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雀东南飞》练习及答案(一)

(2011-11-12 08:36:15)
标签:

教育

1.填空。

    “乐府”,最初是_______名称。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_______名称。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这些诗也叫乐府诗或_______。后来,苏轼把它的_______集取名《东坡乐府》。《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_______(编者)编录的_______。《乐府诗集》由宋代编。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_______。《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_______。

    答案:官府 诗体 拟乐府 词 徐陵 《玉台新咏》 郭茂倩 《木兰诗》 叙事诗

2.背诵默写。

    (1)鸡鸣外欲曙,_______。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_______,头上玳瑁光。_______,耳著明月珰。_______,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_______。

    (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情同依依。

(3)新妇识马声,____________。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_______,嗟叹使心伤……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_____________,可以卒千年;________,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________,________?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答案:(1)新妇起严妆 足下蹑丝履 腰若流纨素 指如削葱根 精妙世无双 

    (2)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3)蹑履相逢迎 举手拍马鞍 磐石方且厚 蒲苇一时纫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4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这几句诗采用的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铺陈和排比                D.赋、比、兴

    提示:这几句诗中,没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兴”。

    答案:D

4.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来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临别时精心修饰,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提示:既无“博得焦母的好感”之意,也无“促使焦母改变主意”的用意。

    答案:B

5.“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对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下堂别姑,泪落不止,和小姑叙旧,望小姑在阿母面前美言几句。

    B.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过得快。

    C.这几句话客观地叙述了兰芝眼看着小姑长大成人的事实。

    D.和小姑叙旧,希望小姑能帮助她和焦仲卿维持坚贞的爱情。

    提示:A项刘兰芝并无此意,只是“爱幼”罢了。C项这里用了夸张,既非“客观”也非“事实”。D项刘兰芝不会有这种想法,后文也无这方面的交代。

    答案:B

6.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提示:A项古义:在一起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限制。C项均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D项古义:劳作。今义:劳动和休息。

    答案:C

7.选择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提示:A、B、C三项与例句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只有D项用的不是“互文”。

    答案:D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对这首诗词语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鉴”是镜子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水面光洁明净。 B.“徘徊”是犹豫不决的意思,借物抒发忧伤的情感。

    C.“渠”是代词,它,代指“方塘”。                 D.“为”是连词,“因为”。

    提示:B项“徘徊”不是“犹豫不决”,而是“天光云影的飘荡摇曳”;不是“抒发忧伤”,而是写“读书时的疑虑重重”。

    答案:B

9.本诗所写的哲理是什么?(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方塘为何而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先决条件。要想保持实力,就必须充电、学习,终身学习。

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民歌,完成第10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园中葵起兴,意思是:园中生长着青青的向日葵,它充满了朝露,正等待着太阳来把它晒干。

    B.“常恐”二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春秋互换,时间无情。

    C.“百川”两句是比喻,以河水东流不复归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看似疑问句,实为肯定

之意。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勉励人们在少壮时应及早努力,免得年华逝去而徒然悲伤。

    E.这首诗语言朴素明快,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而且蕴涵着哲理,批评了那些虚度光阴、一无所获的人。

    提示:“常恐”二字表达的是惜春之情而非伤春之感,因此B项不正确。E项诗歌蕴涵的哲理不是批评虚度光阴的人,而是以此勉励人们珍惜青春,激励人们尽早奋发努力。

    答案:BE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2题。

新嫁娘词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注,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旧俗,新嫁娘到夫家,在第三天要下厨做菜。

11.从本诗可以看出新嫁娘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机灵聪敏,颇有心计。

12.王建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出身寒微,中了进士之后,晚年才为陕州司马。司马是州郡的属吏,位在别驾、长吏之下,地位较低。由此看出,本诗的深层含意是什么?(开放性试题。)

答案示例:作者抒发屈居卑下、仰人鼻息的官府小吏的牢骚。(或:告诫新入仕途者要入境问俗,主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访沈园

    绍兴的沈园,是南宋诗人陆游写《钗头凤》的地方。当年著名的林园,其中一部分已经辟为“陆游纪念室”。

    《钗头凤》的故事,是陆游生活中的悲剧。他在20岁时曾经和他的表妹唐婉(惠仙)结婚,伉俪甚笃。但不幸唐婉为陆母所不喜,二人被迫离析。

    十余年后,唐婉已改嫁赵家,陆游也已另娶王氏。一日,陆游游沈园,无心之间与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相遇。陆既未忘前盟,唐亦心念旧欢。唐劝其后夫遣家童送陆酒肴以致意。陆不胜悲痛,因题《钗头凤》一词于壁。其词云: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为唐婉所见,她还有和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和词韵调不甚谐,或许是好事者所托。但唐终抑郁成病,最后死去。

    40年后,陆游已经75岁了,曾梦游沈园,更深沉地触动了他的隐痛。他又写了两首很哀婉的七绝,题目就叫“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钗头凤》故事的全部,是很动人的一幕悲剧。

    10月27日我到了绍兴,留宿了两夜。凡是应该参观的地方,大都去过了。29日,我要离开绍兴了。清早,争取时间,去访问了沈园。

    在陆游生前已经是“非复旧池台”的沈园,今天更完全改变了面貌。我所看到的沈园是一片田圃。有一家旧了的平常院落,在左侧的门榻上挂着一个两尺多长的牌子,上面写着“陆游纪念室(沈园)”字样。

