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版《红楼梦》: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

(2020-03-25 12:52:19)
标签:

87版《红楼梦》:一梦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09/1000

1987年的大年初一,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首次公开播放,一时万人空巷。

时间倒回,《北京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红楼梦》选中五十名角色,39位裙钗、11位须眉。首批入选的重要角色,约占全剧角色的三分之一,经过两次录像试镜头,确定由陈晓旭扮演林黛玉。

那是被《红楼梦》影响最深的一群人,《红楼梦》是他们人生的拐点,也成为一座永远的高峰。

在《梦里三年》的书里,陈晓旭写道:“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一个是从这里开始的……”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500404959/1000

陈晓旭写道:“我多么留恋那四月的圆明园呵!留恋那盛开的桃花,那条蜿蜒的小路,那些为选择一个理想角色而苦恼的女孩子。……但愿沧桑的人世不要磨灭了她们从前的一份纯真。”

但是,谁能永远纯真下去呢?“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都在让自己变得更加粗粝,好去抵挡人生的寒风冷雨。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11/1000

在《梦里三年》的书中,陈晓旭充满深情地描述道:“我心中的黛玉就是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女孩子,真水无香,白璧无瑕,爱得深,爱得苦,充满忧伤的诗人气质,焕发着动人的青春之光。我理解她。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一定要演好她。”

和剧组的其她女孩不同,陈晓旭在一开始就确定自己是为了林黛玉而来。

陈晓旭给《红楼梦》剧组写了一封厚厚的自荐信,写自己对《红楼梦》的热爱,写自己对林黛玉的钟情。里面还装有她的一张画报封面、几张不同角度的小照和两张简报。

简报上是她发表在某杂志上的两首小诗。画报上的她纤细文静,手扶胸前的辫梢,一只手撑在背后,坐在一片绿草坪上,眉宇间有淡淡的忧郁。

最终陈晓旭凭借着自己纤弱的身姿、诗人般的气质,以及那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忧郁,成为林黛玉最合适的扮演者。

前世缘,今生绵。“花落下漫天随风飘洒,雪落下红颜尽成白发,帘落下命里空劳牵挂,心落下一生眼泪还他。”水木年华演唱的《心有繁花》,唱尽了黛玉的似水柔情,悲天悯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12/1000

贾宝玉的扮演者是最难找的。

一方面,这个角色实在太理想化了,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那种兼具孩童的淘气、反抗者的叛逆、温柔而贵气的翩翩公子气质的人,实在太难。另一方面,过去由《红楼梦》改编的戏剧、电影中,贾宝玉的角色多由女性反串扮演。而87《红楼梦》剧组为突破戏剧化程式,一开始就确定:要男宝玉,不要女宝玉。

若干年后,诗人李笠写下一首凄美的爱情诗歌《宝玉如是说》,“活着,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或是死去,远离荒唐,随风而化……”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13/1000

《红楼梦》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便是那个精明强干而又心狠手辣的“凤姐”王熙凤。

“我一直认为王熙凤如果在今天是最好的企业的CEO,她的管理实在是不得了的。王熙凤个性非常好强,也不只好强,其实有一部分是好表现。越难的事情她觉得越有挑战,她越想表现出,如果她不出马就一塌糊涂,可是她一出马,所有的事情就可以摆平。”这是作家蒋勋对王熙凤的一段解读。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15/1000

邓婕用执着、倔强与刻苦钻研,完美地演绎了王熙凤这个角色。她的赫赫扬扬、不可一世,她的精明能干、机敏善变,她的心狠手辣、笑里藏刀,乃至她的情感悲哀,她最终的命运悲凄。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唿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生,终难定。

有一天,当你不再非黑即白地去简单评价某一个人,当你在一个人傲慢、狠厉的外表下看到深藏的悲伤、苦涩,就代表你真正地在长大。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414411116/1000

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永难超越的经典,靠的不只是演员们的用心演绎,不只是背后强大的顾问团队,也不只是配乐的相得益彰,它是无数电视人的心血之作,凝聚着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夙兴夜寐。

心有所畏,行方有所循。

《红楼梦》仍在一代代传承着,一些人走入梦中,一些人从梦中走出,还有一些人终生都不愿醒。

可无论怎样,那里面有我们走过的痕迹,有我们认真生活着的证明。那些曾让我们默默流泪的文字,那些曾陪着我们一起读着红楼的人……

30多年过去了,旧梦里的人或者老了,或者永远地离开了,可你知道,有些东西会永远留存,那淡淡的怅惘,那依稀的感动,和那永不破灭的对红楼梦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