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赋》练习

(2011-11-15 16:24:55)
标签:

杂谈

   单选:

   1《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骈赋      B 文赋      C 律赋      D 骚体赋

   2《前赤壁赋》的语言特点是

      A.纯用散句     B 纯用骈句    C 多用骈句偶有散句    D.骈句和散句

词语解释:

    纵一苇之所好。纵: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 

   3.   苏子秋然。秋然:   4.   正襟危坐而问事处客曰。正: 

   5.   舳舻千里。舳舻:   6.   酾酒临江。酾酒:

7.   而吾与之之所共适。适:

简答题:

   1.   本文的内在线索是什么?     2.   本文继承并发展了赋的什么传统表现手法?

   3.   本篇景物描写在抒情、议论方面起什么作用? 

   简析题:

   1.   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的?     2.   箫声在全篇起什么作用?

   赤壁赋•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各项带点的字与"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句中"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C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D.驴不胜怒,蹄之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2.B 

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B.大行不顾细谨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D.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赤壁赋》中对箫声的描写较为精彩,下列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C

A.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

B.这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引起了苏轼的惊讶。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由客的回答引出下面的第三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客人之所以悲,吹出悲凉幽怨的调子,是因为独处孤舟的寡妇的不幸身世引起了客人深深的同情。

D.作者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目的在于引出"何为其然"的询问,通过主客对话,阐述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都相对的见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情怀。

4.下列各项中对《赤壁赋》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C 

A.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C.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抒情。

D.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5.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C

A.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

B.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C.而今安在哉             安:安放

D.侣鱼虾是而友麋鹿       侣:以……为侣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6.D

A.正襟危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栗  孤苦零丁B.一叶扁舟  不绝如缕  余时绕绕  形单影只

C.乐观矿达  凄恻动人  感人肺腑  抑扬顿挫D.潜移默化  肝胆照人  犀角烛怪  面聆謦欬

(二)阅读理解 

(Ⅰ)  (钟)皓为郡功曹,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实可。"实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太守遂以实为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实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可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实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实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纶氏,伦谓众人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执教还而于外自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实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后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民归附者,实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民有诉者,白欲禁之;实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冤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解印绶去;吏民追思之。(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7.B

A.(钟)皓为郡功曹,辟司徒府         辟:征召

B.实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          尘:灰尘

C.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                咎:责怪

D.司官行部,吏虑民有讼者            虑:担心

8.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8.D 

①太守遂以实为功曹                ②后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③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        ④以沛相赋敛违法,解印绶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9.下列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9.D

A.(实)怀檄请见         B.郡中士大夫送(伦)至纶氏

C.(实)后为太丘长       D.(沛相)解印绶去

10.下列各项带点的字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0.D

A.实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        B.比闻议者以此少之

C.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实终无所言     D.吾从而师之

11.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D

A.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钟先生看似并不识人,不明白为什么单单能识我?

B.伦教署为文学掾高伦便下令任用这个人为文学掾

C.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陈君真可说是一位"把好的给别人,自己担当过失"的人啊。

D.陈君所言若是,岂有冤于人乎?陈君所说的话如果是对的,怎么还有人蒙冤呢?

12.对文章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2.C

A.高伦畏惧侯览权势,违心地任用侯览推荐的人为文学掾。

B.百姓看不起陈实是因为"实乞从外署"。

C.陈实做过太丘长,也做过沛相。

D."由是天下乃服其德"中的"其"是指陈实。 

Ⅱ)  畅字叔茂。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初举孝廉,辞病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所在以严明为称。坐事免官。是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能。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复为尚书。寻拜南阳太守。前后二千石*惧帝乡贵戚,多不称职。畅深疾之,下车奋力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会赦,事得散。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若其隐伏,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豪右大震。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赢败,以矫其敝。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扫;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选自《后汉书•王畅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A

A.畅追恨之,更为设法         恨:痛恨    B.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     夷:铲平

C.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     羸:瘦弱        D.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       皎:纯洁

14.分别比较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4.C

A.(1)组中"称"字读音、意义都相同            B.(2)组中"相"字读音相同,意义不相同

C.(3)组中的"为"字读音相同,意义不相同。    D.(4)组中的"夫"字读音不相同,意义相同

1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B

A.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翻译:年少时因为清正纯朴被人称道,从不与人拉帮结派。

B.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翻译:四次提升他做尚书令,后出任齐国国相。

C.贵处可否之间翻译:贵在处于不过不及之间。

D.虽以不德,敢慕遗烈翻译:我虽然品格不高尚,但还是要追慕前人的义烈行为。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6.B

A.王畅少年时清正纯朴,被人称道,从不与人拉帮结派,被推举为孝廉。

B.王畅任职的前任,后任南阳太守因为十分害怕朝廷的皇亲国戚,多不称职。

C.南阳郡的豪门大族多以奢侈靡费而互相推崇,王畅常常穿着布衣,乘坐瘦弱的马拉的破车,用来矫正南郡人的奢华弊病。

D.王畅认为,因为节俭而产生过失的人是很少的。因此他要学习前人的义烈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