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的读懂了吗?红楼梦中那些有隐喻的名字,其实早就暗示了结局
标签:
《红楼梦》真的读懂了 |
林黛玉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005024689/1000
“林”字取林黛玉乃绛珠草所化,自然之木,花草之芳;“黛”是一种画眉用的黑石,曹雪芹的北京西郊故居旁有条小溪,水中便有这种黑色的石头,在小溪的上游头还发现了一块巨大光滑的岩石,也许曹雪芹写《石头记》的灵感就是从这里获得的;“玉”乃石之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纯粹,代表菁华,代表美好。
甄士隐
这个名字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始就告诉你了,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此最主要的不是为了艺术考虑,也没所写那么玄虚,而是为了迷惑统治阶层,避开政治风险,实是曹雪芹不得已的苦衷,便与那句“假做真时真亦假”相合,也是“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的细节体现。但是,曹雪芹起笔因缘是为避祸,却也变成了一种“假笔”、“曲笔”的写作手法,他在万般艰难地写实时,考虑到艺术升华,将“真”和“假”写成人生况味,虚实相吊,可谓苦心。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674865383/1000
贾雨村
即“假语存”,书中所谓“假语村言”怀疑是后人所改,只有“假语存”才对的上“真事隐”,而其意思同上。
娇杏
即“侥幸”,这个名字要对比来看,娇杏本来是甄士隐的一个女婢,因为偶然瞥了一眼贾雨村,被贾雨村记住,后贾雨村发达了,便娶了娇杏,后来娇杏成了正室夫人,而最初娇杏伺候的小姐香菱,被拐卖后,身世凄凉,沦落为奴妾,惨死在薛家。世事无定,旦夕祸福,娇杏真的是“侥幸”,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005026164/1000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和群芳髓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梦中到警幻仙姑那里看金陵十二钗薄册,警幻仙姑请他喝的茶叫“千红一哭”,喝的酒是“万艳同悲”,闻的香是“群芳碎”。曹雪芹慨叹女子命运凄惨的心情可见有多深重。《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自序中说: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及死丫头
贾家四春没什么说的,红楼女儿多薄命,本就都应该叹息。贾家四春命不相同。根据判词。贾元春被赐死,贾迎春被虐待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他们的丫头也暗示了结局。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005028774/1000
抱琴通“报请”!元春洞悉皇帝要对四王八公势力动手。将消息传递出来,被皇帝得知赐死。所谓虎兕相逢大梦归,以及“天伦啊,需要退步抽身早”都暗示元春死于政治斗争,被赐死于情报传递(报情)!
司棋通“事欺”“事起”“势去”!迎春懦弱被孙绍祖仗势欺人致死与司棋在大观园仗势欺人大闹小厨房是“事欺”,绣春囊引发抄捡大观园实为“事起”!抄检大观园贾家不得安宁,极速衰败。孙绍祖害死迎春也表明贾家大势已去,“势去”!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005029769/1000
侍书通“事殊”“实力悬殊”!探春远嫁是不得已。等于被强权逼迫不得已而和亲异国。探春远嫁未尝不好,也算特殊之事!
入画通“入化”“入画”!惜春最后出家,是为入化。惜春奉命画大观园。贾家覆灭,繁华不在,大观园的繁荣也只存在画中。是以入画与“石头记”一样,是《红楼梦》的来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