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知道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有哪些吗?

(2017-04-12 17:10:08)
标签:

你知道中国永久禁止出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0695dea216b4b16aaff6828e7844857_th.jpg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2.陶鹰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0bd7540f0e146a1956b0bfdc02f5825_th.jpg

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后母戊铜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f938f0c06b549d181ee3cb7876df4bd_th.jpg

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 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4.利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9c4f0c7ee9d4fc681654f2fb6001324_th.jpg

属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5.大盂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2c5ecaa8bed423a90ed9c2b1af8a943_th.jpg

属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6.虢季子白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b077ac98b0944c09795a8b42ec9da96_th.jpg

属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出土。

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觊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7明代凤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04628b42b8c40789784ba927b0a45a0_th.jpg

六龙三凤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5dd0fcad3dd48718dfb127418dc2c08_th.jpg

三龙二凤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49983f361324d37a690854a4e923bb6_th.jpg

九龙九凤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6de23688a804573b498e53862e7175f_th.jpg

十二龙九凤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f5e7feca02f4946863e81c14e25c497_th.jpg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8.嵌绿松石象牙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824ca88c4ee4304bd1924b73bf1d8e3_th.jpg

属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9.晋侯苏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b079031553b44a3911bed1866da05e9_th.jpg

属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上有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现藏上海博物馆。

10.大克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d07c505d5b5412498a98e5fb3811b5d_th.jpg

属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现藏上海博物馆。

11.太保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14c944ec06c405bbb4e71cc97163249_th.jpg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现藏天津博物馆。

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54b0fabf11f4acca51863f66556a95f_th.jpg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13.良渚出土玉琮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da234073dc44897acd80e42485794ea_th.jpg

属新石器时代。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4.水晶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c9e6ce77b6f45c9ad012c155f35f30c_th.jpg

属战国时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国内罕见。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5.淅川出土铜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436f1ee4a744ed38ebef1d242daca9a_th.jpg

属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现藏河南博物院。

16.莲鹤铜方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d5e2095c22b4f9faaad7fb68e910636_th.jpg

属春秋中期。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17.齐王墓青铜方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d4bf0c0d8d44e3caa32fce3a693a5d8_th.jpg

属西汉时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 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现藏淄博市博物馆。

18.铸客大铜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52bbb33cb4b4a9db73df47ed3756fa1_th.jpg

属战国时期,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ae28a6edbe343edb6353509ad942de2_th.jpg

属三国时期(吴)。这个漆木屐和现在的木屐样子差不多,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证明木屐是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8b3e50d864149c5a2ecc590bda5d509_th.jpg

属三国时期(吴)。盛食器,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b0a35bbaa5e447394ee7a41ca06414f_th.jpg

属北魏时期,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现藏大同市博物馆。

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c971a48668b4767b6d6df12e36dcbf6_th.jpg

属北齐时期,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23.涅槃变相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636e394504e440cbe3ee23cb03776a7_th.jpg

属唐代,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碑正面雕涅磐故事六图,上部四图——左面为“纳棺”、“临终遗戒”,右面为“荼毗”、“送葬”。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24.常阳太尊石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0ae107dd94e446d9943dedfc4b487e9_th.jpg

属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像高150厘米,以白石雕造。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25.大玉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f2a21671e124c20b5112ed72fd99405.jpg

属商代前期,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26.曾侯乙编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9b02dd6943643579667dea08fdc83d2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11377bd6b934234998f5ea41121cbdc_th.jpg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27.曾侯乙墓外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9ea4f367acb4b8c9237e200495131d5_th.jpg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28.曾侯乙青铜尊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2674979ba7f44bb99aeb7b6deeb5903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f0f2b2a4546449f812e3c61b64809fb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076bb3abd91469c8bc6f8ccc28ebfdf_th.jpg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29.彩漆木雕小座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54f2eeb17694de9abf25fc17b47988c.jpg

属战国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30.红山文化女神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5b27b9445f0407294deb9c5bd52aa8c_th.jpg

属新石器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1.鸭形玻璃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cb678e2ef4743bdb8a8459f113957a2_th.jpg

