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灯红酒绿,古代的酒为什么是绿色的?

(2024-01-22 15:57:20)
标签:

灯红酒绿古代的酒为什

古人称好酒为琼浆玉液,

繁华的夜景是灯红酒绿,

更有词云“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古代的酒是绿色的。

https://d.ifengimg.com/w640_h36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7A03D06F8C44A2C837D46FC12736E7647A6EBCE6_size39_w640_h360.jpg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绿酒从何而来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酿酒过程了。

相传酿酒始于杜康,《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了剩余的粮食,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可以用这些谷物去酿酒。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523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595C2B2F0796230C1C5370E8AB6AAC0C9131B49E_size130_w1080_h1523.jpg

北宋 磁州窑白地黑彩唐草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古代的酒,尤其是自己家酿的酒,没有榨、煮的过程,制作较为粗糙,酒熟后即可过滤饮用。过滤的过程无法完全去除杂质,于是碎米、碎渣浮在酒面上,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淡绿色的像蚂蚁一样的糟沫,这样的酒古人称之为“浊酒”。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788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E080184FBD051E8144ECDC98758E5A23138B1FFA_size39_w1024_h788.jpg

清代 锡刻诗句鼓式温壶

故宫博物院藏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曹植在《七启》中也有:“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

“绿蚁”、“ 浮蚁”指的就是酒面上的浮沫,因为酒中有杂质,古代称喝酒也叫吃酒,把酒糟也一起吃掉。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69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133E3A82B67A944FF2B6E69D180292EF20F51718_size22_w1024_h696.jpg

明代 青玉万寿耳乳丁纹杯

故宫博物院藏

酒的原料,除了米和麦子,还有果类。

果酒在古代也很受人们喜爱,有的果类中含有叶绿素等物质,能酿造出绿色的酒。

https://d.ifengimg.com/w554_h41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2689B6AC555EE25EC8EE6E26A1BE4582C89993C4_size427_w554_h416.png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癸辛杂识》中记载: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梨园,里面有许多株很大的梨树,每株结的梨子有两车那么多。有一年,梨的收成太好,比往年多出许多倍,以至于卖不完,但是梨子的味道很好,于是就用大瓮把数百枚梨子储存起来,用泥土封口。没想到人们把这些梨子忘了,半年后再想起来打开,里面的梨子竟然都化成水了,变成了梨子酒。其味道“湛然甘美,真佳酿也,饮之则醉。”人们偶然发现的果酒也十分美味。

https://d.ifengimg.com/w690_h1035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49470635D1078FDB8792416653F1F2323AB123C0_size30_w690_h1035.jpg

南宋 龙泉窑弦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黄庭坚有诗云:“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黄庭坚被贬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做官,当地盛产绿荔枝,并以荔枝酿酒,甘甜清香,使得他品尝到青绿色的荔枝酒。

https://d.ifengimg.com/w800_h1242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F03B468093EAFFCC197541472D7E59DC8FC388A5_size1389_w800_h1242.png

五代 影青釉八棱形带伞状钮执壶及花口温酒器

观复博物馆藏

到了元代,开始出现蒸馏酒,酒液不再像过去一样浑浊,颜色也更加清亮,但少了几分醇厚与回味。或许正是因为浊酒丰富的口感,带给诗人别样的情志,创作下这许多意蕴悠远的诗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