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2025-09-19 14:20:3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94@365隋·孔绍安作者:曲径通幽

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孔绍安(约577-622):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孔奂次子,孔子三十二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卒年约46岁。
少与兄孔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讨贼河东,孔绍安为监军。李渊受禅,孔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拜内史舍人,赐赍甚厚。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为人称诵。寻诏撰梁史,未就而卒。孔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卷、本传作五卷,此从新唐书志),传于世。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别徐永元秀才》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
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
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
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
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金汤】‘金城汤池’的略语。
金城汤池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金城汤池”的意思是指金属造的城,滚水的护城河;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玉石同焚”出自《尚书·胤征》,比喻好与坏、贤与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坠掉的落叶互相覆盖,鸟雀羽毛脱落时更须合群生活。比喻离乱之后,人们之间的互相协助。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译文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创作背景
  孔绍安原是陈朝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吏部尚书)。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他作为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不受到损害。陈亡时,孔绍安才13岁。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移根:移植。
逐:跟随。
汉臣:汉朝的臣子,此处指张骞。
为:由于。
不及:赶不上。

译文: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其它植物晚,所以赶不上春天,无法同其它植物竞相开放。

赏析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咏夭桃》

结叶还临影,飞香欲遍空。
不意馀花落,翻沉露井中。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赠蔡君》

畴昔同幽谷,伊尔迁乔木。
赫奕盛青紫,讨论穷简牍。

【迁乔】1.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 2.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赫奕】1.光辉炫耀貌。 2.显赫貌;美盛貌。
【青紫】1.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因借指高官显爵。 2.借指显贵之服。
【讨论】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
《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 三代 之书也。”《晋书·司马彪传》:“ 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 ,终于 孝献 ,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谓共同商讨辩论。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结客】1.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 2.指所结交的宾客。
【吴钩】1.亦作"吴钩"。 2.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不法丨~无忌。
【陇头】1.陇山。借指边塞。 2.汉乐府名。
【云从】1.语出《诗.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后用"云从"比喻随从之盛。 2.借指随从者。
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燕将警奔牛:写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无定:一生飘泊,犹如转蓬|转蓬离本根,飘fd29随长风。
【不息】1.不停止。 2.不用呼吸。 3.不灭。
【三边】泛指边境,边疆。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伤顾学士》

迢递双崤道,超忽三川湄。
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
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陈根非席卉,繐帐异书帷。
与善成空说,歼良信在兹。
今日严夫子,哀命不哀时。

【双崤】1.指东西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 2.指殽谷。
【超忽】1.遥远的样子:路途超忽|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2.快速: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3.惆怅;迷惘:心神超忽|超忽凄怆。
【三川】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
【失路】1.迷失道路。 2.指放弃正道。 3.喻不得志。
【游人】1.无产业的流浪者。 2.流民。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3.游玩的人。
【变橘】《周礼.考工记序》:"橘踰淮而北为枳……地气然也"。后因以"变橘"比喻因环境不同而引起变化。
【焚芝】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2.为哀悼死者之词。
【子衿】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陵谷】1.《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3.丘陵和山谷。 4.指陵墓。
【邻笛】1.亦作"邻篴"。 2.篴,同"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
【陈根】1.逾年的宿草。 2.借指亡友。
【繐帐】1.用细而疏的麻布制成的灵帐。 2.泛指布帛制成的帐幕。
【书帷】书斋的帷帐。借指书斋。
【歼良】诛杀好人。语出《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哀时】谓伤悼时势。
[转载]94@365隋·孔绍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