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读《红楼梦》,剖析宝黛爱情悲剧意义

(2020-11-14 11:23:58)
标签:

通读《红楼梦》剖析宝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79880/100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优秀之作,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原名称《石头记》,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琐事为中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大观国的点滴琐事为主导,以金陵名门贵族贾、史、王、薜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为中心的悲剧故事,更是人的悲剧,“因缘命定,天数难违。”这不仅是对各人物悲剧命运的痛苦终结,也是作者人生体验的彻悟。

综观《红楼梦》全剧,它折射的出的悲剧,不仅是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角度分析宝黛婚姻的悲剧所在。

01门当户对是遭成宝黛婚姻的悲剧之一

在封建社会的婚姻观里,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是男女双方成婚的基础,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不被封建家长礼法宗族所接受的,即使有也终将以悲剧收尾。

从门当户对的观念出发,同是亲眷,黛玉家世清寒,宝钗身世显赫,雄霸一方,为了维护家族的根本利益让宝玉光宗耀祖,他们需要的是同等门户相当的女子做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

只有她才可以挽救这个贵族之家日益衰败的趋势。因此,封建统治者们为了维护整个家世的根本利益,也不可能顺从贾宝玉,同意他去选择具有叛逆思想而又无权无势的林黛玉。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80180/1000

02从宝玉,宝钗,黛玉的性格特征综观全局一一悲剧之二

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的他,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没有善恶美丑的划分,他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是世间少有的爱。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80479/1000

薛宝钗是个很世故、很圆滑的人,她很会做人和处世。她从来没有脾气,一直都为别人着想,她在人群里显得和气又大度,以至于她总是缺少个性,贾宝玉不喜欢。

即便是这样一个才女,她却总是掩饰自己的本能,她只适合贤妻良母。

所以说,薛宝钗是所有男人理想的妻子,而非女朋友。

宝钗世故,而且识时务

来贾府这么多年,她表面不言不语,内心却波涛汹涌,故作冷静。她在人事错杂的荣府里,生活得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会做人”是薜宝钗惯有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做法。

她不像林黛玉那样不会用尖酸刻薄的话语,而是装着一问三不知,不关事己不开口,只是自己心里明白就好。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丑事的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的会做人不反体现在像贾母一样最高统治不露声色的笼络上,还表现在对于封建下层的收卖上,贾母为她过生日,请她点戏,她就点贾母喜欢的,甜食是贾母喜好,她就把她喜爱的甜食一一点出来,贾母太喜欢她了,奉迎老一辈,她最拿手。

袖里藏针,颇有心计

她是封建时代认可的好女子,性情温柔,待人接物非常得体,但为人心细,颇有心计,如果说大观园的风姐为人心狠手辣,做事都在表面上,但宝钗的狠在内在的,她是握手心的。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80822/1000

03从林黛玉的性格演变,解析宝黛爱情无法避免的悲剧之三

如果仅仅是从这点分析看待问题末免有些浅薄。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及自身处境的变化,林黛玉性格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在一步步的成长的。

精神上丰盈的人,内心往往是骄傲的,这一点在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林黛玉初进贾府,大家对她的印象普遍是“小心翼翼”,但藏在背后的却是林黛玉孤高自诩的自尊心。

林黛玉在习惯了所有规矩之后,也有意的展露了自己的锋芒,不管是下人,还是宝玉言辞多以刻薄尖酸。

书中第七回,林黛玉在面对周瑞家送来的宫花,就问周瑞家,是单给我一个人,还是所有姑娘都有?,在得知姑娘们都有,自己是最后一个被送时,她言辞中便显露出不满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的,便不会送我来″,弄得周瑞家的一句话也说不出。

因此,前期林黛玉的性格并不讨人喜欢,下人评价她″孤高清傲,目无下尘″,园里众姐妹虽然和她没生分,但总认为她是一个小性子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共有的特性,加上一起同吃同睡,性情极度相似,感情升温也是常理所在。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81016/1000

中期阶段的林黛玉,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不再使用言语的刻薄来刷自己的存在感,来寻找自己在外界世界的平衡点。

在文章第六十二回,林黛玉明显感觉到了不知是思想上还是认识上,她与宝玉的差距。林黛玉的叛逆在于个人的无性释放和追求自由恋爱超出了封建礼教的轨道,她的叛逆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而贾宝玉是自己直觉感悟走上叛逆之路的。

这种精神层面的隔阂,必定走上分道扬镳的悲剧。

在林黛玉思想成熟之后,她睁眼看到的世界和阅读的诗书,她的成长归于自觉化,不需要外界提点,就能熟经判道地领悟。

可眼前呈现的一切是残酷的,因为她参透一切的代价是绝望的。

她对宝玉的爱没有改变,可是她知道,她的爱的份量感动不了封建家庭政治,文化,风俗乃至门当户对她造成的潜在的威胁。

元春省亲赐礼物时,贾宝玉和薛宝钗礼物一样,而她和其他姑娘一样,只有扇子和香珠,林父去世,她变得孤苦伶仃,终身大事无人做主,即便是表面疼爱她的贾母,一直对她和宝玉的婚事缄口不言;而王夫人明显更喜欢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

眼前状况让她心寒。但更可怕的是,她与宝玉也出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两人说话也不似以前那么亲热。

在后面谈到迎春出嫁之事,贾宝玉却还是像小时候那般,能逃避的责任绝不承担,他仍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乌龟一般躲着不出来,此时的黛玉是绝望的,这样幼稚的宝玉是无法支撑起任何责任的,包括迎娶自己,看透这一层让她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一边承担着“风刀双剑严相逼”的折磨,一边又要看着宝玉的懦弱,期望能从他这里得到救赎,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她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了。

以当她再无一滴泪水可洒时,只有泪尽夭亡,香魂逝去,结束她凄情的一生。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767281243/1000

终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在于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都不能坚强有力的维护自己的爱情。这在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贾宝玉也是这样,也是时不时遵循着封建礼法,无法从宠大的封建礼法中分离出来,也没有做到彻底的决裂。

红学界认为,宝黛爱情的悲剧还在于不是哪一个人为的原因,而是家族的神圣力量,也就是政治力量。

除了政治因素以外,还有些世俗的观念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例如四大家族联姻,世俗的婚嫁,没有不重财的,而此时的林黛玉孤身一人,孤身奋战,而薜宝钗家底丰厚,所以贾府的家长们选择了薛宝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文/若雪琼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