属北燕时期。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32.青铜神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cd128b58a454c56a6c8732ef6fd5757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61861cd6f234b8f902b9ffef8e82401_th.jpg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33.玉边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5568818a3734ec183a6a77df6449acf_th.jpg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34摇钱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8b41c02879143b299f49810a69b6721.jpg

属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

35.铜奔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18fa6e9e85b4a71b5733c93068e00b6_th.jpg

属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36.铜车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e67be654c9f4ed090437e84dca796c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47a1fbb2c09460481e1c2e21df28e18_th.jpg

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37.墙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ea3d7a7d84a45f7bc410fefc729e9ab_th.jpg

属西周中期。此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盘铭也是一篇很漂亮的书法作品,其文体使用简明整齐的四字句式,这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现藏陕西省周原扶风博物馆。

38.淳化大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ccb2f666898433d849827ca2e030159_th.jpg

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出土。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39.何尊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d1c2547476649bd921aaef76ec1e7a5_th.jpg

属西周时期。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现藏陕西宝鸡市博物馆。

40.茂陵石雕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3bec52e4d5244569b994b71560882da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7c242f4857b45c9987f2139ee3964dc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f4c9aafbac24d00b79934fd193c5a09_th.jpg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现藏陕西茂陵博物馆。

41.河姆渡出土陶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214313de4e741f6889175c989d1d5d4_th.jpg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6e06b6d1b284bc9b5c17e47dc49a615_th.jpg

唐代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275877fe1384e78825f429eadb484c2_th.jpg

属唐代。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44.兽首玛瑙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7850bbd4a8941dca6029d7aa707885f_th.jpg

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45.景云铜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bb3cb938bd6496a9be12ed616485a6f_th.jpg

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距今已有1300年。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08d1a432039467287143d2ac10c0e3a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ff6791dd5b84881a780cb0a0492fdda_th.jpg

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神秘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47.八重宝函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3f5afff59014b818f19e6772aad2802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5df81385a7144c2a4add9069ba47dcc_th.jpg

同为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的第一重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

48.铜浮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de22b3f7e3e4ecdab67310117b23e97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da9ed89aef74eda83347c398d6658f7_th.jpg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49.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6db327dc3364a96a830dc81a7070f44_th.jpg

属战国时期,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0.“五星出东方”护膊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346b5b620ae44f9837c6e0c172eb5f7_th.jpg

蜀锦,汉代,来自古蜀国。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其中一块青底白色织锦护膊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

51.中山王铁足铜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05045d3249a412da9c3caef55452e6f_th.jpg

属战国时期。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共469字,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2.刘胜金缕玉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59ffecda5734fb4a276c980c07b8374_th.jpg

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整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 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53.长信宫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b4a09a051e24c0d9926df5a6843c4f5_th.jpg

属西汉。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54.铜屏风构件5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3aa78b9c38d4d37ba44b6fd290a7d88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31d74079999483398425e3427ef32e9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f89127309a74bdfb5fd9362525c5c1d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92ecea47f5a4f00a1ff1d284d979f3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3c8b07831f449aba404a858c4dd3dff.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074a85279674c66bd19048ec4c0ded7_th.jpg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55.角形玉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3905d2d792d4bc79e155a52fedaadc0.jpg

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56.人物御龙帛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9353af917fc4e5eaef0d00ffb205310_th.jpg

战国中期晚段时期文物。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57.人物龙凤帛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32e8b33725440b38d2ec0389382eafe_th.jpg

战国中期晚段,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58.直裾素纱禅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8599c8089b24eb1a73caa751476c384_th.jpg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59.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28e95f455cb40f2b173959f613109be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8b692dd31154f8988046fae6b8572ba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a029587e5bc4c24bc11c49006b5e8b7_th.jpg

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

60.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74d5a20474047e5a93fbdc4d7ccfd7f_th.jpg

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61.红地云珠日天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0230cea9fdb4c32ae9cd4dfdedf733c_th.jpg

属北朝时期。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2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b1361334f5c4f5098f5a4ecf8ef419c_th.jpg

纸本,属西夏时期。为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63.青花釉里红瓷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1b20b4bc458483a9a9a0b2e4b5dc375_th.jpg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在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楼阁式瓷仓。为1979年9月,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

64.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20321c683eb41a28b8e09196ec1b9a9_th.jpg

南朝。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