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钗嫁给宝玉,最后的结局如何,答案在海棠诗社李纨之语

(2019-11-16 12:01:59)
标签:

宝钗嫁给宝玉最后的结

《红楼梦》里,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恨纠缠,根据续书的情节,最后以黛玉泪尽而亡,宝玉另娶宝钗收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895402638/1000

可是,即使宝钗如愿以偿。此时不大重视宝钗的贾母已经亡故,上有王夫人撑腰,背倚王薛两家“百足之虫”的偌大家世,宝钗自己也是才貌双全,按说,这注定是一场“金玉良缘”了。可为何在新婚后不久,宝玉还是会出家为僧而去,舍下宝钗这如花美眷在家呢?

相信对《红楼梦》稍微熟悉点的朋友就会说,这是因为宝玉对黛玉念念不忘的结果。

确实,在宝玉心里,黛玉永远是最难舍的。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新娘子是黛玉,则宝玉也绝对不会有离家出走的可能。但黛玉先死,随后贾府的败落,更是给心理脆弱的宝玉以最后一击。说什么“看透红尘”,更不用说什么“对黛玉情深难舍”,说白了,贾府的衰败,才是宝玉出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014386139/1000

我们也知道,在整部《红楼梦》里,作者对于人物结局,在前80回里,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提示,用现代化来说,这就叫“埋下伏笔”。

那么,关于宝钗最后的结局,续书的这个“独守空闱”合不合原著之意呢?

我倒认为,仅说这一方面,如果宝玉真能和宝钗成婚,则宝钗失去丈夫这个结果是必定的,也完全符合原著作者的设计初衷。这一点,在37回海棠诗社时,早就有了暗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118713695/1000

海棠诗社,是《红楼梦》大观园姐妹们的第一次诗社,大家都初进大观园不久,平素都以名字相称。作为附庸风雅的人,自然需要有一个外号。于是,李纨自称稻香老农,探春被宝黛命名为蕉下鹿。礼尚往来,探春便称呼黛玉为潇湘妃子,贾宝玉则自号怡红公子,正所谓倚红偎翠,不亦乐乎。而宝钗的雅号则是李纨给的:

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衡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道:“这个封号极好。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120172090/1000

其实,探春在起社海棠诗社时,并没有邀请李纨,只有李纨为何自行而来,而且来得那么巧,我一直以为,这是宝钗出于礼貌而暗中通知的。于是,不擅诗词的李纨,也投桃报李,主动为宝钗起了个雅号:蘅芜君。

宝钗这个雅号,平心而论,只看字面上的意思还是很不错的,也足可证明李纨并没有恶意。但是,如果结合原著作者的“曲笔”,则完全就是一个“一语成谶”的败笔了。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214527118/1000

李纨之所以称呼宝钗为蘅芜君,其实无需多费脑筋。因为宝钗的居处就叫做“蘅芜苑”,里面住的人称为“蘅芜君”,以“君”而名一个姑娘家,本来是非常的抬爱了。要知道,“君”这个字,在古代完全就是一个格调很高的敬语,甚至比孔子、老子的“子”还有尊贵。比如春申君、平阳君等等,

虽然,宝钗能否当得起这个“君”字尚且不论,但李纨以此相赠,算是很用了一番心意的。

既然“君”字是一个很尊敬的称呼,为何说宝钗“蘅芜君”之名有一语成谶之讥呢?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918583777/1000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蘅芜苑”的谐音。蘅芜苑被谐音为“恨无缘”,宝钗所恨者何?恨自己与宝玉无缘也。如今再加上一个“蘅芜君”,大家认为,蘅芜君三字,能谐音什么?

既然蘅芜苑就是“恨无缘”,那么,蘅芜君完全就是“恨无君”。

这时候,这个“君”字就有所指了。前面说了,作为雅号的“君”,是一个很大的尊荣,而宝钗一个未嫁女,对她而言,“君”其实就是丈夫的代名词。古代夫妻间、尤其是年轻夫妻间相称,丈夫常称呼女子为“卿”,妻子称呼丈夫为“君”,也完全和封建尊卑相符。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176457244/1000

因此,李纨一个“蘅芜君”的雅号,本是一番好意,其实却暗藏了作者为宝钗设计的最后结局,恨无君——恨自己没有丈夫、或者失去丈夫。而这个深藏的含义,续书作者应该是深刻领会到了的。您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