的基督教工匠和来自格拉纳达的阿拉伯工匠共同完成的。作为基督教君主的费尔南多三世并不排斥其他宗教文化,于是便有了这座哥特式建筑元素和伊斯兰粘土建筑风格混搭的宫殿,据说这叫穆德哈尔式建筑。
一间间开放的厅堂相互连接,壁饰绚丽得令人目不暇接。可能是王宫还在使用的缘故,室内几乎没有陈设,多少有点令人失望。
宫殿的中心是精美的少女园,二层的四面回廊围绕着一长方形水池,布局规整对称。四周回廊及内壁上是华丽的阿拉伯风格陶瓷装饰画,回廊的雕刻装饰几何图案感极强。以几何图案做装饰的艺术手法同样运用在其他几个大厅和寝宫里,密布的棱形排列甚至令人眼花潦乱。使节厅的圆顶是个例外,镏金木雕的穹顶模拟出群星璀璨的效果,尽管周边的多角形依然遵循严格对称的原则,但“星星”还是不规则的。
花园居然也是“穆德哈尔式”风格,刚欣赏完手持鱼叉的海神雕像,转身又踩上摩尔地砖。走在欧式假山和雕像中,瞬间又穿越到阿拉伯花园。果真像宣传册中所称的“将我们带入一千零一夜的神话王国”。
王宫的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塞维利亚大教堂,亮丽的外观和宏伟的建筑群令其与梵蒂冈大教堂、米兰大教堂、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等并驾齐驱,排名欧洲五大教堂,在西班牙则是第一大教堂。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曾于1982、1993年二次造访塞维利亚大教堂。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众多的塔尖簇拥着方正且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希拉尔达塔(Giralda)。大教堂有五个正厅、三扇大门(王子之门、洗礼之门和亚松森门)、一个塔楼和庭院(桔院)。
欧洲教堂大门的石雕通常都非常讲究,大教堂就更无需多言。令我吃惊的是里面的布局骤然就是一个艺术博物馆。南北礼拜堂收藏有大量的绘画、雕塑,包括西班牙各时期艺术大师的佳作。圣器室里的金银器皿和圣龛也都是出自首饰巨匠之手的绝世精品。
主礼拜堂最令人兴奋的是镀金彩饰的主祭坛浮雕,据说属世界之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据百度的说法,描绘的是基督生平的36个片段,中间的镀银的木质圣母像是大教堂的保护神(这是LP说的)。
令人驻足的另一处是哥伦布的灵柩,四位戎装的武士手持十字仪仗,肩扛石棺欣然前行。原以为扶陵者是当朝要员,却原来是西班牙的四古国——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的骑士雕像。哥伦布的遗体1898年由古巴运回西班牙后,安葬于大教堂,墓后便是大教堂的正门王子之门,可见规格之高。
教堂一角有个很不起眼的通道,那是登上34层钟楼(即希拉尔达塔)的入口。与其他教堂登顶收费不同,塞维利亚大教堂很厚道地敞开大门。上升的旋转楼道不是楼梯,而是坡道,为便于骑马者而设计,原来希拉尔达塔果然是清真寺的遗迹。登顶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围着钟楼打转,俯瞰这座千年前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反复争夺的城市,不仅美丽且有故事。
除了皇宫和大教堂外,塞维利亚的地图上标出了七、八十处景观,其中天主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以及达官贵人们的豪宅占据很大数量。好在城市不大,慢慢闲逛,黄金塔、斗牛场、烟厂(现为大学)、剧院、圣恩医院、世博会“大蘑菇”、西班牙广场,个个精彩。尤其是西班牙广场,水上的花桥绝对上相。
对了,不能错过的还有1929年开业的阿方索十三世酒店。华灯初上,到这座在装饰艺术鼎盛时期建造的奢华酒店坐一坐,欣赏一下幽雅的长廊,体验一把复古的精致,即使不消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犒劳。
塞维利亚人对生活充满乐观和憧憬,能把一个普通的周末过得节日一般。步行街边飘来圣桑的“天鹅”,绝对达专业水准。公园、街头响起弗拉明戈的响板,伴随着阵阵喝彩。西班牙广场马蹄哒哒,水上泛舟别样浪漫。斗牛场和弗拉明戈表演门票热卖,小巷店铺清早便开门迎客,街边咖啡馆更是热闹异常。塞维利亚的周末,真的有别于其他欧洲城市。
天空之城龙达(Ronda)
