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2019-06-03 11:16:48)
标签: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342d2832051f466e9f6abd5339f5393e.jpeg

(一组《夜宴图》,局部)

在北京故宫浩如烟海的书画收藏品中,有一幅一定不会被忽略,它就是被誉为传世名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画卷展示了南唐官员韩熙载在家中宴饮歌乐的景象,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客这五个片段,真实再现了整个夜宴的场景。该幅画作构思精巧、人物刻画细腻、画面雅致清新,在故宫所藏书画珍品中亦属难得。

故宫重大活动期间展出此画时,游客们纷至沓来,为一饱眼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2d8d0193cbcc4f228ad66b9d5d7780f4.jpeg

(一)画中人物,何许人也

此画的主人公为韩熙载,他生活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本为北人,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韩钧曾任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节度副使等职。其父因故被杀,他避乱于南方,先后历经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代。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他死后李煜下诏赠其左仆射、同平章事,赐谥“文靖”。

韩熙载的名字今天听着或许有些陌生,但他在当时便以文才出名,时人评价他“学问精赡,辞气亮直。本以通识,济之奇文”。同光四年(926年)中进士,平生所撰诗文颇多,也富有才气,在《全唐文》《全唐诗》中都存有其诗文。

据说,他南下时曾立下豪言壮语:江南若肯用我为宰相,我必长驱以定中原。然而,历经三代宦海沉浮,年轻时的豪放似乎逐渐褪去,他的心思也默默发生了变化。“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成为世人眼中对他的印象,这样的人设符合他的家世,却不是君王眼中可堪大任之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bde06efdbdea4f15998f40831a000a7a.jpeg

(二)夜宴背后,另有玄机

关于这画的作者,史传为顾闳中。

顾又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江南人士,擅人物画,为画院中高手,这卷夜宴图原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就令人有些奇怪了。韩熙载在南唐也任要职,但一个臣下家中宴会,为何值得宫中画师来画呢?

没错,这是一幅奉旨做的画。

据《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继位后欲重用韩熙载,然而“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原来,这样一幅画作背后却是君臣间的如此一番考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0fab77b20e2640e3b5e98460c7c4c2c2.jpeg

而听了这一段,对于那个印象中吟诗作乐,醉卧温柔乡的李煜,读者是不是也有了另番印象。“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佳词出于这位君王之手,他是敏感而多情的,但身为君王的他也是谨慎而多疑的。

在后人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韩熙载以一副放荡不羁的形象示人。身为主人的他,或击鼓,或赏乐,兴起之时,甚至袒露胸襟,整个夜宴办得活色生香。然而,在他的定格画面上,他脸上的表情让人很是捉摸不透,似乎不是享受,而有一种跳脱的落寞。

这又是为何呢?

一种说法认为,经历人生起起伏伏,韩熙载晚年已无意于官场,毕竟风云诡谲的朝堂之上,不知有多少暗潮涌动。他选择放浪形骸,以求早日退隐。当然也有人认为,韩熙载作为北人,终究被排除在南唐朝廷的核心圈之外,而他也不满于南唐后主的作为,审时度势之下,希望远离庙堂之高以求善终。他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或许就藏在这幅画中,也吸引着观众去细细琢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5647ebd7d2224bf0bc4a4db2a80d573e.jpeg

(三)辗转不易,终归故宫

夜宴图本身是令人称道的画中精品,但历经千年流转,实属不易。据清《石渠宝笈》记载:该画本入清后曾归藏清廷御书房,并钤有若干方鉴藏印。前则有乾隆皇帝一段题记,并存有南宋时的行书残缺题语。

溥仪出宫时携带此画并将其变卖,此画在民间辗转。

1945年,抗战胜利,画家张大千在琉璃厂时偶遇一批“东北货”,竟有《韩熙载夜宴图》,当即爱不释手。精明的店主要价黄金500两,而这在当时能买下一座前清王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045915a8197240668d6fbcef000b24fc.jpeg

(仿韩熙载夜宴图)

爱画如命的张大千当机立断购下此画,此后张大千移居香港,而该画一直带在身边。1952年,张大千决定移居巴西,同时拟将此画售出。当时政府对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高度重视,在政府高层指示下,组织秘密小组赴港收购散佚文物。

小组负责人徐伯郊与张大千多有往来,在他的努力下,张大千终于下决心将所藏珍品《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万壑松风图》及敦煌密卷等卖给国家,折价仅2万美元。对于这一决定,张大千曾跟朋友坦然表示:我寓居海外,万一国宝失落他人之手,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看了这样的故事,下次再欣赏这夜宴图中,心中会不会升起别样滋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0/21fd893f9a2f44b7ba34c060e2e816b3.jpeg

【作者简介】张宁芳,文史爱好者,现居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近现代史方向,对于近代人物、文化有浓厚兴趣。于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十余篇。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