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之美,礼仪之大
标签:
服章之美礼仪之大 |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6205/1000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衣冠服饰,直接成为「华夏」定义的组成部分
作为衣冠古国
中国的文化对中国的服饰的影响密不可分
这一身衣冠,从上到下
处处都充满了礼法内涵,绝不简单
中国最早的服饰,也是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其形制是上衣下裳(群),叫衣裳
衣裳形制的出处,多引用《周易·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在东汉荀爽的《九家易》里有
“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表达了衣裳所蕴含的思想与秉持的法度
上衣下裳,周正庄重,雍容典雅
这也是中国的主流审美观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6206/1000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服装
其形制是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名曰「深衣」
裁衣时,依旧先裁出上衣下裳
缝制时再将上下相连
《礼记》中专门著有「深衣」,对其进行解读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
深衣有曲裾与直裾之分,裾为衣服的大襟
直裾,是衣襟从身子的侧面垂直而下
曲裾,则是把衣襟接长为三角形
绕至身后,用丝带系扎
直裾同当时的内衣袍
而东汉后,它们合二为一
成为内外皆可穿的「袍」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6207/1000
隋唐时期,承袭深衣形制的袍
但遇上了喜欢胡风的皇帝
于是胡人的圆领与汉人的长袍(交领)融合
但遵从祖制,即便是袍改为圆领
也仍是上衣下裳制
袍的膝盖处,留有一道接缝,曰「横襕」
这道横襕,便是对衣裳的恪守与象征
后来不管汉服形制如何变化
这道襕,总是存在着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6208/1000
宋时,汉族男子日常穿着的袍「直裰」
仍与圆领袍并行不悖
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
直裰是古时僧人穿的中禅(中单)演变而来
它最大的特征
就是保有华夏衣冠的标志:交领右衽
而到了明朝,与它类似的道袍
更是书生们的便服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6209/1000
| 汉·端庄大气的深衣 |
在汉代出土的文物中,俑很常见
女佣所穿的衣服也很有特点
长衣紧裹身体而下,三角形的衣襟绕到身后
用大的腰带扎系,显得体态修长,纤腰袅袅
这便是曲裾深衣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7347/1000
它上衣下裳相连,将全身深深地包裹
从《礼记》中对深衣的记载可知
那个时代里,深衣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穿的衣服
它不止是一件衣裳,更是一种礼仪
不宜太长,亦不宜太短
袖口为圆形,如圆规,象征举手投足合乎规矩
方领如矩,象征品行端正
背线垂直,象征刚正不阿
下摆平直,象征平允公道
穿着的颜色亦有寓意
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
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美德
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寓意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7348/1000
另一种简单实用的深衣,叫襜褕
它受到欢迎,源于中国服饰上的一次变革
随着内衣制度的完善,人们不必担心暴露身体
接长的衣襟缩短,下摆部分剪裁垂直
不再紧紧缠绕包裹身体
这种款式的深衣在西汉时期开始流行
但这种没有曲裾遮掩的服装
不可穿着登堂入室,是女子的服饰
男子若着襜褕则是违反礼法的
一直到晚于东汉初年
襜褕才渐渐成为男子的流行服饰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7514497635/1000
| 飘逸的魏晋名士 |
林泉之下临风而立,宽袍大袖随风飘逸
魏晋名士的穿衣风格,说不尽的潇洒
《晋书》记载
“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放,舆台成俗。”
魏晋名士飘逸潇洒的形象,都离不开这「褒衣博带」
褒衣博带就是宽大的连身衣,敞口大袖
它有单、夹两种形式
一般做成对襟,中间用襟带相连
或者干脆不用襟带,将衣襟敞开
与深衣的深深束缚完全不同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7351/1000
《高逸图》局部
魏晋社会的主流审美偏向于女性化的阴柔秀美
男子傅粉带香是社会流行风尚
随身会携带有麈尾、如意和香囊
麈尾类似于今天的羽扇
细长的扇柄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
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为平直状
名士们清谈论道时手中常备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7352/1000
《高逸图》局部
| 唐人爱半臂 |
半臂由汉魏时期的半袖发展而来
受到“胡化影响”,在隋唐时
成为了女子的摩登装束
唐朝开国,高祖李渊颁布《武德令》
规定“女史则半袖裙襦”
「半臂」作为女史的工作服
很快成为贵妇的时装流行起来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8390/1000
唐代半臂形式多样,大概可分为五类
圆领套头短款式、阔领对衽短款式
V领对衽短款式、V领交衽长款式、翻领交衽长款式
其中阔领对衽短款式较为普遍
其衣领形制为圆形,开口较低,近乎袒胸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8391/1000
在讲述唐朝服饰时
披帛作为当时最流行的单品,自是不能跳过
披帛萦绕美人肩上,自然垂下
与襦裙相配,显得娇媚
披帛在早先的一段的时间里也以「帔」代称
它的形制宽长,长度可达2米
材质多为柔软的丝帛
披帛的存在,更多是为美而生
一条轻轻的长帛,萦绕臂肩,绵长飘逸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8392/1000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8393/1000
图 | 汉尚华莲
| 宋·轻盈红脸小腰身 |
唐代的雍容华丽,到了宋代
取而代之的是纤细轻盈
宋人的穿衣秘诀崇尚修长适体
贵族妇女通常着窄袖衫襦
下身长裙,外罩交领小袖长襦或长褙子
褙子,又叫背子
最能衬托女子体型修长的服饰
褙子对襟,左右开衩,男女通服
下摆引长直垂至足,开衩方便左立起行
行走之中,衣决飘飘,摇曳生姿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822408394/1000
前 宋歌乐图及杂剧打花鼓图、后 南宋黄升墓出土褙子
窄袖衣也被宋代女子普遍使用
衣式交领,窄袖
「合欢裙」则是当时时兴的裙式
将裁成半月形的短裙自后向前
而不是传统的自前向后围系
系好后在身前形成两个相掩交叠的弧形
裙下则直接穿裤
这样的搭配既雅观又方便劳作
将好看和实用兼具一身
《瑶台步月图》局部
中国衣冠服饰的发展源远流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