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有一座号称建在云端的天空之城,百米悬崖之巅是层层叠叠的白色建筑,人们终日与绝壁、沟壑相伴。有人称它是“悬崖边的白色小镇”,有人说它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海明威更直接地赞誉它为“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这就是龙达。
龙达,这中文名字翻译得太精准太具有想象力了。当我站在新桥的桥头向下俯瞰深谷,或立于崖底仰望断壁,真觉得这是龙才可以到达的地方。
龙达最大的看点是新桥。由于老桥倒塌,1751-1793年间重建了一座横跨峡谷的新桥,将新城与老城相连。桥下是 98米的山涧,底部是湍急的塔霍河,桥与悬崖构建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
龙达虽无卢森堡的气势,却独有一份险峻。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崖顶与谷底之间往返,希望从不同角度欣赏这份壮美。最终驻足于瀑布,这里应该是新桥的最佳观赏点。
如此狂野而独特的地貌,想必会孕育出激情喷涌的倔强性格。斗牛,这一充满刺激和血腥的活动由此处而兴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龙达有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和最强悍的斗牛世家罗梅罗家族,西班牙斗牛的基本方式也由此地而生。
与斗牛场反差很大的街巷平衡了这份激情,龙达的街道安宁而质朴。白色的墙壁,白色的房屋,配以黄色的勾边,令人心绪宁静。窗前的花、院里的草多了点浪漫。看海明威是怎么评价龙达的:“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胜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哈哈,最佳私奔地,果然是海明威。
格拉纳达(Granada)
说来惭愧,在格拉纳达住了两晚,最后记住的居然只是清早的热巧油条和海鲜饭。更惭愧的是,在阿兰布拉宫景区兜了一圈,居然没找到卖票的地方!
从塞维利亚乘大巴前往格拉纳达,沿途未见想象中的富庶景象,相反倒觉得有点荒凉。裸露的土地似乎要被充足的阳光抽干水份,黄色的画面上点缀般撒上一行行的绿点,是些矮树,没有形成大片绿阴,无法掩盖大片的黄色。这大概就是橄榄树吧,西班牙盛产橄榄油。
格拉纳达的汽车站规模很大,但远离市区,好在交通方便。住宿的地方靠近大教堂(Granada Cathedral)和皇家礼拜堂(Capilla Real),算是市中心吧。
大教堂正面是一广场,旁边有一高出大教堂顶部的方形钟楼,立马联想到陪伴百花大教堂的乔托钟楼。广场一侧的红色建筑是主教宫。因是周日的傍晚,有人在主教宫前跳弗拉明戈。广场地面的石板锃光瓦亮,有些观赏者索性半卧在石板上,这在德法是难见的,也算见识了西班牙人不拘一格的性格。
大教堂里神职人员正在带领信徒做弥撒,大概是塞维利亚大教堂的恢宏印象尚未褪去的缘故,只在里面稍作停留,便悄悄退场了。
看到大教堂众多的尖塔,便以为是哥特式,转到后面远观才发现还有圆顶,猜想应该算文艺复兴式吧。实际上,教堂的建筑工程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混合了多种风格,它的奇怪造型一度被讥讽为“建筑史上的悲剧”。
皇家礼拜堂位于大教堂南侧隔壁,是西班牙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与费尔南多的陵寝。“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完全用大理石砌成。外形庄严肃穆,殿内富丽堂皇,耀眼夺目。四周有精美的浮雕,塑像和油画。地下室是小教堂,正中安放着天主教国王和王后的遗骨,棺柩上有两人的石像,雕工精细,完美动人。灵柩上方有一组为他们歌功颂德的大型浮雕。其中有一块碑文记述了他们打败阿拉伯人,统一西班牙的丰功伟绩。”——摘自网络。
来格拉纳达的游客多半是为了阿兰布拉宫。知道人多,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城堡脚下,想都没想就爬上了城堡。结果悲剧了,售票点在山下面!再赶回去估计票是没戏了,好在还有一些免费参观的区域(卡洛斯五世宫殿等),算个自我安慰吧。
下个目标是与阿兰布拉宫捆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阿尔拜辛区(Albayzín)。这是格拉纳达老城区中最古老的伊斯兰街区。还在格拉纳达王国时期,人们就在达罗峡谷附近陡峭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座白色的花园别墅,将道路铺上鹅卵石,并修建起台阶小道。在阿尔汗布拉宫落成之后,这里成为许多阶层人群混居的住宅区,由于地理条件和建筑规划上的限制,使得这座源于中世纪的街区景观得以保留。
