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生活,从不缺诗意的美

标签:
林黛玉的生活从不缺诗 |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72532154/1000
大观园的女子,各有各的美丽,也各有各的才情,贾府四春对应的是“琴棋书画”,相当高雅。但比起外家的黛玉和宝钗,还是逊色不少。
宝钗虽一副乖宝宝的模样,但也曾经淘气,不是只知道做女红,对所有人都客套却又保持着距离。她所学深广,通晓诗书,道学了解,禁书也读过。连贾母都说,我们家四个姑娘,都比不上宝丫头。
黛玉和宝钗的才华,也许是不分上下的。但若论起对于生活的美感和热情,则多少个宝钗也不及一个黛玉。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216954729/1000
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也是住在潇湘馆里的多愁善感的女诗人。林家是书香门第,从小专门有老师教她文化知识。但让黛玉大放异彩的,不是她与生俱来的灵气,以及后天的博学多才,而是她有一颗敏锐,不被世俗所沾染的心。
黛玉活得美美的。
她本来生得很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因其娇柔病弱,宛若病西子。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一来,就把“混世魔王”贾宝玉惊住了,当众直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如果说宝玉和黛玉有前世之缘,那么大傻子薛蟠见了黛玉,酥倒在那里,连路都走不动了,更可说明黛玉的魅力。晴雯和黛玉生得类似,也是数一数二的标致,也从侧面再次突出了黛玉的美貌。
在大观园里,天生丽质的人数不胜数。且不说金枝玉叶的小姐们,就是数不胜数的丫环中,也是春兰秋菊,各有各的特色。就如王熙凤所说,咱府里的丫环,比外边的小姐强。
但比起外表的美,黛玉内心更为细腻,她生活得也更有仪式感。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294376621/1000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春中的迎春和惜春是不喜读书,更不愿麻烦的。宝钗也自云守拙,每天做做针线,到贾母,王夫人处请安陪坐,十分地低调。宝钗既不爱花儿朵儿,连自己的住处都弄得冷冷清清,毫无意趣,如雪洞一般。连贾母上了年纪的人都嫌太素了,很看不惯。
而黛玉的住处,院里既有千百竿修竹掩映,幽静清雅,室内摆满喜爱的书籍,却像是上等的书房。可见对于黛玉,读书是一种习惯,写诗也是。在诗书中浸淫的她,自然气质更为超脱,思想也更加深远。外表是天生的,而气质却源于后天的培养。黛玉的美,有着淡淡的书卷气。
黛玉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知,更是其他人遥不可及的,既是天生,亦源于后天的修养。当她无意在梨香院墙角下,听到昆曲唱词,顿时被吸引了去。“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黛玉感慨不已,停下来细听。那些优美的,包含着人生哲理的戏文,以及深情缠绵的唱腔,令黛玉很是惊艳。“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得如痴如醉,心动神摇,很显然,她的情绪已经被感染了。如此美好的年华,如此美好的春天,如此好听的曲子,让她情不自禁地沦陷。她不是第一次听戏,然而正值花红柳绿,春意芳浓,此时听到曼妙的曲子,正是相得益彰。《牡丹亭》却像是春天本身一样,听一句,便是醉了。可有谁像黛玉一样,为了听戏痴痴地立于一处?不得不说她的内心既敏感,又热情,共情力很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45163095/1000
黛玉日常的习惯,也是充满着诗意。当她出门时,还不忘提醒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看看,这一连串的安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黛玉却是记挂着,这些,都是美好的小细节啊。
黛玉的潇湘馆里,还养着鹦鹉,更为幽雅的潇湘馆增添了些生趣。它有时被挂在游廊里,有时被挂在月洞门窗户的外面。鹦鹉非常灵性,也为黛玉带来了不少乐趣。黛玉一回来,鹦鹉会嘎地一声扑扇着翅膀飞过去迎接,却也会扇得黛玉一头灰。黛玉虽忍不住抱怨,该死,又扇我一头灰。但心底该是欢喜的。这只鹦鹉还会大叫,“雪雁,快欣帘子,姑娘来了。”多么体贴啊。更奇的事,这鹦哥还会学黛玉念诗,正所谓物类其主啊。有诗书相伴,有宝玉来陪,有宠物慰藉。黛玉的日子,不仅美,而且简单,温暖。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72532159/1000
当宝钗的丫环莺儿给她送了一个新鲜花柳编织的花环时,黛玉很高兴,直说,这个花环真别致。这样有心思,做工精巧的礼物,才是入得了黛玉的眼。对于美,黛玉是没有抵抗力的。否则,就算是再贵重的东西,她也压根不稀奇。宝玉转赠北静王的礼物,她直接丢了,还说,“什么臭男人的东西!我不要!”真是可爱得很。
黛玉无论走到哪里,都特别容易被美的事物吸引去。因为担心被贾政叫去,一天未归的宝玉,她去怡红院找宝玉。刚到沁芳桥,只见池中有各色水禽,也认不出名色,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宝玉重要,但是看风景也是重要的。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72532160/1000
黛玉就像一株通透灵性的植物,她的前世也确实是。她不仅能从书里发现美,曲子里发现美,更能从自然里寻到美,生活中布置美。因为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她不想让人拔去园子里的枯荷,她不仅能欣赏绚烂之美,更能感受沉静之美。宝玉爱屋及乌,连连说要留着枯荷。
平常把日子过成了诗的黛玉,既优雅,却也接地气,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相比于薛宝钗的那种无可无不可的好好先生,黛玉的真性情,单纯,柔弱,却有着更多交心的朋友。撇开宝玉,也还有紫鹃、香菱,湘云,邢岫烟等。就连二木头迎春,也因在饯花会上没见到黛玉,而开起了她的玩笑,好个懒丫头,还在睡觉不成?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72532161/1000
凡是有集体活动,黛玉虽身体欠佳,却也是精神饱满地参加,而且总能大放光彩。每一次的诗会,她的诗作总能令众人交口称赞,或与宝钗难分伯仲,更让诗会热闹异常。芦雪庵联诗,她虽是没吃鹿肉,可是和湘云,宝琴大战,引得众人围观,相当精彩。在人群中央的黛玉,少了独处时的冷清,更加地活泼快乐,她的美丽中,有着满满的自信。
对于美好的东西,黛玉不仅欣赏,更是爱惜。当别的女孩欢天喜地做饯花会,送别春天时。黛玉却伤心地葬花,哭得肝肠寸断。她有着超于常人的敏感,感叹自身无力抗拒的命运,犹如春日尽头纷纷的落花,香消玉断,无处是归途。她将落花归置安葬,不由得悲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572532162/1000
可叹的是,冰雪聪明的黛玉,却逃不脱红颜薄命四个字。她就像古时的苏小小,一生很短,并未得到上天的眷顾,却也很美丽,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千百年来依然闪烁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人永远地怀念与想象。她们的美和多情,在最好的年华定格,是幸矣,不幸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