    大门是开着的,我进去看了。里面似乎住着好几家人。只在不大的正中的厅堂上陈列着有关陆游的文物。有陆游浮雕像的拓本,有陆游著作的木板印本,有当年的“沈园图”,有近年在平江水库工地上发现的陆游第四子陆子坦夫妇的圹记,等等。我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又连忙走出来了。

    向导同志告诉我:“在田圃中有一个葫芦形的小池和一个大的方池是当年沈园的故物。”

    我走到有些树木掩映着的葫芦池边去看了一下,一池都是苔藻。池边有些高低不平的土堆,据说是当年的假山。大方池也远远望了一下,水量看来是丰富的,周围是稻田。

    待我回转身时,一位中年妇人,看样子好像是中学教师,身材不高,手里拿着一本小书,向我走来。她把书递给我,说:“我就是沈家的后人,这本书送给你。”

    我接过书来看时,是齐治平著的《陆游》,中华书局出版。我连忙向她致谢。

    她又自我介绍说:“老母亲病了,我是从上海赶回来的。”

    “令堂的病不严重吧?”我问了她。

    “幸好,已经平复了。”

    正在这样说着,斜对面从菜园地里又走来了一位青年,穿着军装。赠书者为我介绍:“这是我的儿子,他是从南京赶回来的。”

    我上前去和他握了手。想到同志们在招待处等我去吃早饭,吃了早饭便得赶快动身,因此我便匆匆忙忙地告了别。

    这是我访问沈园时出乎意外的一段插话。

    这段插话似乎颇有诗意。但它横在我的心中,老是使我不安。我走得太匆忙了,忘记问清楚那母子两人的姓名和住址。

    我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没有东西也没有办法来回报,就好像欠了一笔债一样。

    《陆游》这个小册子,在我的旅行箧里放着,我偶尔取出翻阅。一想到《钗头凤》的故事便使我不能不联想到我所遭遇的那段插话。我依照着《钗头凤》的调子,也酝酿了一首词来:

    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

    沈家后,人情厚,《陆游》一册蒙相授。来归宁,为亲病。病情何似?医疗有庆。幸,幸,幸。

的确,“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景象是看不见了。但除“满畦蔬菜,一池萍藻”之外,我还看见了一些树木,特别是有两株新栽的杨柳。

    陆游和唐婉是和封建社会搏斗过的人。他们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他们是胜利者。封建社会在今天已经被和根推翻了,而他们的优美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沈园变成了田圃,在今天看来,不是零落,而是蜕变。世界改造了,昨天的富室林园变成了今天的人民田圃。今天的“陆游纪念室”还只是细胞,明天的“陆游纪念室”会发展成为更美丽的池台——人民的池台。

    陆游有知,如果他今天再到沈园来,他决不会伤心落泪,而是会引吭高歌的。他会看到桥下的“惊鸿照影”——那唐婉的影子,真像飞鸿一样,永远在高空中飞翔。

1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语句的含意。

  但除“满畦蔬菜,一池萍藻”之外,我还看见了一些树木,特别是有两株新栽的杨柳。

    参考答案:象征沈园在新时代的变化,象征陆游和唐婉的优美形象。

14.根据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意。

  今天的“陆游纪念室”还只是细胞,明天的“陆游纪念室”会发展成为更美丽的池台——人民的池台。

    参考答案:反映了人民改造世界的力量,沈园由私人富室林园变成了今天人民手中的田圃。

15.为什么说“沈园变成了田圃,在今天看来,不是零落,而是蜕变”?(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昔日上演哀婉爱情悲剧的沈园变成了今天生机勃勃的田圃,这不是景物的变化,而是本质的改变。

16.作者为什么要写《钗头凤》的故事?(开放性试题。)

    答案示例:作者用《钗头凤》的故事串引全文,用陆游作的《钗头凤》来表现沈园过去的不幸。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写沈园的古今变化,通过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新时代人民改造世界的赞美之情。

    B.这篇文章和一般的游记一样,对所记之处娓娓道来,重在记游。

    C.“沈家后,人情厚”的插话是通过后人的善良来映衬陆游的高尚道德。

    D.第四节写陆游他们是“胜利者”是因为他们的优美形象活在人们的心中。

    E.文中引用了陆游的诗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文采,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提示:B项重在抒发一种感慨和缠绵悱恻的情感。C项用沈家后人的善良,来衬托陆游的高尚品质有些牵强,而且,本文中的陆游也不是要突出其高尚。E项引用诗句主要目的不仅仅加强文采,增强趣味性,更增强了沈园的文化蕴味、历史的沉重感,更易引发后人的沉思。

    答案:AD

18.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红酥手,黄藤(ténɡ)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yì)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A.上阕第一句意思是红润细腻的小手,为我轻倒黄藤酒;满城春色正浓,宫墙里拂曳着柔嫩青翠的杨柳。满园宫墙柳,含有唐婉已改嫁有如宫墙内的杨柳,令人依恋可望而不可即之意。

    B.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上阕末句连用三个“错”字,语气十分强烈,表示迫使他们离散,是大错特错,千错万错,错上加错。下阕末句“莫,莫,莫”表示莫要再提,莫要再劝慰,莫要再……

    C.下阕头三句意思是满眼春光,风景依旧,可是眼前的唐婉,面容却明显地消瘦了,只见她脸上的红泪(泪水沾湿了胭脂),把绢帕都湿透了。

    D.这首词从字面看,是作者对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的无限怀念,实际上反映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提示:B项“东风”不是象征陆游夫妻感情的和谐美好,因为后边紧跟了一个“恶”。“东风”应是指破坏陆游夫妻感情的家长势力。

    答案: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