阿尔拜辛与阿兰布拉宫隔河相望,前往阿尔拜辛的一路会经过圣何塞塔、圣米盖尔巴赫广场、清真寺和萨尔瓦多广场。我们被LP的描述所吸引,“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中,隐藏着众多的带花园的大宅”,“狭窄的街道两旁有许多中东风格的茶馆、鞋店、烟店、珠宝店和北非的陶瓷店,给人一种摩洛哥集市的感觉”。LP的描述很准确,走在阿尔拜辛仿佛穿越到了中东或北非,一个真真切切的阿拉伯世界。但是,它还有不可忽视的另一面,这里是偷盗和抢劫案高发的危险区,幸而这样的事情没有落在我们身上。
制高点上的圣尼古拉斯瞭望台(Plaza San Nicolas)是观赏阿尔罕布拉宫的最佳地点,这里似乎永远有尽兴弹唱的乐手,也不乏相拥的情侣。热情、快乐的氛围倒让对面的阿尔罕布拉宫失色。
剩下的时光一头扎进城区,随手拍下一张女王坐像,猜测应该是天主教女王伊莎贝尔,不过却叫做哥伦布纪念碑,原来是女王接见哥伦布的塑像,谁是主角呀?一身褴褛的农夫牵着毛驴,很平民的雕塑,结果拍出的照片竟让人误以为农夫拿着的是手机。美丽的庭院传出委婉的乐曲,循声而至,竟是医院。钻进一座座教堂、修道院、街道和广场,连自己也记不清走过的路和看到的景,就这么漫无目地的打发时光。
在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摩尔人的城堡和伊斯兰风格的庭院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不仅在城镇形成穆斯林社区和基督教生活区,连教堂都不断被改造,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切换。是融合还是混乱?我也说不清。不过,我好像更喜欢塞维利亚的街道,古老、精致,故事感十足。
科尔多瓦(Cordoba)
安达路西亚地区有三颗鼎足而立的闪亮明珠,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和科尔多瓦。我们安达卢西亚之旅的最后一站便是科尔多瓦。
入住的波斯顿酒店(Hotel Boston)就在市中心的坦蒂里亚斯广场(Plaza de Las Tendillas),推窗俯瞰广场,雕像、喷泉、露天咖啡馆,与一般欧洲城市别无两样,没有很明显的伊斯兰元素。
计划了两条科尔多瓦的游览路线,一条是直主线,包括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古罗马桥、天主教君主城堡。第二条线路是犹太社区、比亚纳宫(Viana)。两条路线南辕北辙,第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了比亚纳宫。
从广场出发,按照酒店前台标示的线路走出不远,竟然远远看到一处罗马废墟。急查地图,还真是罗马神庙(Templo Romano)。据说神庙是公元一世纪为纪念戴安娜女神而修建的,如今只剩一堆碎石基座和十余根拔地而起的圆柱,每个石柱的柱头上都雕琢着美丽的叶状花纹。我和先生都很偏爱带罗马柱的遗址,看着孤零零独立千年而不倒的石柱,徒生一份感慨。
穿过一座很古老的城门,街区安静得悄无声息,两旁的建筑也变得有趣,在圣安德列教堂(glesia de san Andres)附近出现了嗒嗒前行的仿古马车和零星的游客。
经人指认,最后站到比亚纳宫门前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宫”吗?再普通不过的庭院嘛。硬着头皮买票入场,果然是大失所望。“这个令人惊艳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有着12个美丽的庭院”,再一次被LP忽悠了!12个庭院不假,但绝对谈不上惊艳。此后,在犹太区瞎逛,发现有些院子真就可与比亚纳宫的庭院一决高下,包括塞万提斯短期居住过的小院。
离开坑人的比亚纳宫,穿过克莱德拉广场(Plaza de la Corredera),不知不觉拐到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发现附近每条小巷都很上相,街巷的碎石路被打磨得锃亮,几朵鲜花就把小巷装点得情趣盎然。看得出来,当地居民倾心装饰自己的房子和庭院,白墙上挂着鲜花,窗台上爬满藤蔓,欣然成为古城风景。据说,每年还有游客参与的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呢。
第二天一早赶到大清真寺,这可是科尔多瓦的重头戏。大清真寺于科尔多瓦,就像阿兰布拉宫于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可以追溯到阿拉伯人占领科尔多瓦的公元711年。此后,阿拉伯人的统治延续了500年。到公元10世纪,哈里发王国统治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科尔多瓦是那时的首都,与巴格达、君土坦丁堡并列为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中心。
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5年,“经过了哈里发王朝多次的扩建,清真寺的内部变成了一个由双重连环拱门和马蹄形穹顶构成的石柱迷宫。在16世纪时,基督徒收复这座城市后,又在清真寺内修建了大教堂,其中包括大型宗教组画、巴洛克雕塑和由桃花心木做成的唱诗班座椅”。至今,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可以做弥撒的清真寺之一。
大清真寺每天8:30-10点免费参观,游客不算很多。整个建筑群分为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涌入的游客都不由自主地首先进入礼拜正殿,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殿堂里从底至顶竖立着很多(准确地说,是850根)立柱,这些用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做成的石柱,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使整座正殿石柱林立、拱廊纵横。
更让人瞠目的是诺大的殿堂显得空寂而异样,中庭高大的圆弧顶造型秉承了天主教堂的一贯风格,而密布的立柱和拱廊却是阿拉伯式造型。殿堂的最外围分割成开放的小堂,陈列的基本都是基督教题材的大型绘画和雕塑作品,殿堂正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基督教堂的标准模式,唯独两者之间的空旷地带是伊斯兰风格。大致设想一下,基督教的弥撒可以在中心教堂举行,祈祷可以安排在周边的小堂。伊斯兰教的祷告呢?坐在中间的一圈空场上吗?
大清真寺外部的宣礼楼看上去与一般教堂的塔楼无异,不过橘树院中的回廊却是阿拉伯风格。发现庭院中的一坛池水非常漂亮,刚好可以将回廊和宣礼楼一齐映入其中。
大清真寺位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北岸,正对着一座横跨两岸的古罗马桥。古桥建于奥古斯都大帝时期,迄今已有2000年历史。桥的南端是建于14世纪的卡拉荷拉塔(有点像桥头堡),中间有一尊科尔多瓦守护神圣拉斐尔的雕象,北端是进入科尔多瓦古城的阿尔莫多瓦大门。无论卡拉荷拉塔还是阿尔莫多瓦门,都透着气宇轩昂的霸气。站在河南岸,遥望古罗马桥、阿尔莫多瓦门、大清真寺,引来无限遐想。当年的科尔多瓦当是怎样的了得?
穿过大清真寺东北方向的波特罗广场(Plaza del Potro)即马驹广场,沿河沿而下,便到了君主城堡。一群游客正围在城堡门口研读张贴的告示,得,又吃闭门羹了。很奇怪,居然一点沮丧的感觉都没有。至此,我知我心了。
从内心讲,我更爱看欧洲的宫殿、教堂、城堡和小镇,因为那是我身边或缺的。伊斯兰式的建筑、庭院离我并不遥远,新疆、青海、宁夏转悠了几年,已经没有新鲜感了。
安达卢西亚,你在我心目中的神秘面纱已被揭去。
西班牙南部交通
¨
塞维利亚汽车站每天有多班汽车往返龙达,单程票价12.65欧元,往返票有优惠。班车有快慢之分,直达车比非直达省时,但价格相同。返程班车间隔较大,需计算好时间。最好在出发时买好返程票,现场购票有可能买不到直达车票。
龙达的景点集中在新桥附近,与汽车站有段距离。下车后随旅行团队的人流走即可。
¨
除了火车,乘坐汽车也很方便,单程票价22.69欧元。
塞维利亚有两个长途汽车站,其中San Bernardo站位于西班牙广场附近,站内设有塞维利亚至里斯本的国际大巴线路,安达卢西亚区域内的长途线路,如龙达、格拉纳达、科尔多瓦等。
汽车站外有开往老城区的电车。
¨
相距166公里,大巴车程约3小时,单程票价14.84欧元。
长途车站离市区较远,可在汽车站门前乘1路公交前往市区,票价1.2欧元。
格拉纳达呈长条分布,市内公交站点较多。31路、32路从新广场开往阿尔拜辛。
¨
相距395公里,大巴车程约5小时,单程票价18.15欧元。
科尔多瓦长途汽车站在城外,距离在步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